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峰 龙 强 胡 滨 唐 贤/西昌市农牧局
一是按照“一场一策”整改方案的要求,在2017年对27个存在问题的规模养殖场和1 693户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开展并完成了整改。二是建立了各乡镇畜禽养殖问题台账,全市需整改的1 830个养殖场(户)已全部纳入整治范围,目前,已整治1 720个,完成94%。三是2017年对屠宰环节382头病死猪、养殖环节1 099头病死猪和沟渠打捞71头病死畜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一是西昌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12万hm2,施用配方肥1.91万hm2,推广水肥一体化866.67 hm2,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包括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0.18 hm2,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0.10 hm2。二是为1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268.20 hm2耕地补贴生物有机肥28.72万元,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三是在中坝、高草、裕隆等乡镇建立333.33 hm2稻鸭生态循环生产基地。四是在农药减施工程中,加强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新建核心示范区绿色防控0.14万hm2,带动周边1.00万hm2;2018年,在川兴镇建立了53.33 hm2大棚葡萄和番茄绿色防控示范区,发放诱虫黄板8 000张,加大了技术指导和服务。五是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向农户发放“禁烧秸秆告知书”,签订“禁烧秸秆承诺书”,安排市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全市37个乡镇秸秆禁烧工作补助。六是编制了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加强对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指导。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倡使用农用地膜厚度标准至0.01 mm以上,农膜回收达1 087 t,重复利用达820 t。七是召开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推进会,对24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负责人、17家农药批发商、29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多家种植大户进行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专项培训。2018年,市财政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置工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达1 683 kg,并且与中节能(攀技花)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处置危险废物的意向协议。
尽管西昌市在2017年对27个存在问题的规模养殖场和1 693户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完成了整改,但是在安宁河及重点山溪河沿岸区域内还存在零星养猪、养禽现象,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不规范、不合理,对河水及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由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的陋习及居住分布零散等特点,安宁河及重点山溪河沿岸周边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加之缺少相应的环保设施,在河道中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现象依然存在,对疫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造成了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
西昌市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5%以上,但随着西昌市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大棚蔬菜秸秆、葡萄秸秆,由于两种秸秆硬度较粮食作物秸秆大,采用粉碎腐熟方式还田情况较少,部分农户直接将这些秸秆丢弃在河道中,造成了河水污染。
依照2017年西昌市统计年鉴数据,西昌市农膜使用量为1 051 t,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量的增长其使用量还在逐年递增。由于西昌市尚未建立农膜回收体系,缺少政策支持和企业回收,大量废旧农膜无法回收利用,加上农民环保意识不强,致使大量农膜被随意丢弃在田间、沟渠、河道内,形成了“白(黑)色污染”。
2018年,西昌市初步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但许多乡镇因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农户仍将农药包装随意丢弃在田间、沟渠、河道内。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治污主体意识,既当治污的参与者,又当治污的监督者;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将治理环境污染工作纳入政务公开范围,提高政府公信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治污格局。
要依法整治和绿色发展相结合,严格执行禁养区划定要求。2018年12月31日,西昌市已完成禁养区范围内确需关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的关闭、搬迁工作,做到禁养区关停,限养区控制,但仍需依法整治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现象,形成政府、乡、村、组、村民联动模式,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同时,根据西昌市生态环境承载负荷实际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建议通过强化财政、信贷、土地等政策激励机制,扶持引导养殖场(户)走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路径。加快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通过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刚性约束,杜绝随意违规乱建行为,引导西昌市畜禽养殖产业适度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新的污染源。
1)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还田3种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发展秸秆商品有机肥精深加工,促进秸秆肥料化高效利用。大力推进秸秆收储点(中心)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以农民专合社和企业为骨干、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服务体系。
2)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大力推广使用厚度大于0.01 mm、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农用地膜。大力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鼓励开展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新型物化技术产品的试验示范,逐步减少传统塑料地膜的应用面积。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促进农用地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水平提高。支持将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将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纳入“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快建设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厂。
3)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进一步完善“使用者交回、经营者回收、市级统一处置”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围绕构建回收处置体系、强化宣传指导服务、实施农药减量行动等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