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昭水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七五煤矿煤种属于1/3 焦煤,以硫分低、热值高、中挥发、强粘结为特点,洗精煤可作为良好的配焦煤和炼焦用煤。七五煤矿通过实行煤质“地图”管理平台数据分析,超前预测采场综合状况,认真排查各个生产环节中影响煤质的各种因素,对造成煤质降低的显性影响点和隐性影响点分别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指导矿井生产、洗选加工和销售,实现了采场、市场有效对接,打造了“七五煤”质量品牌,收到很好效果。
1. 加强技术管理,优化生产布局
自2017年以来,七五煤矿生产规模、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受地质条件、生产水平和运输能力制约,矿井生产布局不合理,采掘头面多,破碎系统、矸石拣选系统跟不上,超量的矸石直接混入煤流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矿井科学生产和煤炭质量均衡。
为此,矿领导高度重视,确立了“三年三步走”战略目标。不到一年的时间,经过安装新煤机、改造矸石分流系统、优化工作环境,在不影响开拓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重新对生产布局、采煤设备、环境治理进行规范整治,使制约煤质管控“大瓶颈”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煤质管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 严格制度落实,探索最佳结合点
七五煤矿始终将煤质管理作为矿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把煤炭质量与采掘队伍生产任务一并列入考核管理,使得采掘队伍在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煤炭质量。
产销协同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月度产销联席会议制度,对月度井下地质条件、开采情况、煤层赋存情况进行汇报,并进行数据分析,由生产技术部合理调整工作面产量、生产进度,制订各采掘区队的指标考核计划,积极寻求商品煤灰分、硫分的最佳结合点,提升煤炭生产的合理性,使产、销、运实现高效协同,使煤质管控更加全面化、系统化。
3. 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煤质管理人才
针对转岗人员操作无经验、理论底子薄现状,先后委派转岗人员到其他同行部门学习业务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到周边各大电厂、西部先进矿区学习资料台账管理及应用,让职工学有所获;依据“全员参加、全面提高”的培训原则,加强采制化技术练兵,实行技术比武常态化,根据岗位不同、专业不同,持续开展每月一次的业务考评,对业务熟练、成绩优秀者进行奖励,让考核落到实处。结合“三学一争做”活动要求,严格落实岗位流程手指口述操作法,采取“每日一问,每日一题”的学习方法,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安全知识和业务知识进行全面灌输,举一反三,将知识用到实处。
4. 组织保障,高效协同
强化创效能力建设,确保产运销深度协同,加强煤质管理,使全矿上下树立“质量和安全同等重要,保煤质就是保钱袋子”的质量观和效益观,分别在季度会、专题会、早调会、经营分析会上,对煤炭产销协同和煤质管理工作进行强调安排,加强煤质管理工作组织领导,从执行层面解决“靠谁抓”的问题。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各专业相关副总师和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煤质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煤质办公室和产销协同办公室。持续放大“以产促销、以销带产、产销联动”的协同效应,立足采场,对接市场,完善采场与市场有效衔接、深度协同机制,优化商品煤结构,抢占市场主动,实现质与价齐头并进。
5. 细化流程,层级落实
积极调整矿井生产中量与质的平衡点,管理、监督、考核齐头并进,推行实施煤质“一决策,二主抓,三监管,四考核”的四级闭合管理,构建了产销工作层级落实、深度协同的管理格局。
落实基层区队煤质管理第一责任人,年初与生产区队长签订煤质管理承诺书,建立实施了煤质网员考核制度,协助抓好现场煤质管理,每天生产进度、煤层变化、断层构造、煤质情况、整改建议等实行日报制,煤质办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根据现场煤质管控成效,落实激励奖罚制度。
设定“红黄绿三色等级模式”和“四级管理模式”,加大煤质处罚考核,对现场违规现象实行“现身说法”,不抓煤质管理就丢面子、丢票子,由以往的崇拜原煤产量、追求吨位,转变为更加关注商品的数量、质量,从根本上体现利益共同体。
1. 进行采样分析
定期对井下各个工作点进行采样,提取化验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工作面两巷预测指标数据曲线,超前预判回采期间煤质情况,指导矿井及时优化生产布局。
2. 设定“三色”等级
设定红黄绿三色等级,真实表达当天采区煤质状况,直接在线下达协同工作指令,生产单位依此采取相应措施,稳定提高源头煤质。
3. 强化生产协同
根据生产协同方案,由调度统筹安排生产运输各环节,采取精准协同措施,同时为决策层提供依据。
4. 实现资源共享
生产区域煤质信息资源共享,汇总生成煤质报表作为矿井统筹管理生产工作的重要参数,以确保矿井效益最大化,为合理开采井下的工作面提供保证。
5. 做好预测分析
