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甘孜州九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北纬 27°58"~34°,东经 97°22"~102°29"。东连阿坝州和雅安市,南接凉山州和云南迪庆州,西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相望,北接青海玉树州、果洛州。全州地域面积15.3万km2,占四川省的1/3,辖18个县1个管理局,其中,国定贫困县5个,省定贫困县4个,325个乡(镇),2 458个村。境内居住着藏、汉、彝、回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95万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是全国解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二大藏民族聚居区。甘孜州属高原型季风气候,立体气候为显著特征(从低到高跨越6个气候带),昼夜温差大,生物种类繁多,有“基因库”之称,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最佳区域,开发潜力巨大。
马铃薯集粮食、蔬菜、饲料、加工原料于一身,是甘孜州河谷地区半高山及高山一熟区的优势作物,具有种性不易退化、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的特点。受技术普及、市场、加工业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在我国气候生态独特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西南混作区,马铃薯是城乡、民族地区(彝、羌、藏)以及山区人民的口粮和经济作物。甘孜州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6 666.67 hm2、总产超过9.0万t,发展到2018年的11 580.00 hm2、总产超过19.0万 t;每公顷产量从12.9 t增加到30.0 t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迅速。同时,通过“院州合作”项目和“省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甘孜州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从无到有,2019年,在泸定县试种0.67 hm2,为下一步全州推广打下基础,也为农牧民寻找到多种增收渠道。笔者结合甘孜州马铃薯产业发展实际,从国际国内及甘孜州区域发展优势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发展思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供州内的马铃薯生产管理者及决策者参考。
马铃薯营养丰富,其综合营养成分优于稻、麦等作物,已成为新世纪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是当今及未来人类离不开的食品和饲料原料。马铃薯是重要的加工原料,通过深加工可以生产粗粉、精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和薯片等,在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石油、铸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马铃薯淀粉可加工1 000多种产品。从无公害生产优势和潜力来看,种薯和鲜薯生产最具潜力。其次,由于目前国内每年使用马铃薯精淀粉总量超过80万t,一半依赖进口,因此,马铃薯淀粉生产发展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分析,马铃薯淀粉和其他加工产品相比,由于原料成本高,利润空间较小,发达国家扩大生产规模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就马铃薯淀粉生产而言,国外已达到最大挖掘潜力。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中心必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同时又是消费第一大国,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马铃薯淀粉加工中心。甘孜州马铃薯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出粉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发展淀粉加工业潜力大。四川为全国马铃薯大省,川西盆地秋薯区种植面积单产空间很大,但由于系统性、规模化的种薯基地严重不足,加之频繁的脱毒繁种成本高,制约了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据测算,川西盆地每年潜在需求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26万t。甘孜州大渡河流域半高山生产的种薯种性不易退化,品质优良,生产季节无缝对接,运输距离最近,发展种薯优势明显,可以发展种薯基地5 000.00 hm2。海拔3 000 m以上的炉霍、道孚八美地区,马铃薯种性不退化,距大渡河流域马铃薯生产区80~180 km,可以为大渡河流域长期提供优良原种。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马铃薯新品种,及新品种引育和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开展原原种繁殖生产,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原原种和生产集成技术。甘孜州近几年启动牧民安居新村建设项目,全州现有纯牧民30多万人,高原放牧性牲畜约500万头(只),牧民的食用、牲畜的冬季补饲都需要大量的食物。马铃薯是粮菜兼用食品,营养齐全、耐贮藏,届时需要大量马铃薯调运牧区。
全州耕地面积9.10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0万hm2。只要马铃薯的种植效益提高,农牧民都可以种植,年种植面积可以提高几千公顷。同时,单产增产潜力也大。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单产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马铃薯的单产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60%,甘孜州马铃薯单产只有15 t/hm2左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就本州而言,高产的可达45 t/hm2以上,近几年高产栽培示范在九龙、甘孜等县突破了75 t/hm2。增产潜力巨大。
马铃薯是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加工原料的传统栽培作物,是甘孜州半山套作区、高山一熟区效益较好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由于独特的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世界性新兴农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的深度开发价值是其他农作物不能比拟的。和鲜薯相比,将马铃薯加工成精淀粉产值增加1.0倍,加工成变性淀粉、全粉产值增加1.2~1.5倍,加工成薯条、薯片、膨化食品等快餐食品,产值增加2.0~5.0倍。甘孜州甘孜、炉霍、道孚、九龙可以适度规模发展加工基地6 666.67 hm2,需要30万t原料,可增加产值2.1亿元,助农增收1.5亿元。
马铃薯种植在“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无任何污染,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气候温凉,雨热同季,与马铃薯原产地南美高原气候特点极为相似,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块茎的膨大,干物质的积累和保持良好的种性,所生产的马铃薯薯块大,商品率高,耐贮藏。一般品种淀粉含量较其他地区高1%~2%,口感粉质特别重,香味浓。一年可种植春、秋、冬3季马铃薯,海拔1 500 m以下为秋薯播区,1 600~2 600 m为冬播区,2 700 m以上为春播区,而且能规模化发展,有利于在不同季节生产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满足各种市场的需要。
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专业开展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组培苗、原原种的生产,18个县和1个管理局都有马铃薯生产农技推广体系。技术人员300名以上,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32名。有1支从事马铃薯研究推广、开发的人才队伍,经多年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为马铃薯产业化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科技基础。
马铃薯是甘孜州河谷地区半高山及一熟区传统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当地群众的口粮、畜牧业发展的饲料、可供交换的商品,对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少,基础薄弱,抵御自然风险、市场的能力较弱,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还较突出。
