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加速,传统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释放出巨大经济活力,与之同时,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爆发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潭,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逐步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了更大话语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调整。此外,双边或多边经济磋商的常态化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刺激了国际贸易方式的不断革新。美国退出TPP谈判和英国脱欧事件带来的贸易逆全球化与单边主义效应不断发酵,导致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美、欧美之间贸易冲突时有发生。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18世界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4.7%,为6年来最高。自上世纪末开始,由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贸易占比持续下降,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则稳定在70%左右,其中药品化妆品等化工产品、纸张打印机等办公用品、电脑手机等通信产品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占制成品出口的44%。欧盟28国由于经济贸易政策的高度统一性,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域性组织,其占全球出口的比重达三分之一。随着全球经贸持续复苏,2017年服务贸易保持增长7%左右,一些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迅速。新加坡年增长率为36%,中国年增长率为28%位居第二。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份额为0.6%。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口方面,整体上以机电类与电子及机械类高级制成品为主,初级农副产品和矿产原材料等占比显著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持续下降,初级产品出口占比从1980年的50%左右下降到2018年的5%左右。[1]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持续上升,尤其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从1980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50%左右。进口方面,2018年机电产品占比达到50%左右,主要以集成电路、电器及电子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可见,机电产品进出口成为我国外贸举足轻重的重要内容,产业内贸易十分兴盛。服务贸易方面,近年来我国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了5.24万亿,同比增长11.5%,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二,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提高到14.7%。[2]
二战后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五十多年间,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绝对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2000年,在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分别为65%左右和70%左右。[3]美国始终处于全球最大贸易国的位置,德国、日本紧随其后。原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贸易活跃。
自2009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1978年到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4亿美元提高到4.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4.5%,占全球进出口比重从0.77%提升到10%左右,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跃升至第1位。[4]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出口为例,2004年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德国、美国、中国、日本、法国、荷兰、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比利时,2017年时则变化为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英国。可见,中国、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货物贸易日益崛起,打破了欧美日传统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垄断,此外,俄罗斯的能源和巴西等南美国家的铁矿石、大豆等工农业原材料的出口也增长迅速。整体上看,发达国家仍然占据国际贸易主体地位,新兴国家的贸易比重正在不断增长,国际贸易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明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快速多样的需求,多变的国际贸易政策和复杂的国际贸易措施对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着比较强的阻碍和滞期作用。于是,一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国际贸易方式应运而生,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和中转集拼分拨打破了大中型贸易商对国际市场供需的垄断,而混合维修检测、国际融资租赁则极大地促进了大型机器设备及其附属技术的国际流动,刺激了相关产业生产和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了过剩产能的国际转移。
从具体的贸易形态来看,科技进步、网络普及和信息发展为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平台和可能。本国企业通过搜集国内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出口国外或进口国外企业成品的一般贸易模式的比重有所下降;传统的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等所占比重降幅较大;基于新兴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以及其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保税货物交易日益兴盛,保税展示交易成为一种新型贸易业态;补偿贸易、寄售代销贸易和易货贸易所占比重依然较小;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采购贸易发展迅速。
首先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机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步,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加强,运输速度较慢的海洋运输优势不再明显,这刺激了以小件商品交易为主的跨境电商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由于WTO及世界各国对跨境电商尚且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和分类,所以相关统计数据不够完整和全面,一些非官方组织的分析数据显示,近年来,以B2C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速度基本在20%—30%之间,远高于WTO公布的2018年全球贸易3%的增长率。可以预见,世界各国基于跨境电商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货代、通关、运输等外贸业务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升级。
在我国,除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和国际融资租赁之外,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还有中转集拼分拨和混合维修检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欧班列开行的常态化和密集化,中转集拼分拨成为物流枢纽城市如上海、郑州和内陆节点城市如武汉、西安的重要贸易业态。混合维修检测则适用于大型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跨境维修、更换零部件、质量检测和重新整装,有利于发挥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优势、提高大型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如我国青岛、南通等地的国际修船业务,以及一些重点城市综合保税区内的跨境设备维修业务如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西安航空基地综合保税区等。
国际贸易摩擦通常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摩擦主要是围绕关税而产生,一方谋求关税福利最大化时,另一方采取相应措施,于是产生贸易摩擦,导致双方利益受损。[9]此外,配额、自愿和强制性配额限制及其他关税措施也会对双方利益造成影响。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手段以更为隐蔽的形式登上舞台,例如以贸易保护为动机采取的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措施、国内分销商垄断、反补贴措施等,这些都被归为现代贸易摩擦形式。
