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彬/四川省委农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机构改革、组建农业农村部门的第一年。四川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了四川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四川省初步构建起了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了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 331元,提前两年完成了翻番目标。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粮油总产稳定增长,菜果茶、肉蛋奶鱼等市场供应充足,累计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5 320个,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9.0%。农村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新增农村创业创新人员4万人,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性收入突破了1 500亿元。
一年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累计划定“两区”地块200.00万hm2,建成200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推广“稻香杯”优质品种60.00万hm2,粮食总产增长0.1%,油菜籽总产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发展特色经作,创建认定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8个,特色蔬菜比重达30.0%,名优茶产值比重达61.0%。烟草产业有力助推产业扶贫工作,烟农户均增收6.7万元。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11个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15个县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推动10个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7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0%。
推进绿色生态畜牧业,出台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新改扩建部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00个,推进“粮改饲”面积22.00万 hm2,实施退耕还草1 733.00 hm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6.0%,牵头销号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3项任务全部整改完成。育种推广取得新成效。大恒肉鸡、蜀宣花牛、川藏黑猪等畜禽新品种推广覆盖到20多个省,培育出我国第1个獭兔新品种“川白獭兔”。有效处置了非洲猪瘟疫情,先后召开8次电视电话会议,推动落实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应急响应措施,有力处置了5起疫情,累计检查生猪24.80万头、产品3 061 t,排查生猪近1.74亿头,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全省猪肉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可控。
推广现代养殖模式,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30个,在18个县启动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在14个县示范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优化水产养殖结构,109个县完成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力发展小龙虾、中华鳖、泥鳅等名优水产品养殖,名优水产品比重达27.0%。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鱼子酱产量达20 t、占全球15.0%,创建“美丽渔村”25个。着力保护渔业资源,严格实施禁渔制度,没收“三无”船舶130余艘、取缔违禁渔具2万余件,人工增殖放流鱼苗鱼种1亿尾以上。
加快“宜机化”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6.67万hm2,建成农机化生产道路1.54万km。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创建2个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在15个县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5 867.00 hm2。提高保障服务水平,新增农机总动力128.00万kW,新建改造提灌站3 068座,改善灌面21.33万 hm2,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85.67万hm2、增加6.9%。狠抓监理监管,深入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新增69个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县,减少变型拖拉机2万台、占存量19.0%。
推进现代种业,大力推进南繁基地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建设9个国家级制种基地,建成现代化良繁基地6 533.00 hm2,部省两级共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05个。做好基因库建设准备,126个县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登记种质资源1 703份。注重推广示范应用,示范主导品种超过133.00万hm2,推广主推技术超过200.00万hm2,到位率达到95%以上。加强科技队伍培育,全面推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经验,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18个,农业科技人才达8 578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成益农信息社3.7万个,覆盖80.0%的行政村。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了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 765个。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创建省级“四好村”2 000个,建成200个美丽休闲乡村和120个农业主题公园。建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召开45个深度贫困县发展集体经济现场会。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分会场活动,以“1+5+N”形式组织各地开展系列活动150余场。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分层分级创建200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3个,位居西部第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53.0%,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性收入继续领跑全国。
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登记率、颁证率分别达93.1%和90.6%,耕地流转率达39.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全省全覆盖,4.3万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在广汉市向阳镇颁发了四川省第1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达4.9万个、农民合作社达9.4万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加快农垦(农场)改革,完成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率达99.8%,西昌农垦完成全国产业化公司试点任务。加强农业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认定3个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4个首批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持续向港澳市场供菜。组织103家农企参加“万企出国门”活动。
强化安排部署,制定实施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规划,扎实推动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强化资源投入,整合项目资金21.9亿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36万人脱贫。强化技术扶贫,在深度贫困地区新招募特聘农技员150名,优化和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794个、技术巡回服务小组2 863个,调整驻村农技员1 862人,继续保持农技服务全覆盖。做好定点扶贫,选派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凉山、甘孜、巴中挂职,在农业系统派出1 123人的扶贫工作队到凉山州进行帮扶。
狠抓质量监管。新发布实施省级农业地方标准92项,扎实开展质量年“八大行动”,持续深化“两个创建”,产品抽检强度比2017年增加39.0%。整治“大棚房”问题。抽调专门力量集中办公,共计排查了农业设施136万个、面积12.40万hm2,发现问题2 827个、面积800.00 hm2,目前,整改已完成三分之一。开展扫黑除恶。针对土地承包经营、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脱贫攻坚、生猪屠宰等可能存在黑恶势力的领域,排查出线索182条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做好防灾救灾。坚持领导带班和24 h值班制度,争取救灾资金1.13亿元,及时应对处置汛期洪涝、冬干春旱等灾害灾情。
一是务必稳定粮食产量。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是“三农”的头等大事,始终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职责。四川是粮食主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对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问题我们要从战略上看深一点、看远一点,不能被卡了脖子。目前,四川省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抓好粮食生产的任务仍然繁重。关键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划定和建设“两区”,建好高标准农田,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上去,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400.00亿kg以上。要稳住粮食生产,抓好国家和省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考核,充分调动各地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0.00万hm2以上。要集中连片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13.33万hm2,发展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63.33万hm2,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优势区域高粱、青稞、荞麦等名品杂粮。要着力推进科学抗灾夺丰收,积极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成都平原率先以水稻推进全面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
