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岭南区储层特征研究

2019-02-11 13:42朱焕来战世芬刘晓文谢昭然
中国锰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浅层油层泥岩

朱焕来,战世芬,刘晓文,谢昭然

(1.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庆油田公司 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松辽盆地长春岭油气田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步入21世纪,随着勘探技术的完善,原油气田周边相继发现了较大规模油气藏,长春岭有望成为松辽盆地北部重点勘探及开发的地区[1]。浅层气是指埋深较浅的天然气,各国定义浅层气的深度不同,根据GBn 270-1988《天然气储量规范》,把气藏深度小于1 500 m定义为浅层气藏[2-5]。本次主要研究埋深小于1 000 m地层的浅层气。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油气新区开发,浅层气开发成本低,资源潜力大,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6]。本文针对长春岭南区浅层储层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春岭南区浅层气勘探及开发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1 地质概况

长春岭背斜带地处松辽盆地的东南隆起处,背斜东南翼陡,西北翼缓[7]。研究区位于长春岭背斜带,构造位置位于朝阳沟阶地大榆树鼻状构造西翼,北为朝阳沟阶地,东南为长春岭背斜带,长春岭南区位于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的转折部位。从区域构造图上看,整体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单斜形态,地层倾向北西,东部相对平缓、断裂发育,断层主要延伸方向近南北,被几条东西向断层切割。圈闭集中发育在长春岭南区的东部和南部,东部圈闭面积较大发育层位较多,西南部圈闭规模小且只发育在T2反射层上。圈闭的形成与断层密切相关,以受断层切割形成的断块为主,少数为断鼻构造,多数呈近南北向延伸,与长春岭南区断层延伸方向一致(见图1)。

图1 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地震勘探构造

从构造发育史分析嫩三段沉积以前,长春岭构造与朝阳沟构造一直由东大沟向斜隔开。嫩江组沉积末期及以后,随着长春岭背斜带抬升,本区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依安组—泰康组地层自南向北遭受剥蚀(见图2),形成大榆树鼻状构造,连接着长春岭与朝阳沟背斜构造。

图2 长春岭南区地层剥蚀区地震剖面示意

2 储层特征

2.1 电性特征

扶余油层是本区主力油气层段,其埋藏浅,深度范围660~800 m,划分为上、中、下3个油层组。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沉积了灰岩、灰绿色泥岩夹砂岩,在深浅侧向曲线上的3组高阻层各组距约9 m[8],研究区扶余油层其上界面是青山口组一段下的油页岩与泥岩分界处。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底界岩性为近4 m的质纯黑泥岩以及灰黑色泥岩。这一段中黑色泥岩向下变为1~2 m的灰绿色泥岩,再向下为紫红色块状泥岩。

2.2 岩性特征

据取心井岩样分析,长春岭南区储层为不等粒混杂型碎屑硬质长石混合砂岩,石英占25.2%,长石占30.4%,岩屑占27.4%,胶结物占17.0%。胶结物以泥质胶结为主,含量10.5%,次为钙质和硅质,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接触—孔隙、孔隙—接触式、次生等胶结类型为主。粒度中值0.15 mm,分选系数2.75,分选中—好(见表1)。

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与绿泥石混合层,占48.4%,其次高岭石占19.9%,伊利石占19.2%,绿泥石占11.1%,还有蒙脱石、蒙脱石与伊利石混合层等,重矿物以陆源矿物为主,占77.66%,自生矿物为22.4%,陆源中以磁铁矿、石榴子石、锆石矿物为多。自生矿物以重晶石为多,达16.9%,其次为锐钛矿1.8%。

表1 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矿物含量表

2.3 物性特征

长春岭南区现今虽埋藏较浅,但物性还属低渗透储层。主要原因是古埋藏深度较深,按成岩作用阶段划分应属中成岩作用早期,所以储层物性较低,测量样品中其孔隙度主集中在16%~30%的区间(见图3)。空气渗透率样品中看,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10-3~500×10-3μm2的区间(见图4)。综合结果显示长春岭南区是属中孔—低渗油层。

图3 长春岭南区孔隙度分布频数

3 储层砂体分布

扶余油层上部油层组:砂体全区均有发育(见图5),分布不均,基本表现北西部高,东北部及中部低,砂岩的厚度变化较大,砂岩的厚度主要在4~12 m,最大厚度达16 m,位于研究区东部长27井以及长25井附近。呈现一定的条带状分布特点。高值区条带特征突出,反映出河道沉积的特点。

图4 长春岭南区渗透率分布频数

图5 扶余油层组上部砂岩预测平面

扶余油层中部油层组:砂体全区均有发育(见图6),分布不均,基本表现北部及中部厚度大,南部厚度小的特点,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砂岩厚度主要在2~10 m,最大厚度达15 m,位于研究区西北部长15井附近,高值区呈串珠状分布特点。高值区条带特征突出,反映出河道沉积的特点,其它区域表现为河道间湖泊或沼泽沉积的特征。

图6 扶余油层组中部砂岩预测平面

扶余油层下部油层组:砂体全区均有发育(见图7),分布不均,基本表现为中部和南部厚度大,北部厚度小的特点。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砂岩厚度主要在4~10 m,最大厚度达20 m,位于研究区中部长27井以南,长63以北区域,高值地区呈连片特点。条带特征比较突出,反映出河道沉积的特点,西北部少部分区域表现为河道间湖泊或沼泽沉积的特征。

4 结 论

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主要岩性为不等粒混杂型碎屑硬质长石混合砂岩,虽物性一般,属于中孔—低渗,但长春岭南区储层—扶余油层埋深浅,断层发育,在断层的封堵作用下,构造单元被切割进而形成了众多圈闭,为油气的运移和储集提供了可能。且长春岭南区砂体发育,3个油层总体反应映出河道沉积的特点,综合显示长春岭南区扶余油层有良好的浅层气成藏的储集条件。

图7 扶余油层组下部砂岩预测平面

猜你喜欢
浅层油层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晋西黄土区极端降雨后浅层滑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太阳背斜浅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试采评价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低阻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