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实招迭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时代画卷上着墨添彩

2019-02-12 07:14伍松柏胡怀显向清平吉德政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9年3期
关键词: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

□伍松柏 胡怀显 向清平 吉德政

/1.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局 2.达州市通川区林业局 3.达州市通川区森林公安局 4.达州市通川区发改局

近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达州市通川区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战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有益探索。

1 明确“一个定位”,把握发展方向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融入成渝,对接武汉、长三角,牵手云、贵,承接西安,1小时经济圈辐射人口2000万,区域内“半小时”经济圈全面构建。利用地处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地理优势,通川区委、区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特色化、品牌化、组团式发展为方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特色种养型、农产品加工型、农文旅融合型园区建设,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开启了由简单粗放型小农业加速向集约型现代农业迈进的征程。

一是推进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为重点,推行设施化、标准化种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型农业,推动稻田综合养殖、林下综合种养,建设佑民生物科技种植养殖废弃物及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处理中心,加快畜牧、生态果蔬、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发展。全区蓄留冬水田0.13万hm2,连片建设青脆李、油用牡丹、优质水稻等示范基地0.67万hm2,建设常年蔬菜基地面积达0.20万hm2,建成环凤脆李、聚家猕猴桃、新村琦山农业、盘石民助肉牛等标准化种植业基地(标准化养殖场)35个,深度打造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园、檬双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精品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主题公园8个,“万亩青脆李”“千亩蓝莓园”让荒山披“绿衣”、沟壑遍芳菲。

二是推进农业与现代加工业相结合。为减少冷链仓储投入,实行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抱团合力发展,总体规划22.86km2高标准建设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吸引宏隆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地奥天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1家),建成标准厂房6万m2、热风烘干房25座、冷藏保鲜库8座,拥有农资配送中心2个、快递物流企业60家,发展电商网点61家,培育“上云”企业20家和本土新型电商5家,推进“农商通”“天农网”等电商平台与现代农业园区联合发展,建成“磐石台湾牛奶草莓产业、蒲家秦巴蓝莓产业”智慧农业园区,推动了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2018年,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产值达200亿元、税收突破20亿元,成功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入围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品牌估值150亿元,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三是推进农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紧扣“巴人故里、山水通川”整体形象,先后举办第八届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第六届达州市旅游发展大会、首届盘石之宴台湾美食文化庙会、中国·达州(通川)环凤脆李网购节、中国·达州“蓝莓之恋·醉享通川”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点燃了达州城郊旅游“嘉年华”。帝森休闲农庄、秦巴植物博览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投资10亿元的青宁云门天寨农旅综合开发项目快速推进,川东记忆文创园、双鱼湖旅游综合开发、金石五彩梯田、云顶野生动物园等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典范;北外镇田家塝村发展以赏李花、品李子为主的旅游观光产业,成功入选四川省百强名村;磐石乡村振兴先导区建成农耕文化博览馆、乡村田园大舞台,谭家沟村、山青村、米田村田园综合体和归原·渡农耕体验园竞相推进,以盐井坝村、场坝村、渡口村为核心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本成形,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亿元,带动周边乡镇万余人持续增收,昔日沉寂的穷山沟实现了“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华丽转身。

2 突出“三大抓手”,促进提质增效

2.1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松绑”

一是先行“三权分置”。率先启动农村产权“六权同确”试点示范,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土地双挂钩等改革试点,成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20个,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暂行奖补办法》,探索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利润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产业组织形式,建成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50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家、新型职业农民1521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达0.97万hm2,为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碑庙镇陡坑村土地133.33hm2,集中流转超过113.33hm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承包地块细碎化的问题,还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进园务工等方式增收,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奔头,提升了幸福感。

二是实践“互换并地”。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运用,以保留“原有分地人口、原有耕地面积”两不变和群众自愿为原则,打掉田埂、调整田型,增加灌溉沟渠、农机化生产道路,将小块、不规则、不适合机械耕作的土地合并整理成大块、规则、适合机械耕作的土地,在农村集体成员内相互交换,基本保证每户只有一块承包地并成方连片。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退出换现金、换股本、换保障等“三换”模式,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操作互换流转、助推连片耕种,打造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样板,解决了“地无人种、人无地种”的矛盾。

