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疗效

2019-02-11 09:23程云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腓骨

程云龙

(吉林省四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吉林四平 136000)

踝关节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以剧烈疼痛、踝部畸形为主要症状表现,继而会有肿胀、皮下淤血等表现出现,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足部循环障碍不能正常行走。踝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负重关节,主要骨折类型为关节内骨折,若对位效果不佳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伤踝疼痛僵硬等。绝大多数踝关节骨折往往伴随踝骨折,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案上存在较大的争议[1]。该文收集该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52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中女9例,男17例,患者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6.2±4.5)岁;其中高空坠落2例,交通事故17例,摔伤7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治疗组中女10例,男16例,患者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7.5±4.6)岁;其中高空坠落3例,交通事故18例,摔伤5例;左侧11例,右侧15例。对两组间以上自然资料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腰硬麻醉和仰卧体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和驱血,同时安上止血带。于跟腱外侧、腓骨后缘中点做纵向切口,分离腓骨长短肌前方,充分暴露出腓骨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则以外踝解剖钢板或1/3管型为主。分离腓骨长短肌后暴露出踝骨折端,对关节面、Diepunch骨块进行复位,依据骨折块大小拧入1~2枚空心钉。放置好创腔引流管。对于合并内踝骨折者需做内踝切口并对内踝骨折块进行暴露,予以复位,以2枚空心钉固定骨折端。术后按照1次/d的方式静脉滴注抗生素。48 h拔除创腔引流管,再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练习。

治疗组选择选择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垫高患侧臀部,选择漂浮体位,将气囊止血带安在大腿根部。选择腓骨后缘和跟腱间作直行切口,长约7~10 cm,将腓肠神经、小隐静脉逐层切开显露出来,采取保护措施,再将腓骨长、短肌进一步显露出来,于该肌外侧将外踝骨折显露出来,复位后运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进入方向为腓骨长短肌、拇长屈肌腱间隙,向前方将腓骨长短肌牵开,将深层拇长屈肌腱显露出来,顺着该肌的前外侧缘进行分离操作,踝骨折块以向内牵开显露出来,于直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以直径为1.5 mm克氏针2枚进行临时固定,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骨折复位结果进行判断,待关节面达到平整的效果后,最终固定选择T形支撑钢板,将克氏针取出,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如果患者伴随内踝骨折的情况,可做内侧切口将内踝显露出来,复位后以张力带进行固定或以中空螺钉进行固定。术后进行镇痛,次日开展足部功能锻炼,拆线后开展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8周开展负重训练,术后12周以骨折愈合情况为依据开展完全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以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满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于踝关节负重状态下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分值在0~10分范围内,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2]。

1.4 统计方法

全部得到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的AOFAS评分、VAS评分与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行比较,对照组AOFAS评分比治疗组低,VAS评分比治疗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评分、VAS评分做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评分、VAS评分做比较[(±s),分]

组别AOF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6)治疗组(n=26)t值P值72.7±4.1 73.6±4.4 0.763 0 0.449 0 79.9±3.6 84.7±4.1 4.485 7 0.000 0 6.3±0.4 6.1±0.3 2.039 6 0.046 7 3.4±0.2 1.8±0.2 28.844 4 0.000 0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主要是由内翻或外翻、外旋等各种间接暴力导致的,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受伤过程中足的位置与骨折程度、类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此类骨折常伴随后踝骨折的情况,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是要格外慎重。而如何复位及固定后踝骨折,临床方面尚未得到统一定论。内、外侧常规入路的方式对后踝骨折移位、复位不能进行直视,难以取得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单纯拉力螺钉固定无法对骨折端承受的轴向剪切力进行有效对抗,骨折块稳定性难以得到维持。在后外或后内侧入路直视基础上解剖对位骨折块移位,与支撑钢板进行有效结合可取得坚强固定的效果。T形支撑钢板可保障力学强度满足患者需求,缩短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时间,使关节僵硬发生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而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3]。

此次研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组功能,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腓骨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