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丽
(新疆昌吉洲奇台县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800)
胆结石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目前首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属于极大的应激源,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配合手术的能力和依从性,增加手术操作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对术后恢复产生影响。而科学完善的临床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方面意义显著[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介于29-68岁之间,平均48.5岁;病程在1-7个月之间,平均3.5个月;干预组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介于30-69岁之间,平均49.3岁;病程在1-8个月之间,平均3.7个月。统计处理2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衡(P>0.05),具有对比性。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进行疾病知识的基础性宣教指导,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照顾好日常生活起居,未对特殊性护理服务给予强调和实施。干预组开展个体化护理:①环境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布置病房,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的睡眠和休息;②宣教指导:全面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文化水平等,对手术时机、方式等进行合理选择,对胆结石相关知识要点和手术治疗的重要作用、安全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强调,并交代围术期相关注意要点;③心理指导: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状况进行评估,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其理解和安抚,引导其进行肢体放松、深呼吸等,以减轻烦躁不安、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④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术前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为主,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⑤术中护理干预: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面色、体征变化进行重点观察,时刻给予其鼓励和抚慰,保证手术操作技能娴熟,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⑥术后护理干预:做好手术切口的精心护理,协助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锻炼,护患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强化精神支持和理解,确保患者始终保持佳的机体和精神状态。
护理前后采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2];采用消化系统疾病生活质量评分表(GIQL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分为4个方面,即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得分与生活质量之间成正比[3]。
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得到的全部数据,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予以表示,对比行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对照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4.4±2.1)分、(1 3.3±0.7)分;干预组分别为(1 4.3±2.2)分、(6.6±0.3)分,经比较,2组护理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1470,P=0.8839),干预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t=39.3437,P=0.0000)。
对照组:自觉症状(61.6±2.7)分,社会活动状态(11.5±0.7)分,躯体生理功能(20.6±1.0)分,心理情绪状态(17.2±1.1)分;干预组:自觉症状(68.3±3.9)分,社会活动状态(17.2±0.4)分,躯体生理功能(25.8±1.7)分,心理情绪状态(21.9±1.5)分;干预组护理后的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心理情绪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t=6.3168、31.6179、11.7908、11.2999,P均为0.0000)。
胆结石主要是因为胆汁中一些成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析出并逐渐在胆囊内凝结成结石,胆结石手术对该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胆结石手术相关知识等比较缺乏,加之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恐惧感等,易出现不良情绪,引起生理应激,降低手术治疗依从性,所以必须在围术期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4]。
个性化护理以患者的不同个体差异为依据,制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服务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况,以更好的配合完成手术。其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充分尊重了患者的生命和隐私,也体现了临床护理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手术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护理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个体化护理对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