三是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宣传动员、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制定章程、注册登记等程序,选择集体经济条件好、中、差具有代表性的5个村进行试点示范,重点加快45个贫困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207个村(社区)、1785个村(居)民小组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5.0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58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3.49亿元);统筹使用财政项目资金,组建通川农旅发展公司,推进财政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建立股东(代表)会议、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模式、收益分配、财务管理等制度;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联合运营等方式,将农村撂荒土地、废弃厂矿(校舍)、养殖水面、集体道路和“四荒地”等零星、分散、闲置、低效资源入股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园区就业”“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利润返还”等“园区+村集体+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除统一供应种苗、生产资料外,还定期组织农户培训,把园区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安全理念传递给农民,实现农业园区串联集群和小农户节本增效,促进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2018年,通川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90万元(其中,贫困村超过160万元)、人均收入31.5元。

2.2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质”

一是做响品牌特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设立农业品牌专项基金,构建品牌创建激励保护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1个、森林生态标志产品3个、绿色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13个;5个农产品纳入省级免检,“通川脆李”“通川草莓”创建为四川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凤脆李”“灯影牛肉”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灯影牛肉”入围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品牌价值超百亿元。用好用活达州“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达州市知名商标11个,培育特色品牌17个,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乡镇全覆盖,认证环凤脆李、灯影牛肉、绥定保丰大米、绿岛山下核桃等生态原产地产品4个,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获准创建全国灯影牛肉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二是做强品牌质量。每年举办农产品质量奖评选活动,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对“规模、生态、科技服务、产业化水平、主体明确”等5个指标进行硬性规定;深入开展农药、兽用抗生素等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质量诚信“红黑榜”名单制度,健全失信主体不得参与农业系统各类表彰奖励、资质认定、政策性资金及农业扶持项目等奖惩机制。督促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登记台账和田间(圈舍)生产记录档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在控制动植物病害、减少化学物质残留、严禁添加非法成分等方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与追溯,并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做靓品牌营销。利用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密布和快速便捷的物流配送资源,依托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复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秦巴地区的“菜篮子”工程项目,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与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社区、学校、机关食堂等对接。在打造订单生产、连锁配送、网上交易、产品直销等新业态的同时,用好广东达州商会和5个支乡联谊会平台,组建在粤商会;对接交流浙江舟山市并签订“达蔬入舟”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18中国(达州)通川脆李质量安全万里行暨广州推介品鉴会,组织园区农产品(食品)进展会、商圈,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品向商品的快速转换。

2.3 构建发展激励机制,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赋能”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区委、区政府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谋划决策园区建设,强化部门协同推进,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全力保障要素需求;与四川农业大学、重庆猪八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编制《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2019-2023年)》;制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实施办法》《促进冷链物流和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除将新增耕地、挂钩项目结余指标跨区域流转所得全部收益和城市开发土地出让纯收益的20%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外,通川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9000万元(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按照总投资49%的比例,重点投入现代农业园区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对达到粮食生产13.33hm2、设施蔬菜6.67hm2、鲜果生产3.33hm2、综合经营6.67hm2以上的区级园区进行一次性补助,对晋级市、省、国家级园区的进行适当补助),支持食品加工企业、餐饮商超、电商企业前延后伸,以直接投资、参股合作、签订合同等模式,撬动社会资金集中连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意见》《财政金融产业扶贫推进方案》,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做强做活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设立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组建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推动成都农商行通川支行开业,制定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银企“一对一”帮扶方案,创新“政银担”“税金贷”“税农贷”等融资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三是强化人才激励。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资源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出台《人才激励办法(试行)》《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方案》《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实施办法》,支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及院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城乡退休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返乡创新创业,培养支持“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投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鼓励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兼职兼薪或离岗创新创业,吸引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程海洋、冯继广创建苗源科技创业园,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优质苗源;借助3D、VR虚拟现实技术及源美冷链物流园区建成食品(健康)科技体验馆;台湾教授扎根秦巴蓝莓科技产业园推广酵素农法技术,建立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小型气象站,实现对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感召26名成渝知青创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碑庙陡坑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实现良种、良法、良机、良艺组团上阵,成为一支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
达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初探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达州市达川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