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03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06)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全世界人口最多、贫困人口也最多的国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在世界人类历史是史无前例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中国金融业的繁荣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四十年来,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1%提高到2017年的7.9%①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服务业篇[EB/OL].[2018-12-13]http://tjj.xjbt gov.cn/c/2018-09-12/7139120.shtml.。GDP从1978年的3 6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万亿,增长了227倍;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 1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26万亿,增长了151倍;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6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14万亿美元,增长了1.88万倍。人民币存款从1978年的1 15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1万亿元,增长了1 420倍。信贷增长也是巨大的,人民币各项贷款从1978年的1 89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1万亿元,增长了634倍。某种意义上,没有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和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1979年开始,在邓小平“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指示的指引下,中国银行业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20世纪末,中国的银行业被认为“技术上已经破产”,通过改革转型发展,浴火重生,如今中国银行业规模、效益与质量,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金融监管体系、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数达4 300多家,从业人员409万余人;总资产超过260万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一位。盈利水平(ROA约为0.92%,ROE约为12.56%)及资本质量(NPL约为1.74%,拨备率约为181.42%)都居于全球可比同业前列②杨凯生于2018年9月28日在金融市场开放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上的讲话: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趋势展望。。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 000强榜单中,中国有126家银行上榜。按一级资本排名的前十大银行中,中国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名列前茅。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居全球第二位,债券市场的市值居全球第三位,保险业按保费收入居全球第二位。总结四十年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宝贵经验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在整个经济改革领域,金融改革是最为复杂、影响面最大的领域。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调控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基本构建起开放、公平、高效、稳健的金融体系③易纲.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J].中国金融,2018(23).。所有这些无不建立在党和政府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坚定意志和科学决策之上。
四十年来,正是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壮大。而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和转型战略成效,更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2002年至2011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GDP年均增速10.7%,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把握住这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为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和治理结构的市场化再造营造了宽松而有利的宏观环境。
四十年来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贯穿于全过程。20世纪80年代银行与财政分家,改由银行承担建设资金主渠道责任,之后多元金融体系的建立,解决了经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的难题。90年代金融法制化、市场化快速推进。随着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系列性的改革全面推进,保证了金融宏观稳定,并开始着手解决企业和金融双重软约束难题。2000年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创新运用了中央银行和国家资产负债表,成功处理了国有银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完善了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金融改革实践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经典案例。
加强市场约束和风险内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软约束”陋习,提升效率效益,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监管体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改革后的金融体系成功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考验,并借此提升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经历四十年金融改革开放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金融业迈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和新阶段。从理论到实践方面,总结和研究四十年来金融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支持下,笔者牵头撰写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国国有银行股改史》一书。该书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中国国有银行股改的过程,将于2019年初出版,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学术界和金融界共同合作,深入研究中国金融业改革问题,意义重大。
2018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十年来,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总体看,呈现八个方面的演变态势。
