刘丽萍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巍山 672400)
在很多农村地区,小规模的肉牛养殖模式受到极大的欢迎。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地借助农村地势、农业资源优势,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地利用起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小规模肉牛养殖模式逐渐显露出很多弊端,特别是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安全等方面。这些问题使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受到威胁,而且也给该养殖模式的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阻碍。所以,本文在分析小规模肉牛养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相应的对策。
目前,在小规模肉牛养殖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小规模肉牛养殖的方式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农牧方式,针对研发出来全新的、科学的养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不仅如此,即便是应用了新的养殖技术,相关农业部门也很少对养殖户针对性、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同时,由于养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养殖户在很多时候无法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导致肉牛产品质量差、品种杂等问题,最终降低他们的经济收入。
在养殖过程中,疫病的爆发往往导致肉牛的死亡,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对于这些疫病防治工作不到位,往往导致养殖的肉牛全部感染死亡。如:口蹄疫主要是在肉牛的口腔、蹄部以及乳房部位出现水疽或者时烂斑,患此病的肉牛体温会达到四十摄氏度以上,不仅如此,还伴有流涎、蹄部红肿的症状。未成年的肉牛,一旦患上口蹄疫就很容易死亡。还有常见的小反刍兽疫患病的肉牛在患病初期会表现为高热不退,体温会很快升到四十摄氏度以上,并且伴有食欲不振、口腔及眼睑茹膜潮红,严重时则可能导致病牛出现水样腹泻症状,同时伴有恶臭,大多还会出现肺部发炎的症状,在首次发病的地区,患病的肉牛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针对上文阐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养殖肉牛不仅是农户个人的问题,还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民生工程的建设。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出资请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对小规模养殖户进行技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和示范指导。不仅如此,政府还要确保能够为养殖户提供长期的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仅仅是一两次的技术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专家长期的指导提高养殖户在肉牛养殖风险抵抗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养殖户自身还可以不定期邀请养殖专家开肉牛饲养讲座,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可以聘用一到两位肉牛养殖技术人员到养殖场内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帮助养殖户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增加经济收入,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疫病爆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养殖户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的应对措施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疫病所带来的危害的。例如: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注射防预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疫病的发病率,所以,肉牛养殖户要定期为它们注射疫苗,保证肉牛的健康。除了注射疫苗外,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肉牛生存环境的卫生问题。传统的粗放式的养殖方式、较差的养殖环境都会刺激疫病的发生与传播,所以,养殖户要在环境清洁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如:通过使用氢氧化钠、二氧化氯消毒剂等等消灭牛生存环境中的存在的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阻止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在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还要定期对肉牛进行体质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的牛并给与相应的治疗,尽量减少潜在病毒、细菌对肉牛自身的健康威胁。一旦发现肉牛患上疫病,也要坚持科学用药的原则,对那些不能通过药物进行救治的,应及时采用扑杀的方式减少疫病的传染面积。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肉牛消费水平的提高,牛肉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这些都表明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存在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是,面对小规模肉牛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养殖户必须要做好相关对策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