结合采场煤质检测指标预测曲线分析,及时调整洗选加工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1. 超前预测预报分析,多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充分发挥煤质平台管理效应,提升生产区队煤质意识,完善煤质管控体系;严格落实“严管+细管”的考核机制,针对近年来工作面巷道修复、全岩掘进等影响因素,超前预警预报,各施工单位根据分析预测影响程度,及时制订矸石“分装分运分提分落”等相关煤质管控措施,为后续井下开拓巷道确保煤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北七全岩、半岩煤掘进无法实施煤矸分流实际,积极筹建了井下矸石储备仓。协同产运洗销调度等部门,实施北七多个全岩巷道集中错时运输提升上井分流方案,大大提高了掘进生产矸石运输的工作效率,缓解了矿井煤质压力。根据现场情况和生产实际,制定了3上217工作面开门期间杂物、喷浆料、大块矸石禁止进入煤流系统的管控措施,把煤质风险以及矸石对煤质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 提出合理有效协同生产方案,调整产品结构
通过管理平台建立工作面煤质预测、预警制度,积极主动做好井下煤质监督监测,严抓矸石、杂物入煤流管控。推行煤质管理周预测预报制度,坚持对工作面煤层赋存变化情况、洗煤指标、商品煤发运指标、违规处罚进行周汇总、周通报,确保洗销煤的煤质指标平稳。对井下采场煤质变化按照设定间隔距离及时采样分析,为洗煤、销售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
3. 信息资源共享,为生产决策保驾护航
通过煤质平台信息,超前防控,以“出好煤,出优质煤”为目的,工作面出现断层时跟进素描,分析断层走向对工作面生产的影响程度和对煤质影响程度,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工作面内断层对煤质的影响。工作面出现底矸时,及时调整采煤工艺,减少割矸量;工作面出现断层破顶板时,适当降低采高,减少割矸量;在掘进回采巷道遇到断层时,及时分析地质构造,绘制素描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调整施工方案,减少工作面内断层对煤质的影响。
3上715工作面开采前期,轨道巷受地质构造冲刷影响,大面积呈现全岩。针对掘进施工过程中揭露断层构造情况预测分析,并结合采样化验分析,通过煤质“地图”管理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将分析曲线及煤质预测结果提前向生产部、调度室、矿领导发布信息,为矿领导决策部署制定生产优化方案提供第一手生产煤质数据资料。
4. 提升洗选工艺,稳定产品市场
针对井下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质差、矸石量大,内灰高、粒度细、易泥化,原煤洗选加工困难大等实际,选煤厂不断创新管理和升级改造,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
在3上705工作面生产期间,由于受冲刷构造影响导致面内煤层焦化,洗选加工精煤粘结指标难以达到市场和用户需求。根据煤质“地图”管理平台的预测信息和生产区域监测分析指标,协同调度等生产部门分北七、南二不同采区运输入仓,发挥主井1号、2号仓缓冲作用,利用大数据运算制订合理协同提升方案,指导选煤厂改进洗选加工工艺,调整洗选产品结构。
1. 管理提升
(1)精准定位。既方便全矿各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矿井生产煤质情况,又能够根据工作信息指令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达到定位准确的目的。
(2)稳产突破。在开拓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煤质指标差异性,设计采场布局,在产销协同工作机制促导下,影响生产和煤炭质量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落实,加快了重点接续工作面施工进度,确保有序衔接。
(3)稳质提升。充分发挥“煤质管理地图”“煤质分析曲线图”“煤质预测预报”“产品质量协同”的综合管控作用,全矿各部门高效协同,确保矿井煤质稳步提升。
(4)稳销对路。根据煤质“地图”管理平台的综合指标分析,坚持“客户至上”,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原则,争取销售工作主动权,协同进行调配生产,调整工作面运输提升模式,调整产品结构,洗选加工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树立“七五煤”品牌形象。
2. 效益提高
(1)生产效益。通过平台信息数据及时在线共享,生产区队在现场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工作面采高控制,沿煤层顶底板施工,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减少生产过程中矸石割入量,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源头煤炭质量。洗选加工精煤产品回收率由最初的60%提高到80%,各项产品指标稳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运洗销各环节在煤质管理上高效协同,生产效益得以稳步提高,矿井营业收入持续提升。
(2)产品效益。七五煤矿自创新煤质“地图”管理以来,充分利用煤质管理效果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强化生产区域煤质管理,实施采场煤质状况超前预测、预报、预控,生产布局持续优化。在生产设计过程中优先分析矿井接续工作面采场情况,充分考虑生产季节和市场需求动态变化影响,针对不同采区煤质指标差异状况,顺应调整洗选加工产品结构,让最优质的煤炭产品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总之,七五煤矿自创新实施煤质“地图”管理以来,不断摸索改进新路子,切实发挥煤质“地图”创新创效预测预报作用,促进煤炭产、运、洗、销高效协同,结合采场煤质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最佳的产品质量信誉站稳了市场,促进了矿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