十年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主要根源是失误的政策、失效的监管、失衡的社会和贪婪的人性。金融危机则通过极度破坏性的方式来惩罚和纠正这种失衡。而不稳健并且失却监管的金融,则放大了危机并进行了推波助澜。然而我们看到,危机爆发十年来,全球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不平衡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发展模式依然没有调整,储蓄、消费、贸易和投资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也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再次爆发埋下了“生生不息”的种子。2018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很快、变化很大,超出许多人的预期。一是政治经济走势的高不确定性。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国际分工平衡打破,全球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对话机制遭到破坏,严重摧毁了几十年来维系全球发展的供应链及增长信心,造成全球经济增长阴影重重。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及其连锁反应,可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更长时期内存在。二是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世界部分地区局势动荡,政治、军事冲突加剧,部分国家经济的衰退或失控更加剧了地缘政治风险。三是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2018年初至今,以新兴市场为主的全球外汇市场、以美股为代表的高估值资产、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高投机性资产交替出现急跌。新兴市场的动荡时间更是创2008年来最长纪录,股票市场和汇率受到严重冲击。
十年前,全球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认识到过度杠杆的危险。十年来,虽然金融杠杆有了结构性的调整,但“制止”危机措施又导致潜在危机加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过度信用扩张,2017年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四大央行的资产规模已高达11万多亿美元。据统计,2018年首季全球债务已达247万亿美元新高,占全球GDP的318%,远高于150%的警戒线水平。金融危机后的十年间,信用过度扩张的方式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只不过发达国家将这种信用过度扩张转移到了政府身上,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去十年,中国的总体杠杆率上升较快。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为261.2%,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64.1%,家庭部门杠杆率为49.3%,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7.8%。以往较多依赖投资拉动、依赖高资金的增长方式,低效、僵尸企业大量存在的微观经济结构导致边际资金效率持续下降,降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平衡直面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的银行业“大而不能倒”现状面临质疑与挑战。从一般民众到政府层面,大家认识到“大而不能倒”带来的风险。一些学者强调集中度高的市场结构使银行业更为脆弱,认为银行集中度高会强化“大而不倒”效应,加重大银行的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业的稳定性;银行规模大,经营不透明,监管难度大,导致效率和福利的减损,会对市场竞争产生负面影响(Mishkin,1999;Beck,2006;Boyd,2005)④Mishkin,F.S.1999.Financial consolidation:Dangers and opportuniti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3).Also see Beck T,Demirguc-Kunt A,Levine R.2006.Bank concentration,competition,and crises:first results[J].Bank Finance,(30);Boyd,J.H.,De Nicoló,G.2005.The theory of 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J].Journal of Finance,(60).。这些学术论断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与银行监管机构的政策、法规。十年过去了,没想到率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欧美金融界,却“南辕北辙”,本国银行业的集中度持续提高。全球主要经济体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比齐刷刷地提高到50%甚至90%以上,银行业集中度一贯较低的美国也大幅提升,只有中国孤独地反向而行。固然“大而不能倒”现象不仅存在于银行业,也因为竞争效率及收购兼并形成,但规模的合理边界和负面效应亦不能忽略。美国监管政策的调整放松,政府当局对加息、退出宽松政策的不满,人们担忧这打开了又一场危机的“潘多拉盒子”。
十年来金融监管施压并没有明显地消除“影子”。据统计,保守定义的影子银行部门从2010年的28万亿增加到目前的45万亿美元,控制了全世界13%的金融资产。新金融产品,高风险的借款者、降低的放贷标准和宽松的监管规则,一切看来都是熟悉的配方。最大的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2016年其银行规模为14.1万亿美元。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增长较快⑤裴绍军,梁伟等.全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分析——基于FSB《2017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J].金融发展评论,2018(4).。据保守估计,截至2016年底,广义口径测算的广义影子银行规模已将近96万亿人民币,是GDP的1.28倍。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本质上是“银行的影子”,核心仍是商业银行,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工具是只起有限作用的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但要依法规范经营⑥易纲于2018年12月13日在“新浪·长安讲坛”的演讲。。要区别对待,对最终流向实体经济的影子银行,要加强规范引导和管理;而对于一部分脱实向虚的影子银行,则要严格监管。此外,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旗下不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建设、风险隔离,都应进行重点监管。
在原有主导世界银行业的欧美银行缩减跨境业务的同时,中国、加拿大和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银行跨境业务爆发式增长。国际清算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跨境资本流动总额以绝对数额计算缩减了65%,其中一半是由跨境贷款缩减造成的,而欧洲银行则是跨境贷款的最大缩减者。在欧美银行跨境业务缩减的同时,中国银行业在这十年间的境内外业务却快速增长。目前,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60万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一。这与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主导型的资金配置体制有关,但须引起警觉,防止杠杆率过快增长、同时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金融风险集聚的状况时有发生。
联合国在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最早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即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兰加拉詹委员会则更聚焦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以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可以负担得起的成本,及时和充分地提供信贷,确保其获得金融服务的过程(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普惠金融更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普惠金融联盟成立,普惠金融还成为二十国集团(G20)的重要议题。当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动普惠金融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各方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设立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群体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从银保监数据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2015年一季度的21.41万亿上升至2018年8月末的32.7万亿,绝对规模持续提升,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要有效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实现小微金融的市场化、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让经营稳定或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及时得到融资,同时又守住风险底线;让守信用、讲诚信的小微企业能够得到信用贷款,不需抵押、担保或联保得到融资;让金融企业愿意贷、敢于贷,但又不会出现大的信用风险。关键点在于解决信用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也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治本之策。