二是种植业要提质增效。经作产业要抓优势产区,打造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北双低油菜产业带,持续做强“川油”产业。争取创建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0个,抓好45个蔬菜重点县、30个茶叶重点县、30个水果重点县和20个道地中药材县技术集成推广工作,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产业基地13.33万hm2。抓好烟叶生产。农药化肥使用量要减下来。要实现全省农药许可经营全覆盖,在13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化肥农药使用要继续保持“零增长”。打造“一园四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6.67万hm2,全省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要达29.0%以上。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在40个县整建制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力争回收率达60.0%以上。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指导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三是畜牧业要转型升级。坚持“稳猪禽、兴牛羊”。提升发展草食牲畜和草原畜牧业,“粮改饲”示范区扩大到40个,加快四川奶业振兴。针对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瓶颈,一方面要加快“四川系”畜禽良种的开发转化,特别是加强核心育种场及遗传资源保种场建设,提高种畜禽生产性能,加快产业化开发及品牌创建。另一方面要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抓好畜禽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全面开展市县级畜禽养殖标准化场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赋码备案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信息管理。大力推广生态循环模式,新建沼气工程160处、户用沼气1 500口。再创建2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着力推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养猪业是四川畜牧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生猪出栏全国第一,同时四川也是猪肉消费大省。在这个产业上,2018年我们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四川也陆续发生了5起非洲猪瘟疫情。经过前期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疫情没有蔓延开来,我们一方面抓疫情防控,压实属地责任,继续强力推进“禁、查、检、保”和“三大行动”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另一方面抓生产供给,加大生猪产业扶持力度,保护好种猪场、规模猪场等基础产能,抓好仔猪补栏,加快促进川猪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是水产业要挖潜增量。要大力发展名优、观赏水产品,加快水产冻品、鱼子酱等高端水产品开发。建设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基地8 000.00 hm2,新增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2.00万hm2。要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大力开展水生生物保护工程五大行动,加强渔政执法,扎实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有效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五是农机化要朝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严格规范实施,严肃查处农机购置补贴违法违规问题。农机装备上要出台落实国发〔2018〕42号文件的政策措施,组织积极研发“互联网+”智能智慧农机装备。要从现代农业园区突破,组织召开现场会,每个市州筛选2个左右的现代农业园区,有针对性地补这块短板,分区域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要搞好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丘陵地区(广元)现代农机装备应用的试点工作,加快农业智慧灌溉太阳能提灌发展,新建和改造提灌站3 000座。要着力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管等农机化基础工作,抓好农机安全监理装备项目建设质量。
六是现代农业园区要成为“川字号”的集中展示区。2019年要聚集优势资源集中打造。要科学规划园区布局,指导各地选好做强1~2个“川字号”农业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基地提升、品牌创建、加工配套和科技支撑,完善产业化带动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要推进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支持省级园区建设,并安排4亿元以上,按照35%的标准,对设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500万以上的市县进行奖补,市级最高奖补2 000万、县级最高奖补1 000万。要逗硬实施奖惩,认真依规组织考评,认定35个“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按照星级兑现一次性补助,五星级补助2 000万元、四星级补助1 500万元、三星级补助1 000万元。
七是按计划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机改部署要求,全面理顺农田建设管理机制,抓紧完成机构人员和资金项目实质性整合,加快形成统一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监管考核和统一上图入库的“五统一”农田建设管理体系。认真落实“两藏”战略,全面完成“两区”的308.00万hm2地块划定任务,完善优化项目布局,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对“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实现全覆盖,配套实施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把握建设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和流程,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定期调度机制。2019年,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5.80万hm2以上,到2020年要如期完成295.33万hm2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八是乡村产业要打开农民增收的新空间。需要重新认识农业农村的价值,加力发展乡村产业,打开农民增收就业新空间,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升级。落实加强农民工服务十六条政策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激发各类返乡下乡人员、田秀才、土专家创业创新活力,创建一批国家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通过培育双创主体,搭建双创平台,把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带动延伸产业链。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力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56.0%。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争取再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新产业新业态亮点,继续抓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创建,培育农业主题公园120个,建设美丽休闲乡村200个。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可持续运营。支持发展乡土特色产业,用足用好“老天爷”“老祖宗”赋予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遗产和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发掘保护“五匠”,举办特色节庆,引导到乡村住“老房子”、吃“老锅灶”、耍“老把戏”、用“老工艺”,鼓励和支持各地依托村史馆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等。
九是农产品要守住质量安全的底线。必须始终保持高压监管,确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0%以上。首先是要按标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40项。启动GAP(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全过程、全链条按标生产。强化质量监管。加快推进质检体系建设,按季度对144个主产县的5大类产品、120个品种进行重点监测。不断强化追溯管理,突出平台提质扩面。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内容逗硬考评现代农业园区。继续深化“两个创建”。适时遴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创建。开展第四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资格复审,巩固创建成果。抓好品牌提升。培育以“三品一标”为基础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力争获证产品达5 400个。加大品牌推介和产品促销力度。
