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天
摘 要:《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歌曲规范而有感情的示范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演唱中气息运用不当的原因,理解不同音区气息支撑点,从而提高对演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为未来的职业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请各位专家随我一起走进“以气带声,以声传情”的信息化声乐课堂。
关键词:《声乐》 ;声乐课堂;“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本课采用的教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用书《音乐》(基础版第二版),授课内容为第三单元歌唱的呼吸——气息控制与运用 歌曲《小河淌水》及相关儿歌,课时为2课时。
在学情分析方面,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了基本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歌唱原理,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专业训练软件,并熟悉《小河淌水》的旋律和歌词。
课前教师通过大多数学生的演唱作品发现:长音和高低音的演唱存在普遍的气息运用不当,歌曲演唱的艺术表现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幼师岗位技能需求。根据教材分析及岗位能力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演唱中气息运用不当的原因,准确把握不同音区的气息支撑点
技能目标:掌握正确的气息练习方法,改进长音和高低音的演唱技巧
情感目标:“以气带声,以声传情”提高学生对演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会说”“会教“的幼儿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解决长音、高低音的演唱问题。
难点在掌握正确运用气息方法,规范而有感情的演唱声乐歌曲在传统“声乐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观察气息在歌唱时的运动原理
(2)无法及时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
(3)传统训练过程学生难以自主评价训练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幼儿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利用音乐智慧教室,采用“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的信息化手段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达到“以气带声,以声传情”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声乐专业素养,满足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
接下来我将从课前准备、课中任务、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介绍本课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节呼吸 练唱热身
课前,教师通过移动教学平台下发任务单,查看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1)使用专业软件进行训练——调节呼吸节奏
(2)完成《小河淌水》的练唱上传平台
专业软件对学生日常气息训练提供呼吸数据,帮助师生规范歌唱中乱换气情况。解决学生训练无法自我判断对错的问题。教师掌握训练情况、通过分析数据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幼儿园导师参与点评,为上好本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课中任务。
一、课前导入
教师用平台播放学生及吴碧霞的演唱片段,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并讨论。
A不同音域的气息支点错误导致高低音演唱切换不自然。
B长音演唱气息稳定性差,没有唱出小河淌水流畅优美的感觉。
二、知识呈现——气息运用对演唱效果的影响
教师直播范唱,结合教学平台播放三维动画(“歌唱中正确的气息运用”)引导学生探究气息运用与演唱效果的关系,讲解本堂课的知识点。
A运用正确的气息支撑点才能准确的发音。
B足够均衡的气息才能流畅的发音。
C良好的气息控制才能圆润的跨音区演唱,美化歌唱效果。
三维动画展示演唱过程中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解决教师示范唱時无法直观演示“如何正确控制气息”的传统教学难题。
为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上的理解到实际操作上的转变,我设定了以下三个任务:
三、任务1——呼吸支点训练
教师利用微课讲解演唱时不同音区的呼吸支点不同,及时调整才能使演唱圆润流畅。讲解软件的操作方法并布置训练任务。学生根据软件提示,观察错误音集中出现的音区,判断出薄弱音区,再进行分组练习,安排掌握较好的同学辅助带练。
本环节学生根据软件记录训练数据自主分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能够迅速的发现学生的气息运用问题,实现分层教学,体现幼教专业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专业特点。
除了找准呼吸支点,长音的控制对歌曲演唱也尤为重要。
四、任务2——长音气息控制训练
布置长音训练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软件判断自己演唱时的气息控制情况。
教师通过软件的智能评价和反馈功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调动呼吸状态、纠正身体姿态、放松身体部位等方法掌握长音气息的控制。
本环节用专业软件替代传统“吹蜡烛”训练。实现训练过程可监控可量化。改进了传统教学当中枯燥无味的训练方法,使学生“乐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训练情况,大幅度提高指导和纠正的有效性,解决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训练中对比分析学生课前、课中的演唱片段,教与学互相渗透,反复巩固,提高训练有效性。
通过任务一、二的训练,学生借助《小河淌水》的练习,已经在找支点和气息的控制上有明显提升,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歌曲的演唱检验学生的气息运用情况。
五、任务3——气息运用综合训练
(1)进行分层训练。学生在自身薄弱音区随机抽取幼教曲目,并在软件的帮助下进行自主练习。
(2)结合幼教“教学相长”专业特点进行小组互助练习。
(3)教师收集小组自主练习过程中的疑点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训练。
教师借助软件进行智能考核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对于演唱过程中一些个别问题,及时指导。通过幼教歌曲库的随机训练,增强音乐教育活动趣味性可参与性,贴近学生的岗位需求。
课后拓展:幼教专业曲目演唱打卡训练
(1)根据学生个体水平定制打卡器,对训练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2)搭建平台,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请园方导师再次进行指导评价。
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和软件数据,跟踪学生课后训练情况,符合声乐教学的特殊要求,本堂课的创新表现在:
3D交互动画、微课将理论知识动态呈现,易于理解专业练声软件助教导学,抽象问题数据反馈,实现智能评价与诊断采用“一平三端”的信息化手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通过管理端获取学生学习数据,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教室端实现云互动,激活课堂。
本课中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有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