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甄悦
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发现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逐年变差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域学生的综合运动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而目前大学体育课以专项课教学为主,但由于学生存在较大运动能力差异,造成课程很难完全按既定教学计划执行,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的而教学效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主观感觉大一新生体育课应该有所变化,如何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对当前带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用调查结果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并为改革实施指明方向。
基本运动习惯养成状况
连续5年对25个大一新生班共74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每周能自觉有规律的进行3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运动的学生仅82人,占10.9%;而从来不主动参与锻炼的学生有352人,占比47.1%。通过一年体育课,大二的学生锻炼频率有所提高,但增长比例不到10%,而且其中大多数人是因为必须要通过体育测试才被迫锻炼;最后从大三开始没有了体育必修课,我们可以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前后对比来从侧面了解学生的主动锻炼情况,从大三开始整体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开始下降,尤其是反映心肺耐力的800米/1000米成绩以及反映力量水平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成绩下降最明显,到大四毕业前最后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下降最明显,不达标率也达到最高峰值,实际人数超过5%。这种现状在我国高校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大学体育工作并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的问题,而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从这一点来看,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生不良身体姿态评测情况
良好的身体姿态能保持肌肉的最佳长度;保证适宜的关节活动幅度;并能有效吸收和分散压力,减少受伤的机会;幫助产生有效、安全的动作。而不良身体姿态不仅影响人的外型美还会给未来生活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常见的颈脊、腰椎问题;头晕、坐骨神经痛等。不良身体姿态类型很多,从研究评测实践实效性出发选取了其中四类比较常见的类型进行重点观察评估。同时选定我校大一七个教学班共228名学生(其中女生154名,男生74名)作为评估对象。评估统计结果见下表1。
表1不良身体姿态评估统计表 (n=228)
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约有超过40%的学生存在不良身体姿态,有的学生甚至一人同时会有多种不良姿态。这些不良身体姿态基本都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养成的,特别是成长在电子产品泛滥和运动严重缺乏的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最容易成为受害者。比如长期玩手机极容易导致颈椎过度前屈甚至驼背。但更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仍然听之任之,而不良姿态保持的时间越长,纠正的难度就越大。大学阶段生长发育还没有完全停止,所以只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并能够坚持一定时间,一般不是很严重的身体姿态问题都能得到改善。
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表现
功能动作筛查(简称FMS)是一个在运动前进行的预测体系,针对基本动作模式、动作局限、动作不对称通过7个可靠的动作模式筛查以及3个伤病排查测试进行确认、分级和排序。每项测试的最高3分,最低0分,七项测试满分21分,14分为及格标准。得分越高代表运动时动作代偿情况更少,动作的对称性、灵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疼痛和功能不良更少出现。FMS最初仅被用于竞技运动训练领域,近年来,经过大量的实践应用,对普通人的运动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大一两个专项班(篮球班和健美操训练班)共64名学生进行评测,评测结果如下表2、表3。
表2 受试学生FMS测试总分分布情况 (n=228)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FMS测试总和和7项动作平均分
从表2可以发现,参与评测的学生有50.1%的学生总分低于14分。代表有一半的学生从动作模式角度存在较高的运动风险。而从表3可以清晰的看到男女生在不同动作模式下的功能性表现差异。具体来看,男生得分中仅深蹲和躯干稳定性俯撑两项高于2分,其它五项都低于2分,代表男生普遍核心和四肢对称性力量较好,而肩关节、胸椎灵活度不够,髋关节动态稳定性不够,身体后链的柔韧性差,反射性核心稳定性差;女生得分则反映出女生普遍关节灵活度及柔韧性较好,但肩关节、髋关节、骨盆及核心稳定性差,整体力量素质弱。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有目的性的实施教学。对预防运动损伤、提升运动表现和创造愉悦的运动感受都有积极意义。
综合以上实践调查和研究反映的问题,说明当前大一新生无论从运动习惯养成现状、基本姿态和身体功能性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在大一解决,势必对今后的长期教学任务顺利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大一新生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Dr.Kwame Brown .The Foundations of Youth Conditioning[M]USA.2007:44-72
[2] (美)Jay R.Hoffman著.体能训练设计指南.周志雄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17-22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0 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