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建议
——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

2019-02-12 06:37景晓卫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人才队伍科研人员

景晓卫,汪 鑫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因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未来农业科技创新的希望所在。因此,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所”)是开展农业农村经济、农业信息、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与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农业媒体传播服务的省级农业科研与服务机构。自“十二五”以来,信息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一系列方式,人才队伍不断得到优化和提高。

1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 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信息所在职职工合计57人,专业技术人员39人,管理人员8人,工勤人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52%;30周岁以下4人,30~39周岁25人,40~49周岁6人,50~59周岁22人,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9.7岁;博士4人(博士后2人),硕士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初级5人,试用期2人。聘用人员30余人。

1.2 人才引进及培养情况

自“十二五”以来,引进人才16人,占职工总数的28%。其中,博士3人(归国博士后1人),硕士10人,本科3人,调出3人。培养在职博士2人,在职硕士13人;先后选派4人到中国农科院资划所、信息所进修深造。

1.3 人才队伍创新能力情况

“十二五”以来,信息所实行“人才强所”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人才队伍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成果水平和数量大幅提升。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2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四川省社会哲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哲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工程咨询优秀成果奖1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

2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领军人才匮乏

目前,信息所有农业农村经济、农业信息服务、区域农业发展3个学科,但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仅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正高级研究人员仅3人。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水平和发展潜质的科研人才不少,但还需锻炼和培养。因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域劣势,加上工资待遇、绩效奖励、事业发展平台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领军型人才,所以导致信息所科技创新事业面临领军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2]。

2.2 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因历史原因导致人才断层,欠账多,底子薄。目前,信息所40~49周岁的科技人员仅6人,仅占总人数的10.5%,而30~39岁周岁的科技人员有25人,占总人数的43.85%,年轻科技人员有扎堆趋势,存在资源竞争现象。同时,本科学历及以下人员占总人数的50%,作为科研单位来说整体学历偏低。

2.3 科研人员收入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对农业科技重视不够,加上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普遍偏低。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以来,财政拨款长期不足,年均缺口达200余万元,导致信息所科研人员工资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科研人员为生计发愁,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事业中[3]。虽然近几年实行《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推进方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科研人员待遇有所提高,但这仅仅是少部分科研人员可以享受到,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在为生计奔波。并且与本省其他行业科研院所和发达地区农业科研院所相比较差距更大,科研人员难以静心搞科研[4]。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3.1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四川省农科院关于人才战略的重大部署,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管理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5]。积极构建吸引人、留住人、激励人、造就人的发展机制,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愿意干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6]。

3.2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实施引进和培养并举的人才战略,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引进和融合,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学术严谨、思想敏锐、求真务实的科研团队。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农业信息、区域农业3个学科关键岗位的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视野、敏锐把握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人格魅力,能带领团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领军人才[7]。积极推荐专家参与国家、四川省重大发展战略论证和重大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支持举办、承办或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着力建设农业经济、农业信息、农业区域发展、农业工程咨询等创新团队。注重团队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学科交叉、互补与融合。加强团队人才培养,加快对现有科技人员的职称提升,提高团队内青年科研骨干的数量,优化团队人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制定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鼓励团队和团队成员勇于创新;加强团队内外的学习和交流,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团队,保障团队持续、高水平发展的能力;加强科研人员学术道德建设,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宁静和谐、追求卓越的自由健康的浓厚学术氛围,倡导沟通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促进形成团队凝聚力[8]。强化在职培训和交流,结合院西部之光、三支队伍建设,选派年轻科研骨干到国内外院校、研究机构研修和合作研究,到党校学习培养,提高科技人员及管理干部的整体素质。

3.3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依据《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四川省科研院所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推进方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充分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9]。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拓展和深化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际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产学研用协同水平。强化国内国际科技合作,努力争取参与国家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与科研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国内外涉农企业的合作,深化院地(企)合作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3.4 致力创新环境营造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于造就创新人才、取得创新突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提高科技竞争软实力。加强学风建设,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道德,弘扬科学精神。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实现院所联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打造学习型科技管理队伍,树立以专家之心为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建设一流作风[10]。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人才队伍科研人员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声 明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简 讯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