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摘要:针对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监管问题,提出了借助标准化手段支撑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并结合新经济领域现阶段的标准化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 市场监管 标准化
1 引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经济的发展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同时,发展新经济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或“变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时,首次明确提及“新经济”,提出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随后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拥抱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下,互联网、供应链服务等新经济企业群发展迅猛,依托于巨大的市场,我国新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新经济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生事物,即使从世界范围看依然处于发展初期,至今沒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产业体系。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我探索,而不是直接借用已有模式。我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行业乱象,除了行业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还与我国新经济的行业监管不完善息息相关,在对新经济业态的行业规范上,需要进行更多的监管模式与手段方面的探索。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其中提出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趋势,围绕鼓励创新、促进创业,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和方式方法,实行包容式监管,改革传统监管模式,推动创新经济繁荣发展”。
在对新经济的行业监管上,国家已经明确表明了“包容式监管”的态度,而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新经济领域的监管还存在着监管制度的缺失与混乱,而旧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对新经济的行业监管。在这种形势下,标准化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领域的有力抓手之一,在对新经济的行业规范引导方面可以发挥社会共治的督导作用,保障新经济行业的有序发展,实现质量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
2 新经济发展业态特征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不同,将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新经济的定义最早是源于美国,是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信息技术以及其带动的高新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形态。现在,新经济已不再是美国独有的经济现象,而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驱动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有着不同的内涵。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新经济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浪潮。
之前,人们对新经济的认知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经济已不再仅限于第三产业,还涉及第一、第二产业,如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诞生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也属于新经济的范畴,如共享经济模式等。未来,我国的新经济也将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新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和传统产业的明显不同:
(1)以信息技术的突破应用为主导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一直孕育和发展着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信息处理技术取得巨大突破,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广泛运用,由此带来诸如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创新也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性进展,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共同构成了新一代高新技术簇群,为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2)跨界融合特征明显
跟传统产业经济相比,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经济有着明显的跨界融合特征。由于通用技术支持力的增强,建立在新技术之上的产业群以及由新技术实施改造的传统产业,其边界趋于模糊,产业之间的技术和市场重叠性日益突出。同时,在新经济领域中,制造和服务正在加快融为一体,二者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
(3)社会分工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传统分工强调的是规模经济,而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在促进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上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且企业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基于平台的共享经济和个体创新创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了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产业呈现非线性增长
与传统经济和传统产业相比,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更多地呈现非线性增长的态势,如信息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非线性爆炸式增长的特点,电子商务更以年均翻一番的超常规速度成长。
(5)全球化发展趋势
高科技产业通常都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突破及广泛应用使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将全球经济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3 新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核心技术环节薄弱、产业趋同现象严重等,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行业乱象,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
徐勇在对当前共享经济模式的问题研究中,围绕共享单车的回收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以上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共享行为的效能,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浪费[1]。牛文科在分析共享单车的治理问题中指出,共享单车对城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的治理效果仍差强人意,需要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运营和维护,协调多利益主体参与共享单车治理[2]。权洪森针对电商物流中隐私权保护问题,指出电商物流的崛起对用户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了冲击,传统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不足以应对虚拟环境下的用户隐私权保护,应尽快完善并加强我国电商物流信息隐私权监管制度[3]。
