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红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先兆早产是产科常见疾病,占妊娠分娩 8.00 %[1]。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和二胎政策放开,高龄产妇的增加也提高了先兆早产的发生率。先兆早产的孕妇多处于高危妊娠状态,且多是急诊入院保胎,使得孕妇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在保胎期间,出于对胎儿健康情况以及对大多数孕妇来说昂贵的保胎费用的担忧,孕妇很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在胎儿时期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儿童的神经、认知以及心理情感功能的发育[2],因此,基于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在常规的临床护理基础上,应该给予孕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改善孕妇心理状态和延长妊娠时间,争取胎儿足月出生和健康成长。本文针对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及临床护理对策展开研究。并详述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随机数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纳入45例。研究组孕妇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8.1±2.3)岁,平均孕周为(33.2±1.1)周,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29.5±2.4)岁,平均孕周为(34.1±1.5)周,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等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先兆早产基础护理(孕妇卧床体位指导、翻身技巧和频率指导、清洁护理)、母胎监测、用药指导等。
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定期与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孕妇的心理反应。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孕妇的情绪状态,及时疏导孕妇的不良情绪,消除孕妇的焦虑和思想负担,及时排解孕妇心理上的疑虑,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积极配合保胎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要注重个性化,根据孕妇不同的文化程度、保胎阶段和心理特点来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交流,普及先兆早产知识以缓解初次先兆早产孕妇的不安和恐惧,注重精神的支持和鼓励来缓解有先兆早产史孕妇的抑郁和绝望情绪。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保胎成功的案例,让孕妇增强信心并且更好地配合医疗工作。
观察两组孕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的情况、早产率和妊娠延长时间。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研究组中抑郁、焦虑孕妇有3例,抑郁、焦虑发生率为6.7%,有早产孕妇10例,早产率为22.2%,妊娠延长时间(25.7±3.0)天。对照组中抑郁、焦虑孕妇有19例,抑郁、焦虑发生率为42.2%,有早产孕妇16例,早产率为35.6%,妊娠延长时间(18.2±2.1)天。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孕妇的早产率更低(P<0.05),妊娠延长时间更长(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孕妇妊娠周期超过28周但未足月时,如果出现阴道流血、宫缩等情况,属于早产的先兆[3]。目前,在先兆早产保胎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长期住院绝对卧床保胎,虽然未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效果,但仍被广泛应用[2]。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在长期住院绝对卧床和各种保胎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心理还是经济,各方面的压力都比一般孕妇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影响到保胎治疗效果[4]。有研究发现[1],有30.00%的先兆早产的孕妇发生抑郁症状,临床进行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减少抑郁发生率。因此,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增加对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重要。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通过给对照组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相比,研究组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孕妇的早产率更低(P<0.05),妊娠延长时间更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孕妇早产率,延长妊娠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