甘孜州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一熟区和河谷地区,耕地土层薄、肥力不足,保水、保肥能力普遍较差,一熟区和半高山区灌溉设施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稳产高产困难。
良种供种能力不足,甘孜州马铃薯良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起步晚、资金不足,尚不能满足州内外调种需求。同时,甘孜州一熟区海拔较高,种薯不易感染病毒,种植户有留种习惯,经过30多年的使用,品种日趋单一,长期没有提纯复壮,种薯退化严重,导致自用和外销种薯减产;品种单一又抑制了州外种植户购种需求。
随着甘孜州对马铃薯产业的重视,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相对于青稞、小麦、油菜的种植而言投入较高,费工费时;目前,耕作方式粗放、机械化水平偏低,投入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的小型机械化设备较少或不成熟,大型马铃薯播种、收获的机械才刚开始投入,应用时间较短、范围较小,目前,仅在甘孜州农科所八美农试场开展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炉霍县和少乌基地也陆续配备此类机械,尚无专门向农户提供马铃薯种收农机服务的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受甘孜州交通条件的制约,山高坡陡、路程远、路况差造成营销成本高,抑制了本地商品薯和种薯的流通,生产加工也受到规模化生产不足的制约,全州仅九龙、泸定有所起步;马铃薯产品难以及时销售,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影响农牧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在春播一熟区有生产留种的习惯,贮藏方式也仅是地窖和其他简易的贮藏方式,遇极端气候或贮存方式不当,常造成烂薯和带病种薯,从而严重影响播种。
目前,甘孜州部分农户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大都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复合肥,但其总养分含量偏低(25%~30%);加之,农户对化肥施用知识了解较少,不清楚马铃薯生长适宜于氯钾型复合肥还是硫钾型复合肥,于是把两种肥料等同起来,认为都是复合肥,功能都是一样。乱用复合肥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导致虽然种植马铃薯的土地面积广,但其商品化程度低、经济价值不高。
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要及加工发展前景,选择泸定、康定、丹巴、九龙、道孚、炉霍、甘孜、石渠、理塘、海螺沟管理局等10个县(局)为重点发展区域。其中,抓好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种植面积达到13 333.33 hm2,占全州面积的1/3。
甘孜州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渡河流域半高山及以上地区和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一熟区。当地农牧民多年习惯种植马铃薯,各项生产措施能有效落实,加大技术培训,增加投入,马铃薯就能获得优质高产。
根据生态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良繁与生产相结合、产业化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按专用种薯型马铃薯、菜用型马铃薯、加工型马铃薯基地进行布局。
3.2.1 专用商品薯生产基地布局
大渡河流域半高山地区发展鲜食用型,以泸定、丹巴、康定、九龙为主产区,早熟品种春季及早上市;春播一熟区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以甘孜、康定、炉霍、理塘、巴塘等为主产区,发展优质高产高原马铃薯。
3.2.2 种薯生产基地布局
引进、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适合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在生态条件适宜地区进行种薯生产。原种和生产种生产一般要求在2 600 m以上。外销种薯基地以泸定、丹巴、康定、九龙、道孚等地的为主;供应秋薯的基地海拔1 500 m以上,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较强、生产水平较高、适宜规模化生产种薯、辐射范围大、可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薯。做到半高山区每年从高海拔一熟区调种,结合正规的种薯正、负选择,一熟区5~8年换一次种;并对农牧民进行良种补贴。
3.2.3 加工基地布局
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原则和甘孜州马铃薯生产现状,以及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综合考虑,九龙县现已引进1家加工企业并投产,应继续支持其做大做强;第2个加工基地群重点布局在“康北粮仓”甘孜、炉霍、道孚3县,并兼顾新龙县。上述4县属雅砻江上游,及其支流鲜水河地段,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县以下交通便利,面积3.00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的1/3,可以建成6 666.67~13 333.33 hm2的马铃薯加工生产基地,需要引进1~2家加工企业。
3.2.4 配套服务体系布局
不断完善“公司+协会+农户”等经营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成立发展马铃薯营销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组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联通各级马铃薯生产、管理、加工、育种繁种、推广等机构和相关网络的信息网络。通过软件、硬件建设和实施计算机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州、县、乡(镇)、加工营销种薯生产农户四级标准化马铃薯信息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生产、管理。
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建立各级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各有侧重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形成国家、省、州、县多层次投入格局。国家重点解决一次性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省上重点解决专项建设及技术支持经费。州、县主要解决工作经费、提供基本工作条件,产业扶贫资金应长期、重点安排到马铃薯产业上,使马铃薯相关技术、设备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能够系统进行,确有经费保障。
一是优先建设项目区通乡、通村道路。二是重点安排项目区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三是加大农机在马铃薯产业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推广,适当装备一批专用农机用于马铃薯示范区生产。四是推广马铃薯收后处理技术,补助资金、培训引导农牧民修窖贮藏马铃薯。
从资金、税收、供货、用地、用电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吸引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龙头企业,对初具规模的企业应积极协调帮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并向精深发展;对已成功的企业,应鼓励推动以企引企,延长生产链,壮大产业群。应积极配合发展潜力大,带动产业多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使企业更大更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信息网络,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减少各方利益冲突,确保社会稳定。
马铃薯对肥料较为敏感,耐肥喜钾喜硫,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养分需求较大,其中,对钾的养分需求最大,其次是氮,再次是磷。根据甘孜地区土壤质地及养分结构来看,土壤偏碱性,马铃薯种植适宜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总养分含量为45%,其中,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而硝硫基型复合肥,总养分含量为45%,其中,氮、磷、钾含量比为15∶5∶25,含硝态氮7%,溶解性更好,更有利于作物的吸收,更有利于马铃薯品质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