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城中村”改造已经提上日程,尤其需要对“城中村”居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思考。分析了“城中村”居民思想现状,找到问题原因,提出对策,以推进“城中村”改造稳步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教育;基层建设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11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A
从“城中村”改造的内容及意义入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城中村”居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加强“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中村”改造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基层成为社会治理和服务的“主阵地”,有效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城中村”居民的思想是否能与经济与社会发展接轨,需要对“城中村”居民进行分析与研究,强化“城中村”居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思想现状
1.1 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村民凝聚力、向心力弱
“城中村”拆迁改造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极大提高,但是有的居民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主体意识弱,没有把自己当作村居建设的一份子。部分“城中村”居民对新村建设漠不关心,没有起到主人翁的作用,也缺乏主人翁的意识。很多人参与村集体活动也是被动的,或者让家里的老人作代表,象征性地参与,真正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则很少参与,出现了松散、集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城中村”改造过程出现很多问题[1]。
1.2 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性不足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动员全体村民和社会力量,弘扬优良传统,摒弃陋习,改变“城中村”的旧貌,还普通居民“一个碧水蓝天,一片村风文明,一份富裕生活”。村民的思想要充分沿着党和国家指引的路线前进,了解党情与国情,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教育人民改变传统的思想,同时也需要依靠人民,调动人民力量,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自身对“城中村”建设的积极意义,改善“城中村”的村风,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城中村”的建设与治理中[2]。
1.3 管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城中村”的两委干部是通过居民选举任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基本是本村居民,很多是一人身兼数职。在“城中村”中,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该项工作大都是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职,人员流动性大。很多人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都有待提高,居民的接受度也有明显差异,这也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难驾驭、难开展。
2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思想问题的成因
2.1 居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城中村”的主体是村民,建设“城中村”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但是部分村民由于历史原因,文化水平偏低,对“城中村”改造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展不顺利。因此,需要对村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思想,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中国农村村民安土重迁,这种居住观念构成了“城中村”存续的社会心理条件,村民们习惯了有院子、有田地的生活,即使规划滞后、管理落伍,市政建设和公共设施严重缺乏,村民们还是从心底认同这种生活方式。“城中村”村民集体观念不强,小农意识、封建迷信思想泛滥,社会公德意识、法治意识淡薄,这些都是阻碍农村发展的因素[3-5]。
2.2 忽视居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1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简单讲一讲政策、贴一贴标语。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较低,接受能力不一,因此行管人员给居民的解答不够深入,经常是应付性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大、成效低。
2.2.2 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认识不足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经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为“城中村”改造要花大力气发展经济,认为发展经济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是辅助性的工作。改造之前的村生活比较安逸,农民守着自己的田地,没有极富或极穷。耕地征收以后,没有可以种菜、种玉米、种粮食的田地,很多村民都赋闲在家,增加了日常生活的花费,村民却变得游手好闲。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村民进入城市生活,他们的未来也不可预知[6]。
2.2.3 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方法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工作能否取得成果的重要方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空口白话”。在当今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的方法性。传统的育人工作思维陈旧,方法单一,导致很多村民不关心,也不乐意接受。因此“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创新工作方法,鼓励每位村民参与,在实践中改造思想,在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7]。
2.2.4 安置地域与生活习惯产生差异
在“城中村”建设中,众多村庄都是整村迁到另外一个地方,之前的卫生所、学校都要搬到陌生的地方,看病和上学问题是村民比较担忧的。土地被征收以后,出现了更多剩余劳动力,他们没有技能、学历,如果整天无所事事,会对“城中村”改造以及农村文明进步带来消极影响[8]。
3 建立“城中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机制
3.1 举办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作用,但是要采用民众比较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在活动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众的共产主义信仰,要有富强的经济追求,民主的自治环境、文明的村风、和谐的宜居环境、打造“城中村”的新面貌。例如开展村运会维系村民感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抵制村中的陋习,不断提升“城中村”的建设水平。
3.2 制定村规民约,树立先进典型,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德
村民虽然质朴,但还是有一些陋习,例如不爱护公共财产,不注意公共卫生等。要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其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支持拆迁改造工作。鼓励民众遵守村规民约,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传播正能量。开办村民讲习班,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民众的思想获得感[9]。
3.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公信力
加强党组织建设,狠抓村党支部班子,配备有能力、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村两委人员。调整工作重心,以村民利益为中心,解决影响团结和谐的问题。协调沟通,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与居民随时联系、及时沟通,针对居民不理解和担忧的问题,要认真讲解,解决问题户和特困户及被拆迁村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配合拆迁工作。
加强社区培训,引导就业,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优先安置拆迁村民从事商业、建筑装修、餐饮服务等行业,增加就业岗位,重视对贫困户的帮扶,解决其生计问题[10]。
3.4 开展“城中村”村民民主自治
广泛吸纳民意,积极跟进村中重大事项,逐户宣传,完善细节,以获得村民的理解。在“城中村”村民自治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学习摆在第一位,用统一思想指引建设力量。
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今天,村民自治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更多的民众有所了解,将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实际解决社区的自治问题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村民问题提供思想引导,提升村民自治的能力与水平。
4 结束语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提高“城中村”建设中的育人工作能力,直接面对问题与困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民众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城中村”建设的热情与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工作,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在村民的生活中,实现村风文明、生活幸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建设,叶国云,郑汝有,等.浙江省金华市:修编规划 完善政策 推进城中村改造[J].城乡建设,2009(2):38-39.
[2]陈炎焱,赵梅.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对策[J].新农村,2008(11):2-3.
[3]随笔.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冷思考[J].杭州(周刊),2018(2):34-35.
[4]王露.“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J].政策瞭望,2010(3):43-45.
[5]郑文娟.“城中村”改造中“留用地”项目开发的对策——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09(3):66-67.
[6]朱金坤.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4):39-41.
[7]劉中一,刘中炜.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论坛,2004(2):8-9.
[8]张晓华.城中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4):236.
[9]战洋,童小溪.“城中村”与中国城市化的特殊道路[J].社会科学文摘,2017(12):33-35.
[10]朱盆钊.“城中村”改造,如何实现多方共赢?[J].房地产导刊,2018(11):40-42.
(编辑:郭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