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
(天津市蓟州区尤古庄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902)
在猪场当中,寄生虫病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当患病后,将对养殖场发展造成较大的损失,具体表现在猪的生长速度缓慢、屠宰价值降低等。为了能够保障养殖收益,做好该病症的诊断防治十分关键。
猪蛔虫病具有广泛的流行特点,大部分仔猪都具有感染的可能,3-5月龄的仔猪更是依然群体。其原因:首先猪蛔虫具有单一的生活史,中间不用宿主。其次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具有频繁的产卵特点。每条雌虫每天可以达到10-20万个产卵数。同时,猪蛔虫卵对外界环境所具有的抵抗力较低。在感染方面,主要是虫卵干扰到猪饮用水与饲料后传染,也可能在母猪乳房上附着有虫卵,使仔猪在吃奶中受到感染。在养殖过程中,如存在卫生条件不好、饲料卫生含量低、维生素含量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营养不够情况时,则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该病症。因猪在患病后,不会轻易死亡,该情况的存在,也使得很多养殖者对该工作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病症流行情况的出现[1]。
3~5月龄的仔猪时是具有高发病率的群体,当仔猪肺脏被幼虫侵袭后,则将感染会宠幸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烧、心跳加快、精神萎靡、咳嗽以及呼吸加速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会因此死亡。在猪被蛔虫感染时,也将表现出消化功能降低、磨牙、生长缓慢等症状,并逐渐变为僵猪,当感染情况严重时,也会出现无热下痢情况。当主体内的寄生虫体过多时,则将出资按腹痛以及肠阻塞病症,有可能因肠破裂情况的出现而死亡,也可能导致出现肠道蛔虫症,在病症初期将表现出体温高、绝食以及拉肚子等状,之后体温下降、腹部剧痛,并在6~8d后死亡。
在饲养当中要加强观察,如果发现仔猪存在发育不良以及形体瘦弱的情况,即有可能患有猪蛔虫病。在具体诊断中,可以对直接涂片法进行应用,即将1g粪便当中的1000个虫卵为标准进行测量。饱和盐水漂浮发也是经常应用的方式,可以通过显微镜对虫卵进行直接的观察。如在猪死之前并没有证实蛔虫的成虫以及幼虫,则可以应用皮内变态反应、具有较强特异性的ELISA法进行检测。而要想对猪具体的死亡原因进行检测,不仅需要检测蛔虫,且需要结合死前具体症状、组织器官病变程度以及虫体数量进行分析与判定[2]。
在猪蛔虫病诊断中,也需要做好同其余病症的鉴别诊断工作:第一,大棘头虫病。猪蛔虫病同该病症的相同点,即猪在患病后同样会表现出贫血、下痢以及消瘦情况,且虫体为圆柱形。所存在的不同,即该病症具有更大的虫体,具有前粗后细的特点,且在体表位置具有横纹;第二,猪肺丝虫病。猪蛔虫病同该病症的相同点,即患病后具有呼吸速度加快、咳嗽的情况,且在粪便当中具有虫卵。所存在的不同,即在患该病会回出现痉挛性咳嗽,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而不会出现磨牙、下痢以及呕吐等症状,在经过支气管炎剖检后,可以发现存在成虫虫体;第三,猪支气管炎。同该病症同样具有呼吸急促、咳嗽以及食欲减退的病症表现。所存在的不同,即不会吐出虫体、没有呕吐表现,眼结膜不苍白、不存在痉挛性疼痛且在粪便当中不存在虫卵。
在猪蛔虫病的治疗工作中,首先要对病猪进行称重处理,根据猪的体重情况适当用药。在用药方面,可以按照10mg/kg的规格使用阿苯达挫进行喂服处理。可以使用注射方式,即使用伊维菌素以0.3mg/kg的用量皮下注射。在用药完成后,在2周时需要对猪再次用药,以此对猪体内蛔虫起到有效的驱除效果。在猪患病后,有较大的几率会出现肺部感染情况,在驱除蛔虫病症之后,肺部可能还会存在炎症,此时即可以积极通过联合抗菌药物的应用进一步进行治疗。
在猪养殖当中,要从以下方面做好蛔虫病的预防工作:第一,在饲养过程当中,要积极建立科学的免疫制度,对生猪做好疫苗注射处理,科学记录猪的防疫情况,加强防疫跟踪,根据检测实际适当的更改、优化猪的免疫程序;第二,在防疫工作进行中,要充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工作,根据猪是否接受过疫苗、病史情况、免疫能力以及附近区域的疫情等因素综合制定免疫措施。在疫苗应用中,即需要能够严格根据流程要求做好注射,保证疫苗在质量与规格方面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并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做好注意事项的把握;第三,需要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处理,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要积极通过石灰等材料加强消毒,并在消毒处理前进行清洗,彻底清洗猪排泄物以及在猪槽内存在的残渣。对于进出猪场的设备与人员,需要能够加强消毒检查,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到生产区当中污染养殖环境;第四,对重大疫情防控预案建立,当发生疫情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隔离受到感染的猪,对于没有受到感染的猪群,即需要加强检查。在饲养当中,通过抗生素的适当应用对猪群免疫力进行提升,注射疫苗提升防疫水平[3]。
在上文中,我们对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猪养殖工作进行中,需要对猪蛔虫病的特点与诊治措施做好把握,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在降低病症发生几率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小损失,保障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