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融合发展

2019-02-12 06:24张汝斌刘慧伟卢云涛贺新华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原值仪器设备经济带

邓 艺 吴 斌 张汝斌 姜 鸣 陈 琪 刘慧伟 卢云涛 贺新华

(1.云南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公室,云南昆明 650051;2.云南省科学技术院, 云南昆明 650228;3.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 200235; 4.上海牵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2016年,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牵头,联合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及云南10 省市共同创建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以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为切入点,以“共建共享、协作服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推进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初步形成“一江同体,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果在跨区域合作中的运用,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但因各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共享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导致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专业服务融合深度不足、交流互动挖掘深度不够、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加快长江经济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推进跨区域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深度融合,对提高东中西三大区域仪器共享和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类别与分布

据统计,2016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拥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单位有1802 家,占全国仪器管理单位的44.3%[1]。其中,高校有368 家、科研院所有736 家、企业有698 家,分别占全国的50.6%、37.0%和51.5%;50 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有33817 台套、仪器原值达472.13 亿元,分别占全国仪器总数和总原值的39.7%、38.4%。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在仪器单位、数量及原值上在全国都占有较大比重,其中,高校和企业仪器管理单位数量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已具备良好的仪器设备共享资源储备,为跨区域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 长江经济带三大类科研仪器(50 万元以上)数量和原值(2016年)

据统计,2016年东中西三大区域用于开放共享的50 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以分析仪器、工艺试验设备、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三类科研仪器为主[1](图1)。其中,分析仪器有15194 台套、占长江经济带仪器总数的44.9%,其原值为199.1亿元、占长江经济带总原值的42.2%;工艺试验设备有3993 台套、占长江经济带仪器总数的11.8%,其原值为70.3 亿元、占长江经济带总原值的14.9%;物理性能测试仪器有2873 台套、占长江经济带仪器总数的8.5%,其原值为37.7 亿元、占长江经济带总原值的8.0%。此外,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学诊断仪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等四类仪器数量占长江经济带仪器总数的3%~5%。分析仪器、工艺实验设备、物理性能测试仪器三大类科研仪器主要涉及生物和医药、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制造、安全健康、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环保技术等领域的检测技术服务。

2 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2016年长江经济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数和总原值均超过全国仪器设备总值的1/3[1]。其中,50 万~200 万元的仪器设备数和原值分别为28622 台套、259.4 亿元,200 万~500 万元的仪器设备数和原值分别为4256 台套、123.8 亿元,500 万~800 万元的仪器设备数和原值分别为541 台套、32.8 亿元,800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数和原值分别为398 台套、56.2 亿元,分别占全国该原值区间仪器设备总数和总原值的40%、39%、38%、38%和40%、39%、38%、33%(表1)。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的设备数和设备原值分别为20407 台套和280.1 亿元,均占长江经济带总仪器原值的60%以上,涵盖了生物医药、化学化工、金属材料、电子电器、软件信息等12个领域。由此可见,长三角已成为仪器设备资源的主要聚集地,成为仪器设备跨区域开放共享的辐射中心核心区。

2016年,长江经济带购置的国内科研仪器有7915 台套、原值110.2 亿元,均占购买仪器总数和总原值的23%,而进口仪器总数及原值均超过了购买总量的2/3(表2)。其中,进口美国仪器12742 台套,占购买仪器总数的1/3 以上,且高于购买国产仪器14.3 个百分点;进口德国仪器4494 台套,占购买仪器总数的13.3%;进口日本、英国的仪器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05 台套和1299 台套,均低于购买仪器总数的9%。

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资金,购置数量为13048 台套,占仪器总数的38.6%,原值185.2 亿元,占仪器总原值的39.2%;自筹资金位居第二,购置数量为8704 台套,占仪器总数的25.7%,原值135.9 亿元,占仪器总原值的28.8%;地方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购置仪器数量分别为7357台套和4708 台套,分别占仪器总数的21.8%和13.9%,原值90.1 亿元和61 亿元,分别占仪器总原值的19.1%和12.9%(表3)。可见,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仍为主导,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近四成经费来源于政府的支持。

表1 长江经济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总量及总值(2016年)

