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动画专业虚拟项目教学研究

2019-02-11 07:50王健龙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动画创作

王健龙

(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区别于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教学型本科教学的高校办学定位。在国际上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点为重视实践教学且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培养方向明确指出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自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拐点上显得尤为重要。

一、虚拟项目教学的产生背景

目前国内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高校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相对于非地方性院校与职业院校,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呈现出办学定位欠明确、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整体质量相对不高、师资科研实践能力较差、缺少实际项目支撑、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平台起点较低、教学实践及科研课题较少等劣势现状。

结合劣势现状,转型阶段的应用型高校必须结合院校专业实际情况定制适合转型期运作并能对专业发展产生良性作用的科研与教改方法,逐步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虚拟项目教学的概念

目前对于虚拟项目教学暂无明确定义,本文中特指在动画专业本科教学中引入虚拟课题项目,将教学过程借助虚拟项目介质进行“行为导向”教学。虚拟项目教学注重项目的研发与专业理论及实践结合,针对院校自身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硬件、师资、资源等实际情况进行虚拟项目设置。突出项目教学的专业定制性、具体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三、虚拟项目教学的特点

(一)专业定制性

虚拟项目教学以自身硬件、师资、学生专业学情等为前提进行项目规划,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真实性,外力制约因素少。同时可与院校筹备、在研或结题的科研、教研项目结合;从项目的产生到成果孵化落地都体现出明显的定制性与专属性。

(二)具体可操作性

专业定制性使项目运行区别于校企合作性质的项目,不受来自企业的教学培训、创作周期、成品率、合作经费等多重因素制约,呈现出具体可操作的态势。

(三)可重复性

高校年级届次形式使虚拟项目教学具备了项目可重复的可能:先修年级项目可直接在低年级该课程开设期间进行二次项目运行,优秀的项目成果可作为低年级课程开设的项目研究基础与范本案例,呈现出具体可重复的特性。

四、虚拟项目教学的教学优势

(一)动画专业特色教育与地域文化结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

目前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地理区位上大都分布于地级县市,这些地区在地域特点、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特色经济等方面大都具有自身特色优势条件。上述条件为虚拟项目的设置提供了诸多特色选题与素材基础。通过虚拟项目教学有效地将当地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特色动画项目,使动画专业教学具备了应用性,即符合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又使动画专业具备特色办学优势。

(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形成

产学研结合是发展应用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虚拟项目教学本身是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的实践应用:

动画虚拟项目的选题与课题立项主要围绕以动画专业与项目负责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展开。教学过程通过虚拟项目研发孵化演变成科研本体与教研本体。学生在课程开设阶段基于虚拟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演变成虚拟项目孵化与生产的过程。

(三)配套资金与设备投入较少

虚拟项目不同于有资项目创作研发,在资金配置、硬件条件、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缺乏有力的项目支撑。为实现虚拟项目的可操作性与专业定制性,虚拟项目在立项与选题前需要对教学配套设施、师资情况、学生综合素养、项目难度、创作周期等影响要素进行数据调研与分析,结合现状综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虚拟项目创作研发方案。其优势在于能精准控制虚拟项目所需设备、耗材、创作成本等,有效减少配套资金与设备投入。

五、虚拟项目与教学的结合方式与内容

虚拟项目教学的实施须遵循动画项目创作研发的一般流程与创作规范,以适应研发孵化中团队合作为主、项目环节众多、各环节联系性强的特点。结合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要求,动画专业教学与虚拟项目结合方式与内容主要有:

(一)相扶相携,借助虚拟项目形成动画特色办学

虚拟项目教学作为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本身具有明显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结合的优势,符合应用型高校对人才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的要求。虚拟项目引入日常教学的项目产出,即使虚拟项目教学的成果,也是动画专业特色办学的成果,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上的先进性。

(二)披沙拣金,结合虚拟项目优化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决定了应用型高校在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以技能型、实践型课程为主,在教授基础动画理论的同时结合行业需求进行课程优化设置。动画行业需求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在实际动画教学中由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针对性欠缺、课程体系的泛衔接、单门课程的学分与学时限制等原因,学生确定个人专业研究方向,针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针对性学习的过程较长,缺乏综合实践机会与平台。

若结合行业就业岗位人才专业能力需求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适当调整,将与实际动画行业需求无关的课程进行删减、增加实践课程、专项技能课程课时总量、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课程群授课、在授课期间采用虚拟项目教学,则教学体系呈现出如下情况:

模块化课程群关联性强,增强了专业教学的技能针对性;课程群授课使学生学习某动画专项技能的课时量增加;虚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利用所学专项技能进行创作实践的机会与平台;虚拟项目的创作研发有了创作周期与人员保障;动画专业教研课题与科研课题通过虚拟项目实现了并行发展。

(三)因材施教,借助虚拟项目分工培养专职人才

教学型本科院校动画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等。上述教学方法的教学对象通常为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群体,适用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专业人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教学专业针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教学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技能型、技术型、应用型要求,必须“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动画项目创作研发过程周期性较长、创作环节众多、各创作环节之间联系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动画项目在创作研发人员要求方面呈现如下特点:

