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智梅
(柳城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299)
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会对产妇盆底肌肉及周围神经组织造成压迫,以形成不同程度损伤,极易导致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对其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务必要采用相关康复护理措施,以保障其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1]。
采纳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00例,并根据产妇分娩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9.63±5.37)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9.05±5.45)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3例。所有产妇均已同意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产妇临床病例资料未见明显差距(P>0.05)。
两组产妇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加用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详细如下:①在为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前,护理人员应快速对产妇的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来定制护理措施,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产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告知其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正确引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使其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肌肉进行收缩训练,以改善其控尿能力。
②在产妇合理掌握盆底肌肉训练后,可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引导产妇排空膀胱后平躺,取截石位,采用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型号:PHENIX USB 4)将电极置入产妇阴道内,对其进行刺激训练。
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MVCP改善情况。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干预前MVCP为(34.72±4.87)cmH20,干预后MVCP为(62.05±8.98)cmH20,对照组产妇干预前MVCP为(35.02±4.97)cmH20,干预后MVCP为(51.82±6.15)cmH20,两组产妇干预前MVCP无明显差异,(t=0.305,P=0.761>0.05),观察组产妇干预后MVCP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t=6.646,P=0.001<0.05)。
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盆底神经功能出现异常或肌肉组织拉伤,在妊娠过程中,随着胎儿的发育,会使脊柱逐渐弯曲,且子宫压力会不断增加,会对盆底组织造成一定影响。产妇在行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神经与肌肉组织会受到严重牵拉,严重者会导致肌肉组织断裂,从而形成盆底功能障碍,如盆底损伤未能及时恢复,将导致产妇并发张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病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有医学研究表明,对于阴道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可将总体预后效果提高。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近几年来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之一,相对于常规康复护理来说,其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来定制相关护理措施,在进行康复护理前,为产妇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将产妇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依从性提升,保证护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并将总体护理效果提升。
在本文中,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了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产妇经干预后,MVCP有着显著,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根据产妇的实际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快速将其盆底功能改善,促进其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将产妇的盆底功能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