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思考

2019-02-10 10:55姚岚叶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职业院校

姚岚 叶琦

摘 要 职业院校在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过程中,必须构建上下贯通、多元参与、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必须转变教师理念,提升“育人”能力,必须精心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课 课程思政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基因和价值范式,在传授专业知识、培育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 同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文化素养和职业操守,从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由于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专业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忽视了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这一教学的核心要素。如何在职业院校专业课中落实“课程思政”,准确把握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要点,亟待研究和探讨。

1构建上下贯通、多元参与、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是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基础

“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如入学教育、职业指导、专业学习等,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更确切的理解是一种全人、全程育人的理念。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的构建包括三个层面,即学校、二级院系、企业。三个层面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的定位和职责既不尽相同,但必须密切配合。校级层面必须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统筹协调指导全校“课程思政”建设,组建相关专门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为有效落实专业课“课程思政”夯实组织保障与制度基础。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教学的实体在二级学院,因此二级学院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重心,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级学院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责任,从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包括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专业课程内容与教材开发、专业师资配备与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学管理和考核、保障教学质量等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将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 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此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企业是人才培养环节不可缺失的主体,因而也是贯彻落实专业课“课程思政”不可缺失的主体。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习实训指导时,通过不同的手段,适時把职业认同、劳动精神、工作规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时时处处、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构建上下贯通、多元参与、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才能从源头上保障“课程思政”的长效化落实。

2转变教师理念,提升“育人”能力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

专业课“课程思政”落实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责任人。国家关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精神与要求,学校和二级学院相关的制度和举措,最终都需要一线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才能落地。首先,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转变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轻思想教育和价值塑造的观念,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课程思政”。其次,学校和院系必须强化教师育德能力的培训培养,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此外鼓励组建专兼混合、多元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把职能部门领导、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吸收到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中,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 “同向同行、协同效应”。

3精心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是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前提

专业课“课程思政”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仅是二级学院、教师观念认识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要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构。一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与育人要素。职业院校专业课内容各异,目标要求皆有不同,育人资源和元素也不尽相同。实际教学中,在遵循专业教育规律的同时,深挖每门专业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与育人要素,巧妙地、自然地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民族精神、道德理念、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要素融入到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去,特别是要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不能为了“课程思政”而进行思想灌输、长篇大论,而是自然而然地从教学内容本身引申而出的,不需要过多的阐述,画龙点睛、点到为止。二是要尽量采用基于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将原有专业课内容按任务需求从新选择、序化,形成多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每一个任务应当尽量多地涵盖该课程的知识点,任务的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实用性,任务的难度应具有递进性。专业课教学在具体任务的驱动和激励下,更多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来完成,教师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并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保障安全、客观评价。三是要创新教育方法,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得失评价、是非判断来开展思想教育;通过现场教学操作点评,引导学生养成敬业、专注的职业态度;通过相关历史或典型人物或新闻事件的点评、辩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四是要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提升“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与吸引力。要主动使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兴媒介,及时分享一些与课程内容紧密的新技术、新动态、新思想,尽量创设逼真的情境体验,图文声像并茂地反映相关专业知识的生成和应用,从而把课堂空间向课前和课后延伸,从室内向室外延伸。

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保障

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两个对教师和对学生维度。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注重两个重点,一是建立更加细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强化思想素质在评价指标中的应用。在专业课考核内容体系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更要把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所表现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建立基于过程导向的考核制度。过程化考核不再是一次性考核,是分阶段、分步骤、分项目的考核,这与职业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更加匹配。通过多次的考核,不仅可以观察到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更容易观察到学生再每次考核中所表现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有利于促进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老师,则必须把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纳入到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评指标,同时强化激励,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学生评价效果好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

总之,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对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校而异,因生而异,因课而异。“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基金项目:本文系首批苏州高等职业教育教改研究资助课题“基于协同育人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JGA0103,课题负责人:姚岚)

参考文献

[1] 滕跃民.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08):53-55.

[2] 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28-29.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职业院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