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进入“严监管”周期,主要在增强金融机构稳健性、解决金融机构“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改进影子银行监管、增强衍生品市场安全性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原则和指引文件。近几年来,欧美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个人数据信息隐私管理等领域,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是新的挑战。2010年7月1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试图纠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行业过度自由化的趋势。但特朗普上台后,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管得太严,导致企业贷款太难,市场上流动性太少了,这扼杀了企业和就业机会。2017年2月4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令,要求全面重新评估2010年颁布的金融改革法《多德—弗兰克法案》,放松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2018年5月,特朗普推动了《促进经济增长、放松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案》的签署,对《多德—弗兰克法案》进行了修订。一些学者和媒体担心新法案是否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在他们看来,放松金融监管,将再次引发道德风险,或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开发,金融服务智能、移动、自助和便捷已成趋势,未来的银行不是客户必要去的地方,而是随时可得的服务。简单重复业务被技术和机器替代,金融业去机构、去人工会成为一个渐进但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与商业的关系迈入到“场景革命”,供给、需求方便地通过场景建立连接,新场景正层出不穷地被定义,新平台不断被新需求创造,新模式不断升级重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然而,金融科技导致金融组织结构和形式的改变,新的金融业态、模式和产品的诞生,持续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效率,改变了金融交易载体、渠道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⑦姜建清.追寻金融科技之本[EB/OL].[2018-12-13]http://w ww.sohu.com/a/239781985_114986.。但金融功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会成为竞争的失利者,但金融中介不会消失,金融功能不可或缺。
但要看到,近些年一些野蛮扩张、乱象丛生、以高息收入掩盖无实质风险防控的所谓“金融科技”,则违背了金融服务初心和金融本质。过去两年频繁发生了P2P暴雷和债务违约事件。基于金融所具有的社会性、外部性和脆弱性等特征,要强化金融功能和过程监管,对实施金融功能的机构必须严格准入、严厉监管。要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加强对金融科技等新机构和新业态的监管,将监管防线前移,强化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业务的风控能力评估,强化对大数据有效性和风控效果的压力测试,并将之作为市场准入和监管的重要标准。
中国金融业以往的发展成就,在于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的宗旨和方向。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脱离实体产业进行盲目创新和自我循环,金融不可能行稳致远。当前金融业态、市场体系、金融工具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货币传导的途径随之产生变化。要通过完善政策规范、强化监管约束、加强市场引导,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要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完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强化金融业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更要下功夫⑧姜建清.要扭转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EB/OL].[2018-12-13]http://finance.ifeng.com/a/20181103/16555779_0.shtml.。
中国金融业以往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创新,中国金融业未来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更需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改革创新,改变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逐步扭转以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改变杠杆率递增、资金边际效益递减状况。推进金融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推进包容性金融,通过政府、财政和金融资源的紧密结合,制定扶持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有效制度,提高金融薄弱环节的资金可及性,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重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和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走出一条资产与资本相平衡、质量与效益相兼顾、成本与效率相统筹的发展道路。加快数字化金融转型,通过产业链、价值链的解构与整合,构建专业化、网络化的金融场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普惠金融发展。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支持“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
中国金融业四十年的改革历史,是一部创新史,亦是一部风险史。国有银行在近一半的时间里与各种不良资产作斗争,教训深刻,令人痛心。金融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与脆弱性,金融风险容易在跨市场、跨业务、跨机构之间传染、扩散,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发生,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中国金融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其改革路径的选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现成的模式、案例可以仿效。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中国金融业实现了涅槃重生。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丝毫不亚于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260万亿人民币,远超全球银行同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带来的是巨大的风险管控和资本补充压力。要强化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体系,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与过程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要深化金融改革与开放,提升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逐步改变过度依赖投资、依赖高杠杆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改变重视信贷增量、忽视存量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实现中国金融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⑨姜建清.要扭转银行为主导的资源配置结构[EB/OL].[2018-12-13]http://finance.ifeng.com/a/20181103/16555779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