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璎橦
(辽宁省大石桥市农业农村局,辽宁大石桥 115100)
规模化肉鸡养殖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现代化的硬件设备以及专业化的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对肉鸡养殖是极为重要的,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环境、疾病防疫等,笔者就一些重要饲养管理技术做简要阐述。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场区,一个是鸡舍。对场区而言,加强对道路和地面的硬化工作,为清理消毒提供便利。场区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消毒,包括厨房、员工宿舍、药库等地,尤其是生活区和场区死角,以防后患。在鸡舍方面,肉鸡一旦生病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消毒。应当将所有的鸡粪和垫料都清理干净,这些有机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因而必须清理干净。消毒工作要彻底,一次熏蒸两次喷雾,此外,应采用具有针对性和覆盖性的消毒药物[1]。
饲养日记是重要的养殖资料,通过记录养殖中的要点、亮点以及问题,可以为日后的养殖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尽管养殖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却存在一定的共性,根据这些相同之处,可以汲取相关经验,避免在饲养中出现同样的失误。
在选择鸡苗的时候,应当考虑鸡苗的品牌,管理好、口碑高的鸡苗是首选。对鸡苗进行质量评价要从纯度、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方面来考量[2]。如果鸡场的鸡苗质量不高,就应当及时地进行换苗,鸡苗的质量决定了养殖效益。
在对鸡苗进行运输的时候,应提前将运输工具准备完善,勘察运输路线,做好计划,确保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颠簸、堵塞、风雨等情况出现,估算好运输时间,并做好接雏准备。
环境、温度、风感是导致肉鸡发生疫病的重要因素,而通风问题是最难以把控的,养殖人员应当采用自动化养殖技术,运用现代化设备控制好温度、湿度以及通风,从而为肉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实现技术养殖。与此同时,养殖人员在对环境进行控制的时候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对鸡舍内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逐渐增加风机的风量,换料、温度调整等方面也是如此。
有些饲养人员为了使肉鸡长得快,没有对饲料进行限制,让鸡群吃了很多饲料,造成体重超标。对肉鸡而言,它们有着比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是如果不对采食量进行控制,肉鸡的器官容易发育不良,为机体增添负担,致使抵抗力减弱,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做好饲料控制,避免肉鸡生长过速,提高肉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保证鸡群能够健康生长。
温度可以对肉鸡养殖产生很大影响,在肉鸡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肉鸡的健康生长。在育雏阶段,鸡舍的温度适宜控制在32~35℃之间,在育雏的前10d时间内,每隔3d要降低1℃,温度并非越高越好。高温可以提升肉鸡的体温,不利于肉鸡摄取充足的养分,而大量饮水会影响肉鸡的消化系统,造成水泄[3]。低温会使肉鸡聚集在一起,相互拥挤,造成踩踏,肉鸡食用饲料以产生热量,没有实现增重的转化,对鸡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死亡率增加。
在育雏前期,应当根据雏鸡的平均分散程度来调整鸡舍温度,检查鸡群是否扎堆;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鸡也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鸡舍的温度应当保持平稳,不可忽高忽低。
在高温的夏季,鸡群身上容易出现寄生虫,同时,各种病毒和细菌也开始了大量的繁殖,对肉鸡的健康生长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养殖人员应当做好疾病防疫工作、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避免疫病的发生。
在夏季,鸡群极易感染大肠杆菌,严重威胁了肉鸡的生长,无论哪个日龄的肉鸡都能被感染。在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上,一方面要确保鸡群生长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将抗菌药物注入到饮水中,如0.1%高锰酸钾;另一方面,由于大肠杆菌容易抗药性,因此可以将黄连、黄柏、白头翁等中草药加入到饲料中。
这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了肉鸡的生长。每年的六月到八月是染病的高发期,而夏季蚊虫、昆虫比较多是引起该传染病的最主要原因。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非常高,必须引起养殖人员的高度重视。
根据以往的养殖经验,28~40日龄的肉鸡最容易感染法氏囊。对于该传染病,当前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为紧要的,必须要加强对鸡群的疾病防疫和鸡舍的消毒清理。鸡群可以在12~14日龄进行首次免役,第二次免役之后要及时配合黄芪多糖类的药物,提高鸡群对病毒的免疫力。
在法氏囊病的发病早期,养殖人员可以为肉鸡注射卵黄抗体,并在饲料中加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从而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防治。
肉鸡的养殖饲养和鸡群疫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鸡群发生疫病大多是因为饲养不擅造成的,因此,在规模化的养殖饲养中,饲养人员应当控制好鸡群的生长环境,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做好鸡舍的通风,调整好湿度,不可让鸡群生长过快,为鸡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做好疾病防疫工作,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