表2 长江经济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生产国分布情况(2016年)

表3 长江经济带购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主要经费来源情况(2016年)

3 开放的政策与实施办法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精神,长江经济带11 省市先后出台了各地区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2],建立联合评议机制、绩效评估与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制度,为科研仪器设备资源跨区域开放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表4)。

4 服务网络平台

近年来,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一体的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与上海牵翼网络科技公司共建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检验检测在线交易服务网——牵翼网(www.qwings.cn),是全国平台交易量最大、网站流量最高的检测服务网。运用“实验室SaaS云平台+检测电商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以检测服务为切入点,为用户提供仪器设备查询、咨询、预约、实验外包、机时租赁等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了高端、紧缺科研仪器“买不起、找不到、约不了、排队难”的检测难题。目前,长江经济带沪苏皖、浙湘黔六省市先后开展了跨区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有效调动区域优质科研仪器设备资源,逐步向中西部扩大渗透共享服务互动区域,积极推进跨区域仪器共享与检测项目深度合作。

2017年,牵翼网以长三角的浙江嘉兴为试验点,着力推广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使用服务项目。目前,全市已有2559 家企业申请了科技创新券,上海市600 多家机构的9824 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嘉兴企业开放共享[3]。同时,借鉴长三角成功合作经验,牵翼网以科技创新券为纽带,开展跨区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发挥各省市比较优势,引领带动中部三省、西部三省一市开展科技创新券推广使用服务,实现创新券跨区域使用,推进跨区域仪器共享服务深度融合。如上海、浙江、湖南、贵州等省市先后建立的“上海市科技创新券平台”“浙江省嘉兴市创新券跨区域使用运营平台”“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贵州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贵州——牵翼检测服务中心”,初步形成跨区域创新联动、仪器协作共享的新局面(图2)。

表4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

据2016年数据显示,由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共建的“长三角大仪网”用于外部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有10532 台套、原值为151.3 亿元,约占长江经济带外部共享仪器总量的65%,远高于中部三省45 个百分点、西部三省一市50个百分点;仪器设备年有效工作机时为2780.9 万小时,其中年对外服务机时为360 万小时,分别占长江经济带年有效工作总机时的61.5%、年对外服务总机时的67.5%,而中西部区域仪器设备年有效工作机时和年对外服务机时均远低于东部地区的长三角42.4、48.3 百分点和42.1、54.2 百分点。多年来,长三角集聚丰富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采用线上线下合作运营模式,为区域提供高质量科研协作和高智能服务,成功实现了长三角区域内的仪器共享融合,为全面覆盖中西部科研仪器共享融合发展起到了龙头示范作用(表5)。

5 共享融合的困境

近年来 ,长江经济带区域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科研仪器设备跨区域共享融合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2 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仪器共享合作案例

表5 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区域仪器设备共享及服务机时(2016年)

(1)资源配置差异明显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科技资源储备从东到西呈梯度递减,且获得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经费也呈梯度递减,尤其是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比例相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三大区域的仪器共享效果差异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长三角、中部三省、西部三省一市的仪器数量及原值分别为8207 台套、2156 台套、2685 台套和115.6 亿元、31 亿元、38.7 亿元;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三大区域的仪器总数及总原值分别为5215台套、860 台套、1282 台套和64.9 亿元、10.6 亿元、14.6 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长三角的仪器总量分别是中、西两大区域的4.5 倍和3.4倍(表6)。因此,应加强区域内仪器设备购置与查重联合评议,调控区域内仪器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仪器地域分布,提高区域仪器使用效率。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由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区域内各省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造成对仪器开放共享的支撑力度参差不齐。据2018年数据显示(表7),长江经济带GDP总量近40 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4.3%。其中,仅长三角GDP总量就占长江经济带总量的52%,强大的经济支撑了该区域各类科技资源汇集于此,并持续保持其在聚集人才、资金、产业等方面的明显领先地位[4]。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巨大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跨区域共享共赢的局面。而“开展资源共享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可供共享的资源、具有共享资源的意愿和实现共享的计划”[5]。因此,应根据各省市科研仪器优势资源和检测服务特点,分区域进行规划布局,有选择地汇集可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突出各省市的仪器共享特色服务。如:云南可重点提升有色金属检测服务、边境检验检疫测试服务、普洱茶专项检测服务等。

