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孕产妇高危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9-02-11 09:22王中伟张念红秦培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肺栓塞孕产妇下肢

王中伟,张念红,秦培霞

(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即血液于深静脉血管内异常凝结,导致管腔阻塞引发的静脉回流障碍。DVT可引发下肢水肿、瘀滞性溃疡等,若未予以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甚至可导致患者瘫痪[1]。孕产妇是DVT高发人群,围生期未定期产检、剖宫产、卧床时间过长、妊娠期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均可引发DVT,因此应引起产科高度重视[2]。该研究为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孕产妇DVT形成的影响,对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0例孕产妇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600例孕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300例/组。所有孕妇经产前检查已确诊为单胎、头位,且胎儿发育一切正常,孕妇均知晓并自愿参与该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孕妇、意识不清者、精神障碍者、脑损伤者、资料不全者等。其中,参考组中142例初产妇,158例经产妇;孕妇中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37岁,平均年龄(30.12±5.03)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为(38.13±2.63)周;体重62~76 kg,平均体重为(70.33±5.04)kg;孕次1~3次,平均孕次为(1.62±0.53)次。实验组中140例初产妇,160例经产妇;孕妇中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36岁,平均年龄(30.16±5.0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07±2.58)周;体重61~78 kg,平均体重为(70.40±5.08)kg;孕次1~3次,平均孕次(1.68±0.55)次。经比较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组间对比。

1.2 方法

参考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协助孕妇完成产前检查、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同时予以剖宫产产妇相关手术护理等。

实验组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即(1)孕期护理:①产前检查:叮嘱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重点了解孕妇妊娠史、静脉血栓病史,掌握孕妇年龄、体重及妊娠期有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伴发病等,对于其中的高危人群予以血栓评估。②体位护理:告知孕妇切不可久坐或久站,若条件允许,可市场抬高双腿,以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进而缓解静脉曲张情况。③生活护理:叮嘱孕妇穿着宽松内衣裤,且不可过紧束缚腹部,以免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若孕妇已出现静脉曲张情况,应于每日清晨起床后再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稍微缓解时穿好高弹力袜。或是将弹力绷带自小腿下至上缠好,并于每日睡前取下;若孕妇出现静脉瘤情况,应叮嘱孕妇小心活动,尽量避免碰触静脉瘤。洗澡时,应注意使水温与体温一致,以降低静脉压力;同时,如厕时间不宜过长,并及时治疗便秘情况,以免加重静脉曲张情况。入睡时,应以软垫或枕头垫高脚部,以确保下肢静脉回流畅通。④并发症护理:叮嘱孕妇定期进行孕检,以便及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并予以及时治疗;同时,应叮嘱孕妇保持充足休息及睡眠,睡觉时宜呈左侧卧,以免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进行压迫而阻碍下肢静脉血回流。此外,应叮嘱患者少吃或不吃含脂肪、蛋白、胆固醇高的食物,并严限盐摄入量,同时,应密切关注自身体重变化,确保体重处于平稳增长,一旦体重过快增长应利于询问医生予以调整。同时,还应告知孕妇多喝水,以利于血液循环,使尿量及排尿次数增加,以利于患者下肢水肿减轻。若在孕检时发现胎位不正情况,应按照医嘱进行胸膝卧位,使胎位恢复正常;同时,护理人员应予以孕妇无痛分娩健康宣教,使孕妇充分了解分娩的整个过程,并知道如何减缓分娩时疼痛、恐惧等,以免引发难产。⑤运动护理:待孕妇处于孕后期时,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宜运动,比如散步等,并可指导患者于每日晨起进行脚趾活动,如以脚抵住床边运动、左右运动等;同时告知孕妇家属每日按摩孕妇腿脚部,以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缓解下肢水肿情况。⑥异常情况处理:一旦孕妇出现肢体严重肿胀、疼痛或是压痛时,应立即入院就诊。⑦健康宣教:告知孕妇孕产期发生DVT的严重性,强化孕妇及其家属警觉性。(2)产后护理:①基础护理:若产妇正常分娩,并未出现并发症,可在产后于产妇足跟下垫一软垫,使下肢抬高,以免压迫腓肠肌,阻碍静脉血回流。同时,应叮嘱产妇于分娩后6~8 h后进行饮食,12 h后如厕,24 h后按照自身恢复情况进行运动,并逐渐按照恢复情况增加运动量,以促进术后恢复。②会阴侧切护理:对于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应予以止痛治疗,并指导产妇于产后6 h行床上运动,24 h后激励患者进行床下互动。③剖宫产护理:定时按摩产妇腿脚部,术中应在产妇足跟下垫一软垫,使下肢抬高,以免压迫腓肠肌,阻碍静脉血回流。同时,待产妇麻醉清醒后,应按照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手足部运动,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产妇家属按摩产妇双下肢肌肉,以利于下肢肌肉收缩,使下肢静脉血回流速度加快,进而避免血栓形成。④异常产妇护理:予以妊高征、肥胖、高龄产妇对症护理。⑤妊娠伴心脏疾病者护理:叮嘱孕妇卧床3 d以上,并指导孕妇家属每2~4 h予以产妇1次被动双下肢屈伸活动,并协助产妇定时翻身等,以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畅通。同时,应定时查看产妇大腿肿胀、胀痛及小腿压痛情况,以便尽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予以对症处理。⑥出院指导:叮嘱孕妇合理饮食、运动,并改正不良生活方式,一旦发现下肢水肿、胀痛等情况,应立即入院就诊。

表1 两组孕产期及不同分娩方式DVT发生情况对比[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包括孕期、产后1周时的DVT发生情况及自然分娩、剖宫产DVT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孕产妇孕期及产后1周时的肺栓塞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至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经χ2检验计数资料[n(%)],经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期及不同分娩方式DVT发生情况对比

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孕期DVT发生率、产后DVT发生率均更低;实验组自然分娩DVT发生率、剖宫产DVT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肺栓塞发生情况对比

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产后肺栓塞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期肺栓塞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栓塞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可以局部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患肢肿胀为主要表现。临床经多年研究发现,孕产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这与孕产妇手术创口、高龄、并发症及自身身体情况等有关。临床除行药物予以及时治疗外,还应予以合理的护理干预予以提前干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孕妇基础情况等的了解,提前评估患者血栓形成可能,并予以生活、饮食、运动及孕期并发症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针对性干预,在强化患者DVT知识掌握度的同时,使患者能够积极予以护理配合,进而起到防治DVT的作用,使DVT发生率降低,进而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并利于产妇产后恢复[3]。该文研究中,笔者予以了实验组孕产妇预见性护理干预,经护理干预,实验组孕产妇孕产期DVT发生率明显低于行常规护理的参考组。由此可见,合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孕产妇DVT发生概率。由于DVT可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异常而引发肺栓塞,该研究显示,实验组孕产妇孕产期肺栓塞发病率比参考组低,由此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DVT发生率的同时还可降低孕产妇肺栓塞发生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1)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孕期DVT发生率、产后DVT发生率均更低;实验组自然分娩DVT发生率、剖宫产DVT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予以孕产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孕产期DVT发生率。(2)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产后肺栓塞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期肺栓塞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予以孕产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产期肺栓塞发生率,更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综上所述,予以孕产妇高危人群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孕产妇DVT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率,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可予以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栓塞孕产妇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