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水产养殖的起源却鲜为人知。人们普遍认为鱼类驯化开始的时间远远晚于陆地动物的驯化,但却始终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点。
2019年9月16日,Nature《自然》子刊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杂志发表了来自日本琵琶湖博物馆 Tsuneo Nakajima 等人题为:Common carp aquaculture in Neolithic China dates back 8,000 years 的论文。
该论文通过研究公元前6000年前中国河南省贾湖遗址中发现的鱼骨,表明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开始人工养殖鲤鱼。
为了验证鲤鱼体长分布与鲤鱼养殖有关的假设,研究人员首先测量了夏季在日本稻田中饲养的一年鲤鱼的标准体长。然后,分析了从中国河南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遗址挖出的鲤鱼骨骼估计的鲤鱼体长分布,以确定那里当时是否已经开始了鲤鱼养殖。
贾湖遗址以早期的水稻种植、养猪,最早的发酵酒,骨笛和早期文字而闻名。
贾湖文化的三个时期分别是8600-9000年前(第一期),8200~8600年前(第二期)和7700-8200年前(第三期)。在此期间,贾湖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大,鱼类,淡水贻贝,乌龟,莲子的遗骸表明,这里存在大面积水域。此外,龙舟鲤,如今只存在于中国南方,但它在贾湖第二期的存在,表明当时贾湖气候温暖,即使在冬天。
目前对贾湖鲤科鱼类遗传分析以及先前的研究表明,史前东亚地区的鲤鱼养殖规律如下:第一阶段:在沼泽等自然地带捕鱼,鲤鱼在产卵季节聚集;第二阶段:通过挖掘渠道和控制水位和循环来管理沼泽带。鲤鱼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产卵,在秋季产出小鱼;第三阶段:人类不断投入,通过鱼塘或水稻田等专门设施控制鱼类繁殖,还可以提供人造饲料;第三阶段的养殖鱼类情况,在中国春秋时期著作《养育经》中已有记载。在东亚,鲤鱼养殖的发展可能与水稻农业有关。贾湖遗址发现了水稻粒。
虽然贾湖尚未发现稻田,但鲤鱼养殖与水稻栽培共同进化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这项研究证实了贾湖地区在8000年前开始人工养殖鲤鱼,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养殖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