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利侠
(安徽省临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临泉 236400)
近期,非洲猪瘟持续在世界生猪养殖领域肆虐,诸多农场和养殖场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该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发病率高,一旦生猪被感染,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的首例报道在1921年,肯尼亚被认为是该疾病的发生地,后期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也出现了该疫病。1957年,非洲猪瘟“入侵”葡萄牙,并且扩散到其它欧洲国家。1971年,非洲猪瘟疫病蔓延到古巴,而后席卷整个拉丁美洲。2007年,亚洲的格鲁吉亚出现了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我国随后密切关注该疫病的发展态势,并于2017年进一步加强了非洲猪瘟风险防范工作。
201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在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内蒙古等地蔓延,2019年至今,已经实现“南下”,扩展到云南、湖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份,所受非洲猪瘟传染的生猪,基本都采取了隔离和及时扑杀措施。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4月22日,我国境内爆发129起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生猪102万头[1]。
非洲猪瘟病毒会损坏内脏,破坏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该病毒可以经过口部,通过呼吸道和鼻咽部造成扁桃体感染,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会造成怀孕母猪流产,一般在2-10天就会死亡。受到病毒感染后细胞变化快,细胞形有丝分裂。通过剖检可以发现腺脏肿大、心包出血,并且脾脏颜色发暗,可见肾脏有出血点。
非洲猪瘟病毒利用空气传播距离有限,主要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蜱虫是该疾病传播的生物媒介,软蜱科中的蜱虫叮咬被非洲猪瘟染的猪只后即可携带该病毒,在生猪接触后可以让蜱虫叮咬新的猪只并且传播。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和贮存宿主,因此根除非洲猪瘟病毒难度巨大。
如今世界的农业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各类牲畜在供需中大范围转移,非洲猪瘟也借助这个条件跨越大洲。在生猪贸易和产品运输中,蜱虫会携带至各国境内,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扩散。比如猪肉制品没有妥善处理,在机场、港口等就成为非洲猪瘟扩散的重要区域,未经煮过的感染猪制品也可能成为疫病传入的渠道[2]。
野猪为杂食性动物,在我国边境地带、自然保护区、荒漠地区存在欧亚野猪,这些野猪可能会进食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制品,因此野猪也是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危险群体。
由于非洲猪瘟传染性极强,患病猪只会表现出发病急、体温高、死亡快的特点,给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各个省市和动物防疫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并且切实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措施。
在大环境分析上分析,首先,要高度重视疫区检疫处理工作。在非洲猪瘟疫病蔓延全球的今天,我国的生猪进口和出口量明显减少,并且严禁从疫区进口猪产品。同时,在生猪进出口贸易上检疫力度空前提升,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监测,对从疫区进入境内的国际船舶和货运专线,对发现的猪肉产品要作封存处理,严格处理废弃食物和泔水。我国的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动物卫生防疫部门在及时更新疫区名录,科学指导应对疫情手段,果断采取隔离和扑杀等手段。其次,要加强对传播媒介的研究。蜱虫作为非洲猪瘟的传播的重要作媒介,需要加强对蜱生活特性的分析,这对于防控非洲猪瘟意义重大,要在钝缘软蜱分布疫区、受威胁区的养猪场制定场内消灭钝缘软蜱等有害生物的相关措施。
从小环境上分析,首先,各省、市需要加强防控技术培训,并且确保畜牧兽医、养殖户高度关注非洲猪瘟发展情况,掌握患病猪只的症状,了解传染途径和预防方法,各省市要对各级兽医主管技术部门、畜牧兽医站、养殖场、屠宰场进行相关宣传和技术培训。同时,要禁止从疫区引入后备种猪,采购精液,当地动物卫生防疫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其次,要严格控制疫区疫情。2019年1月29日,农业农村部下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的通知,要求发生疫情地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扑杀、封锁疫区措施,同时禁止疫区生猪产品买卖,做好监测预警[3]。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疫情分布、传播路径及防控对策分析,说明了非洲猪瘟巨大的破坏性,对于我国生猪养殖业来说已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虽然部分地区的疫情已经解除,但是目前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需要广大养殖户掌握传播途径,密切关注国家防治非洲猪瘟疫病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