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异常验案一组

2019-02-12 03:08:25徐凌云王艳英费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按语证属宁心安神

徐凌云 王艳英 费飞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2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 3 北京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水泥厂社区卫生服务站,北京,100043)

在睡眠中发生,或因睡眠而加剧的各种功能失调属睡中异常。包括诸多病证。本人临床工作50年,在中医睡眠医学的临床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择录梦游、梦魇、梦惊、梦语、梦交、齘齿验案一组,以飨读者。

1 梦游阴虚痰浊案

患者,男性,9岁,2006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1年来时有夜间起床游走,当地某西医院诊为多动症,治疗枉效。患儿夜间起床游走,容易受惊,白天多动作,急躁易怒,饮食尚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细小数。诊为梦游,辨证为肝肾阴虚、痰浊阻滞、心神不宁。治法滋补肝肾,化痰安神。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处方:枸杞10 g、菊花10 g、生地黄12 g、山萸肉6 g、山药15 g、茯苓6 g、泽泻6 g、太子参10 g、法半夏3 g、陈皮6 g、胆南星3 g、炒枣仁10 g、柏子仁6 g、甘草3 g。7剂,水煎服,2次/d。

二诊:2006年9月9日,已无夜间游走,诸症减,纳寐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小数。病症已减,前药已效,改用中成药巩固疗效,每服加味逍遥丸2 g、杞菊地黄丸2 g,2次/d。连用2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三诊:2008年10月15日,因气候变化,饮水少,病证复发,1周内夜间游走2次,纳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微腻,脉沉细小数。辨证为肝肾阴虚,食滞肠胃,心神不宁,治以滋补肝肾,润肠通便,宁心安神,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处方:太子参10 g,枸杞子10 g,菊花6 g,生地黄10 g,山茱萸10 g,山药15 g、茯苓5 g、胆南星3 g、炒枣仁10 g、莱菔子5 g、火麻仁3 g、甘草3 g。7剂,水煎服。

四诊:2008年10月22日,梦游未再发作,睡眠安宁,大便通畅,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双脉沉细,继用中成药巩固疗效,每服加味逍遥丸2 g、杞菊地黄丸2 g,2次/d,以善其后。

按语:梦游,《黄帝内经》称“梦游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神活动障碍,则魂魄妄行。本病或由正虚,或缘邪实。正虚多为阴阳失调、营血不足、气阴两伤;邪实常见肝郁、痰浊、火热、瘀血诸端。治疗宜分清虚实,辨证施治。虚者补之,以调其阴阳、和其营血、益气养阴为法;实者泻之,分别施以疏肝、化痰、清热、祛瘀各法,邪祛而魂魄自安。本例肝肾阴虚、痰浊阻滞、心神不宁。治以滋补肝肾,化痰安神法。

2 梦魇痰热扰心案

患者,男,38岁,工人,1976年6月21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因精神刺激致生癫狂,曾在精神病院治疗3个月好转出院。近1周来因工作问题精神不畅,时烦躁,时呆滞不语,夜寐交睫则魇,惊悸恐惧,不能安睡,家属送来诊治。患者表情呆滞,面红气促,口苦溲赤,大便3日未行,舌红绛,苔黄厚腻,脉滑实而数。诊为梦魇,证属痰热扰心,治以泻热逐痰、宁心安神。遂以成药礞石滚痰丸每服15 g,2次/d,温水送下,连服3日。

二诊:患者药后便下恶臭黏浊之物量多,神识稍清,仍见面赤,苔黄厚,脉沉实。嘱再进原药4日。

三诊:患者神清语利,夜寐安和,未见梦魇发作,面色稍红,口苦,二便调,舌微红,苔黄,脉弦滑。改以黄连温胆汤调理善后。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现代睡眠学称为梦中焦虑发作,对人的身心健康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梦魇以脏腑虚损为本,常见痰热瘀血为标。临床常见气血两虚、心阴不足、心肺阴虚、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阳亢和痰热扰心、瘀血阻滞诸证。本例梦魇证属痰热扰心,治以泻热逐痰、宁心安神为法,礞石滚痰丸取效,黄连温胆汤调理善后。

3 梦惊心胆气虚案

患者,女,34岁,1986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3个月来夜寐不安,时或惊醒,头身汗出,心悸不宁,曾在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服中西药物未见显效。近1周爱人外出后病情加重,梦惊时作,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目不欲睁,不敢独自睡眠,舌淡齿痕苔薄白,脉细弱少力。诊为梦惊,心胆气虚证,治以益气温胆、宁心安神,以十味温胆汤加减。处方:党参15 g、竹茹12 g、枳实10 g、法半夏10 g、茯神10 g、熟地黄10 g、五味子10 g、龙齿30 g、牡蛎30 g、炒枣仁15 g、远志10 g、柴胡6 g。5剂,水煎服,2次/d。

二诊:患者睡眠稍安,头晕减轻,仍有心悸气短。再以上法,前方加夜交藤15 g。患者服药20剂,诸症皆除。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惊的临床有虚实之分,虚多实少。虚者多责之于心胆,在心则有气、血、阴之不足,在胆则一气虚怯为主,其治疗用补益之法;实者责之于痰热、食积、瘀血为患,治疗用祛邪安神之法。无论虚实,养心安神和镇潜安神之品可随证选用。本例显心胆气虚,治以益气温胆、宁心安神,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效果尚属显著。

