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
(凤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凤城 118100)
兔巴氏杆菌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兔病的总称,其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全身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该病传播快,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幼龄或体质瘦弱的兔更易感染。
1.1.1 病料来源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兔心、血、脾、肝及体腔积液。
1.1.2 培养基及试剂
培养基、化学试剂及微量发酵管等。
1.1.3 试验动物
4月龄试验兔5只。
1.1.4 药敏纸片
药敏纸片由上海市伊华有限公司生产。
1.2.1 细菌形态学检查
采取病变组织,将被检病料做涂片或触片,待自然干燥后,用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和瑞士染色,观察结果。
1.2.2 细菌分离的培养
无菌操作,将被检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于37℃培养24h,观察结果。
1.2.3 纯化培养
挑取血琼脂平板上的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化,获得单个典型菌落。挑取单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如符合巴氏杆菌特性,接种马丁肉汤增菌。
1.2.4 生化试验
将马丁肉汤纯培养菌液分别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氧化酶、接触酶、吲哚、脲酶、鸟氨酸脱羧酶生化试验管,37℃培养7d,每天观察记录。
1.2.5 动物接种试验
挑选健康兔5只,其中试验兔3只,对照兔2只。取马丁肉汤纯培养菌液给试验兔颈部皮下各注射1ml。对照兔不接种,隔离饲养。
1.2.6 药敏试验
将马丁肉汤纯培养菌液均匀涂布马丁琼脂平板,贴上药敏纸片,置37℃恒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无菌采集病死兔肝、脾、心包液、胸腔液、心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见典型的两极着色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无菌取病死兔心血、肝、脾等组织病料直接涂布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均见到细小、湿润、圆形、微隆起的露珠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生化实验结果为分解葡萄糖、甘露醇、蔗糖,不分解乳糖、麦芽糖,氧化酶、接触酶、吲哚、鸟氨酸脱羧酶试验结果为阳性,脲酶试验结果为阴性。
3只试验兔食欲稍有减少,临诊症状不明显,突然死亡,鼻孔稍有血迹;病理剖检变化同病死兔,并从肝、脾、心包液等组织中回收到同一细菌。对照兔健活。
结果表示此次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菌必治、四环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低度敏感。
(1)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验和动物接种一系列的试验,综合诊断该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地方流行性肺炎。该批兔可能因为运输过程中所用兔笼被巴氏杆菌污染,也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兔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本病发生。
(2)家兔鼻黏膜及扁桃体带有巴氏杆菌,当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兔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机体发病,甚至流行。故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兔体的抵抗力。
(3)对患病兔群可采用中药“三黄汤”或西药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等,也可在饲料中拌入0.2%的诺氟沙星或2%的土霉素原粉,连用3~5d。建场时兔场与养鸡场、养猪场分开,防止巴氏杆菌感染兔。对病兔污染的兔舍用0.3%过氧乙酸彻底消毒,器械用具用0.3%来苏尔消毒,兔笼用火焰消毒。除了采用消毒、隔离、药物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外,每年还要用巴氏杆菌灭活苗定期预防接种3~4次。
(1)本次试验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为兔地方性流行性肺炎。
(2)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建议发病兔场使用氟苯尼考等敏感的药物,疫病得到控制。分离菌株对许多抗生素产生严重的耐药性,故治疗兔巴氏杆菌病时,需严格筛选敏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