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燕/河北蔚县农牧局
张军恒/河北石家庄农业学校
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病”在禽病流行中位居榜首,从2011年局部地区开始多发,到2013-2014年间大面积流行,目前其流行和传播速度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也是为数不多的流行时间较长的疾病。
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传染性滑膜炎,其特征是发病家禽龙骨囊肿、关节及脚垫肿大、滑液囊及肌腱发炎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肉鸡易感日龄一般为2~10周龄,蛋鸡易感日龄一般为3~20周龄(目前成年鸡发病率也较高,主要是影响生产性能)。
滑液囊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临床上主要表现有两大特点:1)病原在禽的体外很脆弱。常规条件下,在空气中只能存活2d;对任何消毒剂或大部分抗菌素都非常敏感,肥皂液都能将其杀死;体外培养所需条件较高,所以生产真正有效的疫苗成本也较高。2)病原在鸡体内很顽强。主要侵害的部位是龙骨、跗关节、脚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不丰富,很多药物难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这些部位,所以滑液囊支原体一旦感染就很难用药物治愈彻底。
1.种源污染。垂直传播给雏禽。
2.疫苗污染。使用被滑液囊支原体污染的疫苗。
3.环境污染。发病场区本身存在病原,或从其他途径传播过来的病原。
1.主因+诱因,两者缺一不可,主因就是滑液囊支原体病原侵入机体,诱因就是影响家禽抵抗力下降的其他因素。
2.当主因+诱因的攻击力大于家禽的抵抗力时,家禽发病,否则就只带毒而不发病。所以同样检测到携带支原体病原的家禽,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主因+诱因的攻击力与鸡群抵抗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直接影响。发病家禽因为龙骨囊肿、关节及脚垫肿大、滑液囊及肌腱发炎等原因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与瘫痪,进而影响家禽采食,导致体重轻、均匀度差,变成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果增加3%~5%的死淘率;当继发大肠杆菌等病时,死亡会明显增加。
2.间接影响。因为该病影响家禽发育、饲料转化率及其产蛋率等生产性能,一般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5%~10%之间。
主要是确诊病禽和判断是否携带病原。
1.临床初诊。从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变化特点做出初步判断,其特征是龙骨、关节及脚垫这三个部位同时肿大或至少出现一个部位肿大,解剖肿大部位有淡黄色(或黄色)粘液。
2.实验室诊断。一般采咽拭子或肛拭子,其检测方法是PCR或病原分离培养,其中PCR检测速度较快、成本也相对较低,而病原分离培养操作难度和成本都比较高,但是较准确。
由于滑液囊支原体病持续流行时间较久,目前不仅未有效控制,反而还呈现加速流行的趋势,这充分说明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很难控制住该病的。需要根据滑液囊支原体的特点、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结合本场区的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高效防控方案。
1.防控该病的总体新思路。总体新思路:“灭主因+控诱因”。
2.灭主因方法
1)体外灭支原体方法:紧紧抓住滑液囊支原体“在家禽体外很脆弱”的特点,采取隔离、清洁、消毒、干燥等方法都是体外灭支原体的有效方法。
2)体内灭支原体:选择合理的疫苗进行免疫。目前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种,活疫苗的作用机制是占位原理与黏膜保护,而灭活苗的作用机制是体液免疫与体内净化,其免疫效果主要取决于的疫苗血清型与家禽机体的状态,同时把握好免疫时机准确也很重要。
3.体内控制诱因需要注意事项。常见的四大帮凶:通风不良、温差应激、病原继发、劣质饲料等,控制好帮凶要做到以下两个原则:1)减少帮凶出现的几率和降低其影响程度;2)在特殊时机辅助使用功能性药物(但不是抗生素),增强鸡群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