十是农业科技要注重创新推广两手抓。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储备推荐一批科研项目,集成示范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推介一批主推技术。继续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积极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农业科技特色强镇计划和协同推广计划“三个计划”,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深入推进厅属单位农业科研激励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支持和培育重点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南繁基地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南繁南鉴工作。加快应用国外引入优质猪种,系统保护、积极开发四川7个特色地方猪种资源。出台管理办法,围绕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种子(苗)基地。及时启动种质资源基因库项目库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以学习推广浙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为引领,明确主攻方向,统筹抓好推动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等五大行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抓好顶层设计、协调推动和检查督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第一个三年目标如期完成。对于农业农村部门来讲,还要具体负责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村庄清洁行动这3项重点工作。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示范县和重点村建设,以63个畜牧大县为重点,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大县治理全覆盖。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纳入对市县的年度考核,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对标落实,确保2019年全省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0%、68.0%以上。各地要抓住“年节效应”,按照《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抓紧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洁水源水体,清理畜禽粪污,改造农村厕所,改变农村的不良习惯,不断提升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村庄环境的变化,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节。
二是抓好乡村振兴规划编制。2018年,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在22个县和30个镇开展“多规合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试点。下一步,要继续抓好这项试点,制定出台《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导则》,指导各地编制“1+6”乡村振兴规划。关键是要聚集人气、融合发展、突出特色,统筹好农村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居民点建设,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三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这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大事,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积极配合做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加快补齐改善农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短板。要推动农村科教文卫、体育事业发展,提升社保、养老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牵头指导四川电视台早日开播乡村振兴频道,进一步丰富老乡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这些年,一些优秀传统乡村文化逐渐没落,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蔓延,影响到乡村振兴的“魂”,必须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出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采取群众认可的约束性措施,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孝道势微、老无所养等不良风气,树立农村文明新风。
五是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和社区形态变化很大,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2019年,要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出台政策文件,召开工作会议,推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组织实地学习浙江省安吉县乡村治理经验,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配合做好扫黑除恶工作,培树一批“治理有效”的典型村。
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配合组织部门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任第一书记。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和彭清华书记的批示要求,我们要着力抓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级组织政权建设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要全面完成,证书应发尽发,适时开展“回头看”,做到善始善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年底要基本完成,年底要完成70.0%以上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要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推动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新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赋码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市场流转交易体系,争取2019年实现全省市县信息在一个平台内联网发布。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要向中央争取承包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试点任务。宅基地方面,要牵头研究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民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财产性收入。这项工作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我们的新职责,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务必守好底线,稳慎推进。要抓紧摸清房地情况,制定政策文件,建立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尽快上手。
三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县推进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新培育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个、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300个。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土地托管、生产服务、市场营销等方式,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建立股权式契约式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股权制”转变。
四是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农民真正成为体面职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就是要把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建立农民与在二、三产业工作的人身份统一的工作制度,从进入农业生产经营到退休养老的全过程中,国家政策提供必要条件。2019年,所有的农业县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万人。要推动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认定管理办法,加快构建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政策体系,从基本制度上解决“猪由谁来喂、地由谁来种”的问题,逐步实现全省每个村民小组有1名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加快推动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制定出台四川农产品出口跃升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精心做好北京世园会四川园组展工作。继续办好四川农博会、茶博会、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等,支持“川字号”农产品参加国际性农产品、食品、美食类展会和推介会。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对外合作,包装开展农业对内对外投资促进活动,推进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和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提档升级。
六是加力加劲推进农场改革。农场是特定历史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应当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关键是要找准四川农场生存发展的问题症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决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企业性质农场公司化、集团化发展步伐,整合事业性质农场资产资源,强化公益职能服务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省农业农村厅内的直属农场,要早日制定出台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推进方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资产,激发经营活力,推动直属农场率先成为产学研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是构建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除了财政优先保障并加大支持力度外,还要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用好各方面的投入。要用好土地收益。落实好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市、县域的使用,调剂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范围,争取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重点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创新金融支持。支持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金制度。鼓励支持县级政府控股或参股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发展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保险、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和指数保险,探索“保险+”综合性金融服务。要争取社会投入。推动实施国有经济支持乡村振兴计划,把工商资本下乡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下乡资本享受相关政策。创新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和缩小招投标适用范围。
