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陆美艳*
(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215228)
患者 女性,63岁,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余,左手环指肿痛1周”于2018年6月2日入院,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当时无口干、多饮、多尿、无易饥多食,未服用降糖药,一周前患者左手环指末节出现肿痛,无外伤史,考虑“上肢皮肤感染”,拟“Ⅱ型糖尿病、左上肢皮肤感染”收住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1/ul,超敏C反应蛋白6.65mg/L,血生化:空腹葡萄糖糖1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白蛋白44.5g/L,前白蛋白301mg/L,甘油三脂:1.42mmol/L,左手DR:左手未见明显骨质异常。入院后请手足外科会诊,予左手环指末节掌侧面作纵行切口,切开排脓,清创缝合,抗炎消肿治疗、控制血糖等处理,糖方案为:重组甘精胰岛素10u,HD qd;二甲双胍片250mg bid po+唐锐60mg tid po。左手环指末节缝合后两周拆线,现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控制佳,左手环指末节无疼痛,伤口愈合良好,于2018年6月21日出院。
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神经分泌营养因子减少,导致伤口愈合缓慢。
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减慢,导致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作用减弱,减慢伤口的愈合。
可使免疫细胞中和、吞噬毒素、血清调理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降低免疫功能。
大、中和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致血流缓慢,血液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应出现障碍,降低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
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后给于制定个性化的糖尿病饮食方案。患者身高151cm,腰围91cm,理想体重为46kg,目前体重61kg,超出理想体重32.6%,体质指数BMI=61/(1.51)²=26.7Kg/m²,根据BMI指数范围属于超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3],制定患者每日能量供给为1200kcal,调整饮食结构,每天饮食内容为:主食3.5两,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患者三天无大便,适量增加玉米、荞麦、燕麦等,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和通便的作用。鸡蛋1个,肉类1.5两,选择精瘦肉、鱼肉和去皮禽肉类,脱脂牛奶160ml,豆制品1.5两,新鲜蔬菜1斤以上。按照患者以往的用餐方式先吃主食、肉类,再吃蔬菜,容易出现饥饿感。现调整用餐顺序:先吃蔬菜半份,然后食用主食和肉类半份,再食用蔬菜半份、主食和肉类半份,可增加饱腹感。患者因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对于每天安排的饮食量不能很好的掌控,后来采用餐盘法进行饮食教育,“餐盘法”注重以视觉刺激感官记忆[4],具体方法是准备个大的圆形餐盘,将餐盘四等分,1/4放置谷薯类等碳水化合物,1/4放置肉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另外1/2放置蔬菜水果,其中蔬菜占多数,水果为少量。患者拿取示教食物进行估量,将其放入餐盘中摆好,并反复调整食物的数量和构成,糖尿病教育的护士、营养师在现场指导,加深患者对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对饮食指导的作用[4],并且可以提前计划食物的选择,保证热量的摄入。患者对餐盘法选择食物能够很好的理解。由于食物选择余地小,食物质量差等原因,老年患者可适当提供维生素等补充剂[5],提高免疫力,促进上肢皮肤感染的愈合,同时要注意血压控制与调脂治疗。
患者之前无运动习惯,只是在家做家务,干干农活,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在病区专门区域运动,如:步行、慢跑、爬楼梯、打太极等,运动过程中,患者对打太极感兴趣,跟着电视机学习,但由于种种因素,跟不上太极的动作。后改为步行和爬楼梯,运动频率每周3~7次。运动过程中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告知患者最佳运动时间餐后1~3小时,每次半小时,运动前监测血糖:空腹血糖>13.9mmol/L,且出现酮体,应避免运动,如果血糖<5.6mmol/L,应摄入额外的碳水化合物后,方可运动。运动前适当饮水,并备少量点心与糖果,以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时应急用。运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采用多样多种的运动方式[6]。住院期间患者每天步行和爬楼梯,无低血糖的发生,依从性较好,患者自己每周称量体重并记录。对老年人而言,良好的体重应处于正常上限、超重或轻度肥胖的状态。因此,我们对老年人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应保持良好的体重,如果老年患者在6个月内体重增加或者减少4kg,就应该考虑评估营养有关的原因[5]。老年人过胖过瘦均会增加死亡率,所以老年患者更要合理控制体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使患者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高。
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平时与患者多交谈家庭生活方面的话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给患者多一份关爱、热情、微笑,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宣教。这例患者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对糖尿病的相关指导接纳度比较差,对于糖尿病的讲解理解不透彻,为了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我们采取放录像、ppt、开展病人之间的交谈会、食物仿真模具、发放宣传资料等措施,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针对这例老年患者,我们进行反复进行宣教,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因患者年龄大,记忆力下降,讲解的内容应适当重复,同一内容的教育少则2-3次,多则6-8次,以强化患者的记忆[7]。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且让家属参与进来。教会患者血糖的控制水平,学会自测血糖,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以便出院后继续自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饮食定时定量定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心态平和,注意个人卫生,出现皮肤感染及时治疗,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糖尿病恶化的重要因素[8],在寒冷时及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公共场合,如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治疗。通过以上的宣教方式,这例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了一定的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且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老年人的血糖控制标准可稍宽于年轻人,空腹血糖<140mg/dl(7.8mmol/L),负荷后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经过上述的饮食控制、运动方式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控制在6.6-7.4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7.7-10.9mmol/L,血压123/92mmHg,大小便正常,左手环指末节伤口愈合良好,体重较入院时减少了1.5kg。
当前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并不理想,三分之二的老年人群的临床和社会需求未被满足,相比年轻糖尿病患者,应增加对老年患者评估的频次。高龄患者一旦血糖管理出现问题,会加重并发症。另外,低血糖和手足部感染应该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时主要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生症。同时培养医务人员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