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敬畏之心 传承学术薪火

2019-02-11 13:06马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哲学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要求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强化敬畏意识。并在敬畏自然、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家庭等方面都做过重要论述。文章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意识的论述,以敬畏之心,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敬畏意识;哲学;社会科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注重培育党员干部道德敬畏感,强化敬畏意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内生动力。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思想的内容

敬生虔诚心,畏生戒惕心。人应常怀敬畏之心,心中有了方向,行为中就有了规范和准则,就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警戒。心存敬畏是一个人面对自然、面对世界、面对社会的一种智慧选择。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搜索“敬畏”一词,有105次提到敬畏一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敬畏意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敬畏自然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人们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二)敬畏人民

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98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历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三)敬畏组织

“组织”是党的生命线。马克思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科学严密的为民组织,具有巨大的组织优势。作为党组织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执掌着人民赋予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作用非常关键,必须对党组织有敬畏之心。把敬畏之心当作履行职责、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始终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普通一员。

(四)敬畏法纪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2019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五)敬畏家庭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问题,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反对特权等内容也是习近平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习近平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指出,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我们敬畏生命,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我们敬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身份区别。我们敬畏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现实。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精英代表,党员干部应该养成敬畏之心,在敬畏生命、敬畏历史和传统等等实践中形成敬畏意识,用敬畏意识引领行动,指引我们前行。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敬畏意识,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为年轻一代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将敬畏之心始终贯穿在科研工作之中,始终贯穿在学习生活之中。

(一)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是统帅,是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定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改革发展大局面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不正之风面前,能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守护好精神高地,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在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经受住多元化冲击的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二)恪尽职守,始终以人民利益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学术乃天下公器”为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客观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不可凭空想象,更不能道听途说,把眼光投向大众,望闻问切,广积博览,掌握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形成对党和国家有建设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为此,社科人要主动贴近人民群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总结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站在人民立场表达最广泛的社会心声,又要顾全大局,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阐释最根本的政治理念,并将两者融合起来。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只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創作精品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以大作品成就大师、大家。

(三)常怀敬畏之心,始终以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要求自己

敬畏之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德素质,科研来不得一点虚假,时时事事都要做到实事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刻苦钻研、严以律己、勤于实践,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注重踏实苦干,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凭材料说话,研究结论要言之有据,不能跟风,故意标新立异。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让敬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受得住各种诱惑,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始终坚守科研工作者心底的崇高信仰和道德法则。

参考文献

[1] 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7-01,11:47.

[2] 周显信,李俊瑶.论习近平“三种敬畏”思想的内在逻辑[J].理论探讨,2017(02).

[3] 罗春洪.心有戒惧,行有界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道德敬畏思想[J].党史文苑,2017(12).

[4] 杨小军.姚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内涵与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作者简介:马珍(1980.02- ),女,回族,宁夏同心人,研究生毕业,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哲学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