基于新经济领域出现的市场监管问题,首先,应尽快将其纳入市场监管范畴。为了保护新经济的成长与发展,我国提出了“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部分地区对新经济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了放宽准入门槛、精准扶持新经济企业的诸多措施,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保护新经济的创新角色,国家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给予了更为宽松的监管,应该说,这种宽容给予了新经济更多的活力与更大的市场空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统竞争对手的不公。尽管新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相比有着很多新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新经济就可以因此脱离市场监管的视角范围,或者说游离于市场监管之外,否则就容易出现某些风险。比如,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期,由于监管的滞后性,导致了不少P2P平台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金融安全。可见,监管体系不到位容易产生互联网企业出现侵害用户的现象,用户承担了大部分监管缺位的损失,资本则获取了更多监管套利的机会与利润。
其次,要尽快建立能适应新经济特征的市场监管。我国当前的市场监管体制,主要还是适应于传统的工业化阶段,面对新经济、新业态的新特征,原有的市场监管思路、监管工具难以适用,造成新经济领域监管矛盾突出。
目前,在对新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方面,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的监管执行过程中,却始终缺少明确的判断依据,执法人员无法对监管的“度”进行很好的把握,监管过度容易遏制新经济的发展势头,放任发展又会使产业乱象丛生,降低行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减缓产业的前进步伐。
由此看来,在新经济监管领域,亟须寻求切实有效的监管工具或途径,将“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和“放管服”改革执行落地,支撑新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创新。
4 借助标准化重塑新经济市场监管新格局
根据前文分析,目前,在对新经济领域的实际监管层面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旧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监管规则又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本着“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对新经济模式,应尽量减少行政部门的过度干预,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标准化作为現代社会产生和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现阶段的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是一种规范性文件,作为一种自愿的强制手段,可以对国家宏观调控起到弥补和支撑的作用,避免社会规范出现真空地带。
在新经济领域,很多地区提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采取宽松管制的监管模式,这样的管理体制在为新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新经济领域的市场秩序埋下了诸多的隐患。标准化可以减少这些问题,通过发挥社会共治的督导作用,引导行业规范自律,将新经济模式所能带来的好处最大化。
从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发展层面而言,有了标准的规范作用,既可以保障新经济领域产业企业的公平竞争,又可以通过标准的行业“标杆效应”,引导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
所以说,在新经济监管方面,标准化或许可以作为现阶段破解监管部门两难境地的有效抓手,通过标准化规范引导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重塑新经济领域的市场化自主监管新格局。
5 新经济领域标准化推进路径建议
由于新经济自身的产业特征,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由于新经济领域产业技术归属的多元化、突破路径的多样化、技术更新快和行业界限模糊等特点,新经济领域的标准化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标准配套性不足。技术归属多元化和行业界限模糊等特点导致产业标准被不同的市场主体“瓜分”,使得标准之间的配套性和协调性难以保障。二是标准缺项较多。作为技术前沿领域,标准体系尚不成熟完备,标准缺口较大。对于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市场规范以及政策目标等更为现实的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发现规律、创立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三是标准制定及时性不足。技术更新快、突破路径多样化和竞争的白热化将使得标准出台始终难以及时响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根据新经济领域的独有特征,对我国新经济领域标准化建设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新经济标准化工作组织架构
由于新经济跨界融合特征明显,由此带来产业技术归属的多元化,导致不同主体在新经济领域标准制定中的缺项或重复问题。针对新经济的这一跨界融合特征,需要在现有标准化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完善新经济标准化工作的“跨界”协调机制,如以行业性的标准总体组的技术组织形态,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新经济标准化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
(2)创新新经济标准化工作推进策略
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建立新经济标准研制直通车制度,提高新经济标准的研制效率,确保及时有效地支撑新经济产业的发展。二是创新标准化创新基地内涵,探索以标准前置引领新经济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模式,并适时进行复制推广。三是探索标准供给和共享新模式,探索以独角兽企业为标准研制主体,以团体标准为载体,产业链中小微企业采信团体标准的新型标准共享生态链。
6结语
对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监管,从供给侧看,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和“放管服”并重,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从需求侧看,需要加快市场培育,提高企业主体责任心,营造良好的新经济发展环境。
标准化作为市场监管领域规则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相关规章制度落地和实施的载体,支撑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与规范引导,为现阶段新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抓手,规范新经济领域市场秩序,实现新经济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勇. 当前共享经济模式的研究现状及面临问题[J].现代营
销(经营版),2019(5):40.
[2] 牛文科. 多视角分析共享单车治理策略[J].新经济导刊, 2019
(3):58-61.
[3] 权洪森. 电商物流中隐私权保护多元监管机制的创设[J].商
业经济研究,2019(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