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婷,韩 晶,张 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成为我国老年群体中常见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作用[2]。我院针对6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1±1.2)岁,病程平均6.12年。所有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研究,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将所有病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个30病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糖尿病饮食护理、运动、监测、心理疏导等;干预组采用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干预,干预组患者持续干预一年。
1.2.1 同伴教育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有关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座谈会,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教育、运动教育、药物知识、自我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糖的日常监测等内容。座谈会上每位组员要求发言10 min,自由讨论30 min,针对组员发言内容提出疑问或者给予建议,在护士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1.2.2 移动医疗APP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手机App(掌上糖医)由杭州康晟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并免费提供,实现移动端口、血糖检测仪和网络医疗站构成,患者端口功能能帮助患者实现在线的血糖检测结果分析、运动量评估、饮食结构调整建议、远程问诊、医患交流和患者之间交流等内容。医护端口的功能有:患者资料、医患沟通、自动推送患者不良血糖数据、检查患者日常遵医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等。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注册方可使用,在移动医疗APP中患者和医护人员互相添加好友或群组内,实现实时的沟通和交流。
1.3.1 自我血糖监测次数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监测次数,其中干预前的血糖监测次数由患者提供,干预后的血糖监测次数以移动医疗APP上的数据为准。
1.3.2 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给量表由Hurley与Shea编制,采用5级计分法,完全没做到、部分没做到、做到、部分做到、完全做到四个级别,分别用1~5代表。量表共26个项目,总分为26~130分,分数越高代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3.3 血糖指标变化
餐后2 h由护理人员检测空腹血糖,并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数值变化。
对照组干预前血糖监测频率为(14.12±7.24)次,干预组为(14.33±7.01)次,P>0.05;干预组患者半年血糖监测频率(47.22±8.25)次高于对照组(25.21±4.38)次,P<0.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糖餐后2 h血糖(8.01±1.05)mmol/L、糖化血糖蛋白(6.8 9±0.0 8)%、空腹血糖(5.91±0.81)mmol/L,对照组分别为(9.75±2.01)mmol/L、(7.45±1.07)%、(6.55±0.91)mmol/L,干预组患者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糖蛋白、空腹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08.33±1.54)分高于干预前(80.25±13.36)分,P<0.05。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糖尿病患者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各自的经验得到了一定的交互,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3]。移动医疗APP是互联网与医疗体系的结合,通过APP的应用连接了患者和医生,为二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使用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患者在手机上就能实现与医护人员的实时沟通,并约束自身的饮食、服药、运动和血糖监测行为,在APP的帮助下,更好的遵从医嘱,实现糖尿病治疗的自我管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应用后,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要高于干预前,血糖值控制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干预前。
综上,通过同伴教育联合移动医疗APP,患者掌握了更多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在与其他患者沟通交流后,增加了病友的经验,有效的提高了患者血糖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