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炜渊
[摘 要] “大智移云物”的腾空出世,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不容小觑,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具备数据挖掘技術的会计人员更能为企业提供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只有借助这些信息才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数字技术正赋能会计人才从“账房先生”到“军事参谋”方向的转型,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顺势而变,中职院校开始注重从“核算”到“管控”,从“技能”到“技术”的螺旋式提升。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入门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纯理论讲授的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它是基于整个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引导学生构建财务思维的开端。然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仍以核算与原理讲授为主体,记忆性理论学习占主导地位,不仅让学习者面对晦涩难懂的会计理论感到乏味无趣,疲于证账表的机械填写,而且更严重的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企业工作内容,背离了中职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自2017年开始走访18家企业,收集135家企业调研问卷,并整理了这些企业的调研结果,开始尝试重构会计基础教学内容,顺势探索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 键 词] 数字技术;课程改革;会计基础;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70-02
一、未来已来:会计发展状况
(一)数字化技术冲击传统商业模式
2016年7月27日国家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正在加快,要继续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正在驱动新一轮的全球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已成为焦点,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实现了从客户端直接获取数据,在移动终端收集到潜在客户用车的需求并建立联系网络,颠覆了在马路上“挥手叫车”的传统出行模式。
(二)数字化技术颠覆传统财务模式
层出不穷的创新型商业模式给企业财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日益提升的机器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以核算为中心的财务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机器所要取代的正是规则导向、重复性的财务会计工作。同时有了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推动财务模式从核算到管理不断优化。
二、应变之变: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数字化技术驱动会计人才跨界
未来企业急需跨界会计人才,即从“相对单一化”转型为“跨界的多元化”的人才,这样的会计才能在跨界融合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开拓创新。会计人的跨界大致包括几类:成为有财务分析背景的新锐营销专家;成为可迅速进行信息整合的职业经理人;跨界信息管理部门成为大数据领域的排头兵。未来企业所需要的不仅是高学历组成的高端创新型会计人才,也不只是低端操作型的传统核算操作技能为主的会计人才,而是位于橄榄形中部的“数字化应用型跨界会计人才”。
(二)数字化技术推动财务会计转型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它替代了财务流程中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监控的自动化财务流程,对既定业务逻辑进行判断,机器人可以在几分钟完成财务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且精确度高于人工,甚至可以在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原本被视为“铁饭碗”的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等基础财务岗位也将逐步被打破,未来企业需要既具备数字化财务思维和能力,又熟悉企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的“军事参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明显高于传统“账房先生型”会计人才。
(三)数字化技术重构会计课程内容
2017年以来,智能化浪潮以所未有的强悍之势向每个行业发起冲击,全新的智能财务策略和智能财务软件平台诞生意味着以标准化流程为特征的财务模式走到了变革的拐点,智能财务时代已正式到来。从笔者对18家企业访谈和135家企业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所有调研企业都在借助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被调研的企业有10%已经引入财务机器人进行会计核算。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上海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微型企业保留手工记账的模式,根据上海职业类学校三年来的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数据反馈情况显示,学生几乎不涉足这些企业。一直以来,会计基础的理论教学依旧停留在以手工记账为课程的核心内容,这已经远远背离企业实际。因此,重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顺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三、教改瓶颈:会计基础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沿用“手工记账”的旧工具,忽视“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工具
目前,上海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难以割舍传统的“手工”教学,忽视了“手工”中陈旧知识已经无用武之地。以错账更正为例,教师将划线更正法作为教学重点讲授,但现实的会计信息化、人工智能转型的背景下,会计借助信息化工具后这种更正方法不复存在。
(二)停留在“电算化”阶段,忽视“信息化、智能化”阶段到来
有部分教师已意识到会计信息工具的重要性,尝试将单机版会计软件辅助业务核算纳入课堂教学。但是,他们仍处于记账、报账为主的电算化教学阶段,笔者将该阶段定义为半信息化教学阶段。财务已发展到在云端实现协同记账,分模块精细化核算等信息化阶段,实际工作已经采用基于服务器下的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计算,正逐步向智能化阶段转型发展。因此,目前教学中采用的会计信息工具远远落后现实,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势必影响学生未来成长的发展。
(三)偏重“核算”单一技能,忽视“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复合技能
在日常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教學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往往以学生能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作为教学目标达成的依据之一,能将业务填入记账凭证作为提升目标。以材料采购为例,教师授课时会从理论层面讲清材料采购的账户性质与结构及其会计分录填制,然后让学生用会计软件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工作。看似将信息化工作引入课堂教学,深入探讨不难发现,这种传统的“理实一体”教学方式仅仅是传授了单一的“业务核算”为主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填写证、账、表等机械重复劳动,长此以往的教学使他们丧失了分析与判断的能力,难以帮助学生构建“业财融合”的财务思维,打造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更难以实现。
四、解构重塑: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基于企业全局视角,构建“业财融合”财务思维
传统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能对已经发生交易或事项进行“闭门造车”,事后反映会计信息,即会计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在会计软件系统上填制记账凭证,自动生成账簿与财务报表信息。数字化时代引发会计边界的模糊,同时会计具有管理协同的数据,强化“业财协同”优势,新时期的会计应当在企业中发挥更强大的价值。同时,在未来新技术发展还不确定到底会将会计的未来带到哪里去的情况下,通识的专业化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如数据思维、财务思维、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融入财务与业务关联意识,树立资金管控意识,避免“只关注资金的财务数据而不顾全局”的思维定式。以赊购材料这笔经济业务为例,具体说明传统会计基础教学(见图1)与“基于企业全局视角”会计基础教学(见图2)区别。
(二)简单数据分析教学,揭示“算管结合”财务本质
会挖掘数据、能分析数据的会计人员是当今数字时代渴求的会计人才之一,未来会计核算工作会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的可能,因此,“算管结合”融入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管控意识。无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数据可视化,浸润动态化数据的体验后揭示数据背后的财务问题,构建学生的数据思维。因为当今中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简单财务数据的分析他们完全可以胜任,所以在教学中让他们在Excel电子表格中利用函数绘制数据分析图表,同时教会他们设计精美的图表方法,使数据动态化与可视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更能慢慢挖掘出他们分析数据的能力和数据思维、财务思维、管控思维的潜力,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五、反思展望:会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未来
(一)教学内容结构重塑,适度为宜
数据时代带来会计教学内容的变革,促使会计教学内容的重塑。(1)并不意味着“新瓶装老酒”,如在会计基础课程中放入大量的Excel函数,把会计课程硬生生地上成了计算机课,而是应选择几个工作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函数且紧贴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融入。(2)也不能不愿割舍陈旧知识,例如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记账凭证的编号还是采用手工记账模式下的分数编号法等技术已经不复存在,可以列作会计文化的知识。
(二)教师自身充电续航,不断提升
技术的迭代发展,促使会计工作方式、技能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的“高学历”会计教师也呈现加速“折旧”,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专业。需要会计教师不安于现状,不做多张会计、税务等职业资格的“本本族”,它更需要下企业实践,去阅读大量书籍,当会计知识电量不足时不断续航。
总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顺应时代变化且行且探,不断求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文京.企业数字化目标、路径与实践[M].北京:中兴出版社,2019.
[2]董皓.建立统一会计引擎,实现高度业财融合[EB/OL].中国会计视野,2017-09-06.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