4 梦语气血两虚案

患者,女,38岁。2011年12月3日初诊。

患者产后半年,血色素90 g/L,夜间梦语,每晚仅睡3~4 h,盗汗,二便正常,月经量少,舌质淡红舌苔白微腻,双脉弦细弱。诊为梦语,辨证属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法。方药:炙黄芪12 g、当归10 g、赤芍5 g、川芎3 g、熟地黄20 g、炒枣仁20 g、阿胶珠20 g、知母5 g、牡丹皮6 g、神曲10 g、香附10 g、炙甘草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1年12月10日,药后睡眠增至4~5 h,梦语略减少,仍有盗汗,纳可,二便常,月经量增加,舌脉同前。治以前法,上方加浮小麦20 g,继用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2011年12月17日,睡眠5~6 h,盗汗减少,已无梦语,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双脉弦细。仍循前法,上方加牡蛎15 g,继服7剂。

四诊:2011年12月24日,睡眠增至6~7 h,纳可,二便正常,盗汗消失,时有腰酸,舌脉同前,血色素升至110 g/L,用杞菊地黄丸,2次/d,8粒/次,温开水送服,以善其后。

按语:梦语临床常见,甚者整夜喋喋不休。本病临床可见虚实两端:病由邪扰而致,当属实证,病邪包括食积、痰热、湿热、郁火、瘀血等;病由体虚而致,正气虚弱,神魂怯馁,以致神魂游荡飞扬,发生梦语,体虚涉及气阴血虚,而以气为主,责在心脏,涉及肝脾。本例产后半年,失于调养,贫血盗汗,梦语眠少,舌淡苔白,脉弦细弱,证属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治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法。

5 梦交湿热下注案

患者,女,36岁,1984年7月14日诊。

患者行人工流产后出现阴部瘙痒,带下色黄,黏稠有味。近10日出现梦交,频繁发作,1~2次/d,伴下阴灼热,烦躁易怒,小便短赤,膝腰酸痛,小腹胀满,口苦纳呆,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梦交,属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坚阴安神之法,方用四妙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苍术10 g、黄柏10 g、川牛膝10 g、生薏苡仁15 g、龙胆草10 g、炒栀子10 g、黄芩10 g、车前子15 g、泽泻10 g、生地黄15 g、赤芍10 g、柴胡10 g、椿根皮12 g、龙骨30 g、牡蛎30 g、蛇床子10 g。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带下见少,阴痒大减,梦交偶发,舌红,苔黄腻,脉弦稍数。虑其湿热稍减,前方减龙胆草为6 g,再进5剂。

三诊:患者梦交未作,带下已净,阴痒灼热消失,余症亦大减。虑其湿热渐怯,宜酌减清热利湿之品,且湿热伤阴,当增养阴柔肝之药。故以上方去苍术、黄柏、栀子、椿根皮、赤芍、蛇床子,加当归10 g、白芍15 g。患者又进5剂告愈,随访5月,未见复发。

按语:梦交,《灵枢·淫邪发梦》曰“梦接内”,《金匮要略》首次提出梦交病名。其病有情欲神动者,应该真元虚损者,有邪扰精室者,其治疗各不相同。本例阴部瘙痒灼热,带下黄黏有味,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显系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精动神摇,发生梦交。治以清热利湿、坚阴安神法,方用四妙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6 齘齿胃热炽盛案

患者,男,10岁,1993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7天前进食羊肉串10支,致胃脘胀痛,呕吐后胃痛渐安,而3天来夜寐齘齿不休。家长不知其理,恐惧来诊。患儿口气重,胃中嘈杂,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为齘齿,证属胃热炽盛,治以清热泻火、和胃安神之法,用清胃散加减。处方:黄连2 g、生石膏20 g、炒栀子3 g、生地黄6 g、牡丹皮6 g、熟大黄3 g、莱菔子12 g、焦山楂10 g、炒神曲10 g、谷麦芽10 g、龙骨15 g、藿香6 g、六一散包10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诊:齘齿大减,嘈杂感消失,纳谷有增,舌红,苔薄黄,脉滑小数。思其胃热见撤,可循前法,上方去熟大黄、莱菔子,生地黄加至10 g,再进5剂。药后齘齿未作,夜寐安和,诸症消失。

按语:齿为骨之余,主于肾脏,但与肠胃有着密切关系。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入下齿中,胃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邪扰肠胃是齘齿的常见病因。本例肆意暴食羊肉串,口气重,胃中嘈杂,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胃热炽盛,治以清热泻火、和胃安神法,用清胃散加减取效。

猜你喜欢
按语证属宁心安神
“按语”中的学术世界
辞书研究(2024年3期)2024-05-21 12:34:02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医学信息(2019年8期)2019-06-10 00:58:58
五味子类药比较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一架蔷薇满院香
我家秘方
颈脉通
中老年健康(2015年6期)2015-05-30 05:33:58
《杂病广要》丹波元坚按语初探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
中医研究(2011年6期)2011-02-10 04:35:21
老想大便不等于便秘
家庭医学(2009年2期)2009-02-25 03: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