二是优化农业投资管理。这次机构改革明确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目前省级层面机构人员全部到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金统筹、项目整合、改革创新,确保“多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彻底改变过去“九龙治水、五牛下田”的局面。要统筹好新增项目资金,清理整合原有重复交叉项目,推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干1~2件事情,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各地要学习借鉴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做法经验,积极研究谋划争取政策支持,持续做大乡村振兴投入总量。
三是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支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县(市、区)建立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家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健全育才引才用才体制机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四川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推动实施万名紧缺大学生培养计划,协调推进乡村实用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实施。
四是强化乡村政策法制保障。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和“放管服”改革,加快修订《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修订《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快《四川省农业生态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加强普法宣传。
对于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此轮机构改革提升了部门定位、增加了职能职责、拓宽了工作领域,增强了调控手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适应新职能新要求,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认清使命职责,提升素质能力,强化履职担当,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避免出现思想认识不清楚、角色转换不到位、本领素质不适应的问题。要对标统筹协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能力,努力开创四川“三农”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重大问题有长期深入的思考,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对四川工作特别是“三农”领域的工作也有系列重要指示。其中,201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四川要“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四川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2018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四川要“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这些重要论述指示,都是我们抓好“三农”工作、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对四川的系列重要论述指示特别是对做好“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这些思想坚持不懈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中心组要安排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以及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全面掌握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要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结合省情农情和当前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政策理论素养、工作能力水平。
要认识到,我们不再是只管“一农”而是要统筹推进“三农”发展;不再是单纯产业部门,而是农业农村综合管理部门;不仅是政府组成部门,而且是党委的“三农”工作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贯彻中央、省委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战略意图,把准党委“三农”工作机构定位,牢固树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意识和自觉,不折不扣把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发挥好决策参谋作用,议大事、谋大事、抓大事,格局要大、视野要宽、谋划要深,不能单纯从业务部门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要发挥好在研究制定“三农”政策方面的强项,当好党委抓“三农”工作的参谋。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该牵头的牵头,该抓总的抓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起抓、“五个振兴”一体推进。今后,我们抓“三农”,不能只抓农业,而忽略了农村农民。抓好农办工作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党委农办机构力量,选配精兵强将,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部门协作、协调顺畅的工作体系。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统筹。2019年,要努力在农村“聚人气”“聚财气”的体制机制、乡村振兴如何与脱贫攻坚衔接等方面进行战略谋划,在“10+3”产业体系、园区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政策创设,在村庄规划、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推进制度设计,继续抓好重要文件政策起草,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系统部署、落实有政策支撑。
二要依靠党委政府抓统筹。用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指挥棒”,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大家要当好当地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参谋助手,做好综合协调,建立重点任务台账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三要形成部门合力抓统筹。2019年,要充分调动起各方力量,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打几场硬仗,运用好综合部门搭台、专业部门唱戏的工作方式,通过开展联合调研、联合印发文件、联合督查督导等手段,推动劲往一处使、同向发力。
四要整合各类资源抓统筹。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说得再闹热,最终还是要看具体政策举措和硬性指标约束转化落实没有,要争取引导推动涉农资金项目、人员力量整合,确保乡村振兴有人管、有钱干。
五要加强督导考核抓统筹。2019年,四川省委农办要对各地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1次督查,要围绕重要文件、重要工作、重要批示开展专项跟踪督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建设“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
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三农”机构体系,重点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总体的构想是,全面整合原来分散的执法队伍和执法职能,一个部门建一支队伍,而且建设重心在市县,强化县一级、落实到乡镇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基层经管队伍建设。要以县为单位统一明确乡镇政府承担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机构,确定农经工作岗位和专业人员,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管理服务、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宅基地管理改革工作职责。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特别是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这是重要的力量,各地要想方设法解决基层资金保障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人员力量薄弱、覆盖不到位的问题,巩固提升重点地区、关键岗位的防疫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要通过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确保各类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一要加强政治建设。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机构新职能赋予的职责使命,不断增强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系统性、协调性。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快补齐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基层党建、投资管理等知识短板,注重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信息手段、典型模式推动工作,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要加强廉政建设。手中的权力越大,廉政风险也越大,要时刻保持清醒,一定要廉洁从政。要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市县要大胆监督,任何党员干部都要坚决杜绝配偶、子女和亲属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基层搞潜规则、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
四要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密切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巩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成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