作为生产密集型产业,动画项目创作研发参与人员数量较多;创作人员具有明确的工作职业分工;各部门创作人员普遍要求具有较扎实的动画理论基础知识;不同创作环节要求不同,对创作人员的专业研究方向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引入虚拟项目教学是依据学生个人动画专业特长、软件操作能力、动画创意思维能力、个人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虚拟项目创作分工,进而保证虚拟项目的顺利进行。在结合项目分工进行虚拟项目创作研发中,“泛”专业学习演变成了专项针对性专业学习,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同时也达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六、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教改引入虚拟项目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结合虚拟项目教学特点、实施方法、与动画教改的结合点等多方面内容综合分析,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教改引入虚拟项目教学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符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虚拟项目教学以应用型本科动画专业教改为契机提出,其核心内涵就是增强教学的专业针对性,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动画行业提供技能型、应用型专项动画人才。

(二)促进应用型特色专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2012年至今,动画专业一直在教育部就业红牌专业名单中。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与行业脱轨,缺乏并轨机制与手段,不能实现有效就业。虚拟项目教学以虚拟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开设与设置,将行业专项人才需求作为课程群设置及开设的依据,本质上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学改革的刚性需求,有利于教研、科研成果产出,并能够促使转型期的专业教学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三)明确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虚拟项目中的分工协作是虚拟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之一。通过项目分工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分析个人专业优势并明确个人专业研究方向。通过项目实践进行专项岗位技能实践,顺理成章地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在择业前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动画项目创作研发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在择业期间有明确的岗位诉求与专业竞争力。

(四)促进应用型高校品牌化、系列化教研及科研成果的实现

虚拟项目的创作研发过程依托教学本体,虚拟项目的创作研发成果等同于部分专业教研成果与科研成果。通过严谨的前期项目策划、准确的项目定位、有序的项目研发最终形成的虚拟项目成果必然成为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教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通过连续多个虚拟项目研发产出的系列项目成果与项目运行经验,势必会使转型期的应用型高校动画教改在方针政策、教改思路、教改方式等方面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促进应用型高校品牌化教研及科研成果的实现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教学相长,促进优势师资的形成

虚拟项目教学是把双刃剑,在符合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并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对动画专业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针对创作实践进行理论及原理讲授;教师即项目策划、制片,要确保项目的立项与选题便于教学运作、学生分工明确、项目进展顺利;教师即导演,要整体把控项目运行情况,确保项目质量与创作周期;教师即部门总监,要确保所在部门工作质量……

上述要求让动画专业教师不光要具备教学型师资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具备动画项目策划研发能力和动画项目创作执行能力。“行为导向”教学的双重责任驱动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客观上使项目相关教师符合了应用型高校对“双素质”“双能力”“双融合”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要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师资短缺且能力有限的短板问题。

(六)变劣势为优势,利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实现

虚拟项目的创作研发使学校对自身动画教学中的优势与劣势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校企合作的合作单位有了明确的需求认知。避免了校企合作的盲目开展。同时,虚拟项目的创作研发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虚拟项目产生 的相应教研、科研成果客观证明了高校具有较强的动画项目创作研发实力,为校企互动模式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实践成果依据。

七、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教改与虚拟项目教学结合的制约因素

(一)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教改阻力

虚拟项目以日常教学为基础载体,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将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体系中。类似的调整势必对长期从事且适应了研究型、教学型高校教学模式的教学师资带来较大教学压力,为虚拟项目教学改革带来师资方面阻力。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正具有较强实验性

适合虚拟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倡以模块化课程群形式进行课程设置,与研究型、教学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较大差别。本身具有较强的实验性,教学运行经验有待积累。

(三)虚拟项目孵化时间长,教改阶段性成果产生慢

动画创作的流程性与工艺性决定了动画项目从策划立项到项目创作研发再到成果产出整个运作周期较长;虚拟项目运行需要解决以项目岗位为目标的学生群体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讲授与培训,待学生达到基础岗位技能要求后才能进行项目实践;项目研发需要时间进行团队磨合。上述原因使虚拟项目教学短期内不能产生明显的教改与教研成果,在教改周期与阶段性成果产出方面有诸多劣势。

(四)缺乏适当的教学评价机制

虚拟项目教学依托模块化课程群设置,单门课程的评价标准与成绩评定体系不能适应教学需求,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各异,难于实现统一的成绩量化评判标准。其次,虚拟项目教学产生的师资工作量较传统教学工作量增多,评价及量化体系尚待研究。

八、结语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地方高校转型与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已持续多年但成熟典型案例较少。虚拟项目教学改革的提出是结合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现状、就业导向分析、行业态势发展等众多因素提出的。笔者目前已进行了四个届次的教改应用实践,文中部分制约因素解决方案有待商榷。综合项目产出教研、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等方面综合来看,即便本身存在明显的弊端与劣势,整体教改效果情况明显好于传统教学,不失为应用型动画专业教改的良性方式探索,值得持续研究及改进。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动画创作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一墙之隔》创作谈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创作随笔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