国际贸易摩擦程度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形势较好的时期,各国普遍采用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摩擦相对较少,即使有一些常规性的摩擦,也能通过贸易谈判等方式积极地进行沟通解决。相反,在世界经济衰退甚至停滞的时期,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尽量少地遭受外来因素的冲击,纷纷采用保护贸易政策,对外贸发展持谨慎态度,这时国际贸易摩擦相对较为频繁,甚至会爆发长时间、大规模的贸易冲突,参与各方在处理贸易争端和矛盾时,往往不会轻易妥协让步,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放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这一时期各国贸易政策趋向自由化,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稳定、公正、自由的环境,造就了国际贸易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就成长和成熟于这一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构筑起了多边贸易争端与解决机制。
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定范围的经济衰退,基于本国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开始增多。这一时期,美国和日本、德国、中国之间都爆发了规模不小的贸易战。美日贸易冲突从纤维产业开始,逐步扩大到钢铁、汽车等传统制造业和半导体、信息产品等高科技产业,美日经济关系也从战后美国利用日本作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演变为相互贸易之间的竞争和摩擦。美德之间情况比较类似,德国的崛起和制造业的兴盛对美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汽车、钢铁等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尤其是由法国、德国牵头成立的空客公司打破了美国波音公司对世界大型客运飞机的垄断,引发了美国的强烈不安。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美国对华纺织品、矿产品等加征高额反倾销税。整体上来看,这一时期贸易摩擦表现出两个特点,其一,所使用的大多是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或者技术壁垒,很少直接加征关税;其二,美国是比较强势的一方,在其持续施压下,日元、台币和德国马克等对美元持续升值,间接导致了这些经济体的经济衰退。此外,各国之间比较理性和克制,基本上能够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或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贸易摩擦并逐步归于平静,国际贸易仍然能够保持平稳有序发展。
进入21世纪,爆发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1年的欧洲债务危机将世界经济拖入近百年最严重的衰退之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程度不同的经济危机,德国、英国、法国等国情况比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稍好,而中国由于国内需求较为旺盛,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自2007年逼迫人民币升值仍然无法摆脱对华贸易大量逆差格局,2017年对华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的2759亿美元,于是在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直接采用加征关税和制裁中国企业的方法,将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冲突推到了更加危险的境地。与此同时,美国对原产自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地的不少商品也直接加征关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激烈反对。可见,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主导国美国已经撕下了技术壁垒或反倾销税等温情脉脉的面纱,而表现为更赤裸裸、更原始的加征关税,其他各国也被迫防御,对来自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予以还击。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就是,世界各国对通过贸易谈判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摩擦逐渐失去耐心。WTO出版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和未来》[5]第七章专门针对磋商和贸易争端案件数量进行了统计,在1995—2011年所有的427份磋商申请中,有232起案件决定建立陪审团,其中29起组建陪审团失败,也就是说有224起案件只进展到第一次磋商会议就终结了,约占磋商申请总数的52%。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3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如果仅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只有12个岛国和公国没有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
全球最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成立于1993年的欧盟(European Union,EU),目前共有28个成员国,区内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量超过60%,欧盟通过统一协调经济贸易政策,在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竞争中树立了集团优势,但是,英国自2013年起提出脱欧计划并逐步付诸实施,这种本国利益优先的民粹主义倾向对欧盟内部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由美国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因为有墨西哥的加入,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一组织主题明确,旨在通过主动降低关税等措施推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但是2018年美国主动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输美钢铝产品加征10%—25%的关税,引起了加墨两国的强烈反应,从而拉开了美加墨三国二战以后最为严重的贸易冲突,这为NAFTA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相对来说,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部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发展比较稳定。东盟十国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合作水平和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整体经济贸易实力,积极与中国、日本、美国、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形成对话伙伴关系,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充分释放了双方的贸易活力,东盟的初级产品和中国的制成品形成了良性互补,双方年贸易增长率达到10%以上,明显高于同期中美、中欧和中日贸易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跨区域组织对世界贸易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由亚、非、拉15个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5个世界新兴市场组成的金砖国家集团(BRICS)基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对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局面、推动世界贸易公平自由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随后于2015年由中国发起成立了旨在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2019年7月13日,在贝宁、吉布提、卢旺达加入后,成员总数达到10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少国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整体上对华政策友好,且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这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意愿和能力较弱,与中国贸易摩擦较少。[6]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前7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0.2%,贸易增速高出同期我国外贸总体增速6个百分点。所以,“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合作内容,由中国援建的铁路、港口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或相继开工,在传统的海洋运输方式之外,极大地提升了沿线国家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能力,刺激了相互之间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生活日用品的转型、地区结构向内陆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型;国际贸易方式中更突出了跨境电子商务、中转集拼分拨和保税展示交易的重要性,一些国际经济走廊的逐步成型使得边境贸易比之以往更加繁荣;类似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经常性政策沟通及时化解了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多国受益,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新变化和新气象,也为不同类型国家经济贸易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