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开好思政课不仅是要站好理论小讲堂,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小讲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讲堂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铸魂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恰恰在连接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顺应时代要求,技工院校也在积极探寻如何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尤其是实践教学效果。文章主要从技校思政课的现状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旗帜,其中政治信仰是根本,所以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实践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优化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这十几年来,各大院校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思政课改革,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改革已然成为思政课革新的重点。在改革过程中,思政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凸显了些许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一、技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观念存在弱化现象
技工院校“技能成才”的办学理念较为突出,往往忽视了思政课的教育能量,尤其是对思政实践课的漠视。一方面切断了思想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没有挖掘出大思政课对于技能课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严格的教学课时管理,各系部出现了思政课课时不一的情况,课时缩水。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么没有计划,要么就是被团委学工组织的全校艺术节等活动所泛化。部分院校为了在技能方面的成绩有所突破,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技能教学中,思想上对思政课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的部署执行,缺少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与管理。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少
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综观技工院校的师资配比,理论课基本上都采用专职教师+外聘教师的模式,部分院校外聘教师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本校的专业教师,外聘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难度较大,真正能够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因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要联系学工团委及校外的实践基地单位,是要靠团队合作的而非个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难度。
学校的经费投入较少。 就技工院校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财力投入较于专业技能课的投入犹如九牛一毛。经费的有限投入及后勤保障的缺失一直是思政实践课有效开展的阻力。另外,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很难走的出去,包括培训,体验参观等提升个人能力的项目,势必会影响思政实践课的教学效果。[1]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不够。校内资源方面,与相关技能专业衔接不紧密,没有充分挖掘技能专业潜在的思政教化功能;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与团委学工联系不频繁,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平台;校外资源方面,不善于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包括红色革命文化、人文风貌、本地历史轨迹等融入到实践活动中。以致于思政课的教学偏理论干瘪瘪的,比较枯燥,学生越发不感兴趣。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较困难
绝大多数技工学校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和计划,也就没有相应的组织安排,很多活动可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场所。即便有校外活动也可能是泛化的、浮于表面的、代表性的,不可能做到全体学生都参与。另外,出于交通安全考虑,学校也会放弃。此外,思政实践课的组织环节比较繁杂,涉及到校内外多个部门:教师所在系部,学生所在系部,团委学工,教务及校外的实践基地单位等多个部门,所以很多实施细节都是环环相扣需要琢磨,耗时耗力,无形中放慢了思政课实践教育实施的脚步。
二、技工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探究
(一)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大思政课的意识
中央相关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教师其工作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引领正确的价值风尚,这也是大思政课的价值之一。这些文件及讲话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同时也明确了工作方向。思政课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足够重视思政课的地位:思政课不仅要保证一定的课时而且相关的实践教学也应当纳入教学计划之内。思政教师当与教务处及各个系部共同制定教育方案,把大思政课涵盖的科目进行分类分层,有的放矢,打造品牌,培育经典,形成一定的辐射作用。[2] 学院层面也应当真正重新审视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顺应时代趋势。当然,思想观念的弱化到强化存在一定的时间过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
(二)整合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打造金牌教师团队。 学校应权衡校内外教师比例的基础上,对校外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及业务培训,创造相应的平台对校内老师进行在职能力培训,尤其是实践策划组织方面的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俗语云“以己昏昏不能使人昭昭”,要想学生有半桶水,教师必须好似自来水,所以思政教师的学识涵养非常重要。金牌教师队伍的整合还需教师团队的最优整合,成员相互切磋,相互督促,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思维和方法。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经费的投入;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资金注入。可以说经费投入多少关系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技工院校可以拓宽经费的来源:一方面向上级部门申请,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校企模式”进行创收,再者就是社会人士的支助。由此一来一定时期内的实践教育经费可以有所保障。
(三)多维度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实践教学。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涵盖三个维度,一是基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头脑风暴、激情辩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基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异军突起的慕课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段内进行自主探究;三是以团学活动为依托,开展与学生技能专业相关的社团或竞赛活动:改革开放书画展、“工匠精神”微视频展示、校园志愿者等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够与本专业有机结合又能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等精神方面的感召,形成情感共鸣,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落实,真正做到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外实践教学。首先善于把当地的文化融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以南京为例,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明长城、明孝陵、夫子庙、鸡鸣寺、江宁织造府等;革命文化基地: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等,思政课教师应当根据实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其次开拓企业实践基地,技工院校有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为在校外开辟思政课企业实践基地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文化、工匠精神及熟知企业运作模式。这也能够为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提供一定的借鉴,自觉形成通过自身技能的施展为社会做贡献的大局理念和大爱精神。
(四)开展项目式教学,分流实践教学活动
思政課实践教学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面对相当数量的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就需要对实践活动进行分流,在完成既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各系部学生进行思政课的分层次项目式教学,其主要是依据项目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实验实现“学做统一”。[3]再以系部为单位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有效错开不同系部同一实践活动的时间,是具有可行性的。此外,校内外各部门有效的沟通配合是顺利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证。
三、结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思政改革的重点,其实施是一项比较繁杂的系统工程。
介于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各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好既有资源,不断探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真正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 朱振玉.浅析高职思政实践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实践研究,2013(2).
[2] 刘勇.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可行性探究[J].实践与探索,2013(10).
[3] 柴艳萍.项目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
作者简介:孔维霞,女,江苏金湖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