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4000)赵明亮 王志刚 熊家锐 王旭华
1.1 一般资料 数字表随机选择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患者共计40例(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均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诊,根据Redekop[1]标准分型后对其展开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则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探究两组治疗效果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本次研究纳入标准:Redekop分型,患者均在1~3型之间,年龄均在18岁以上患者,动脉瘤均在对侧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有影响的患者。两组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中间值(52.6±6.9)岁,颅内出血作为首发表现30例,癫痫为首发表现入院10例;入院时偏瘫13例,不完全失语15例,颈抵抗12例,浅度中度昏迷19例;Redekop分型:1型共21例,2型a类共5例,2型b类共2例,3型共1例;畸形血管团的直径在0.5~8.0cm之间,中间值(4.7±0.3)cm,大于6cm共计8例,小于3cm共计4例,剩余28例均在3~8cm之间;单发动脉瘤共计23例,2个动脉瘤9例,5例为3个动脉瘤,剩余3例有5个动脉瘤。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学会批准,并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我院常规治疗,行手术方式完成治疗。观察组则是根据Redekop分型,分别展开血管内介入治疗。1型:全麻下在畸形血管团内靠近动脉瘤之处行置管,确保动脉瘤内有ONYX,关闭动脉瘤,并确保整体引流静脉顺畅;2a型:选择ONYX胶行反复引流,一次性完成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的栓塞;2b型:囊状且在重要分支的动脉瘤,选择弹簧圈栓塞后,再以ONYX胶对畸形血管团行栓塞,梭型且在重要分支的动脉瘤则是同时将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ONYX胶行栓塞。3型:按照处理动脉瘤之后再对畸形血管团进行手术的方式完成治疗,血管内行栓塞后仍旧有残留畸形的血管团,对其进行血管内再次栓塞、手术切除治疗,部分可选择伽马刀完成治疗。
1.3 指标观察[2]统计两组的治疗情况和治疗有效率。颅内动静脉畸形消失90%以上视为显效;消失60%~90%视为有效;消失小于60%或没有消失均为无效。统计再次出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指标均以芝加哥SPSS22.0专业医学数据软件展开计算,计数数据从%中分析,以x2检测;计量数据从(标准数±方差)进行统计,以t检测。若P<0.05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占比达到90%(18/20),对照组占比达到70%(14/20),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次出血:对照组4例,观察组0例。并发症发生占比:观察组0%(4/20),对照组为20%(4/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7.923,P<0.05)。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在临床上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非常高,所以一旦确诊应该立即确定分型,并以积极的措施展开治疗。当前对这类病症展开治疗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伽马刀联合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示,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在分类后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直接选择手术治疗或是伽马刀治疗而言更加有效,治疗后出血概率更少,临床效果显著(P<0.05)。分型上使用ONYX胶进行两种栓塞,应该尽可能的将所有的畸形血管团完全闭塞,并尽可能闭塞动脉瘤。手术中不可过分追求畸形团栓塞而忽略动脉瘤,这样可能会使得动脉瘤压力骤然升高,直接增加了颅内出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可行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