(3)共享融合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各省市建成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仍未充分发挥其优势,区域内各平台互动发展缓慢,尚未形成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仪器共享融合机制。因此要加大区域内11 省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联盟合作力度,形成区域合作联盟整体,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培养、仪器共享服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加大调控各方优势资源,通过区域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力推进跨区域仪器设备深度融合发展[6]。

(4)专业化人才队伍及其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实验技术人员约15.6 万人,占全国实验技术人员总数的46.8%。其中,长三角拥有的实验技术人员最多,分别是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区域的2.8 倍和1.3 倍;说明中西部区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表8)。

表6 长江经济带中央、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比较(2016年)

表7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GDP排名(2018年)

表8 长江经济带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及分布(2016)

6 结语与建议

本文对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现状及成效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的长三角仪器设备资源富集、专业化人才队伍及其检测服务水平较高、合作运营模式灵活有效,在推进区域仪器共享服务中的龙头示范作用明显。应借鉴长三角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中的成功经验,以科技创新券为纽带,引领带动中西区域形成优势互补、区域联动、互助发展的仪器共享深度融合新局面。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聚合仪器共享平台,提升平台跨区域整体服务效能。依托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构建基于Internet的仪器资源共享服务融合中心,建立11 个“大仪网服务驿站”。聚合东中西三大区域检测机构、仪器设备、人才队伍等科技资源,形成长江经济带统筹协调的全链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服务驿站紧密合作、全面辐射检测机构和扩大服务区域,提升平台跨区域智能检测服务效能。

一是创新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功能,在网站首页增设9 省2 市图标,通过跨区域、网络式链接各省市的大仪网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智能互联。点击进入各省市的“大仪网服务驿站”,为客户及时提供全方位跨区域的检测机构及高效检测服务。

二是首页设置区域内大仪网动态资源地图(展示各省市大仪网平台所在位置及仪器数量),方便客户通过平台,进入各服务驿站,寻找仪器单位,了解相关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及时对接检测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三是在服务驿站增设《仪器设备-检测服务项目需求目录》,加强跨区域仪器共享及检测服务互助联动。重点共享11 省市的优质仪器设备和专业领域服务项目,方便客户快速寻找,准确对接需求,切实提升区域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与利用水平。

(2)建立仪器共享融合机制,抓好区域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框架下,完善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制定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仪器共享管理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跨区域仪器共享融合工程,形成区域内各大仪网平台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互动发展的合作机制[7];按照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抓好平台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着力对仪器设备共享进行宏观引导和面上推动,建立11 省市大仪网平台仪器共享服务合作联盟,形成各平台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服务模式,增强区域内平台与区域联动、仪器与测试结合多个层面的融合力,立足差异促融合,通过引导和发挥优秀检测机构的示范作用,解决各省市间发展不平衡的瓶颈问题,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逐步形成长江经济带跨区域仪器共享的整体合力和良好生态[8]。

(3)创新仪器共享合作模式,推动仪器资源跨区域深度融合。集成和配置区域内仪器资源要素,打破区域间信息不对称、技术差异大等特点,形成统筹协调、以点带面、齐抓共推、互助发展的仪器共享创新服务新格局[9]。如以点连线(沪-湘-黔大仪网驿站为三大支点),再由线及面(东-中-西三大区域),建立跨区域仪器共享合作模式,加大沿线省市仪器协同合作与深度共享;通过创新共享服务模式,形成跨区域省市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检测服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创新格局。

(4)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升平台影响力和资源使用效益。团结和凝聚平台优秀科技人员,组建大仪网专业宣讲团队,围绕区域行业重点,以科技创新券为纽带,采取有偿委托测试、共同开展科学课题研究、网上远程协同研究、人员实习代培、检测技术培训等多种服务形式,分步分区域推进跨区域仪器共享与人才交流,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跨区域合作,引导中西部区域全面提高测试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原值仪器设备经济带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增值税税改形势下物流企业财务决策探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高危行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汇总表中提足折旧填列方法的讨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