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劳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2019-02-10 04:08甄一捷
时代人物 2019年1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志愿劳动

劳动,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不同阶段,对劳动内涵等的理解迥然有别。对劳动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性既是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现实处境差异性的体现,也是劳动者本质力量显现方式差异性的体现,更是劳动者在社会历史不同阶段自由程度差异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以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在劳动内涵上进行理论创新,揭示了新时代劳动的鲜活内涵。一是劳动是劳动者追逐个人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路径。二是劳动是劳动者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三是劳动是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一个社会如何评价劳动的意义,设定什么样的评价劳动意义的社会价值标准,成为社会成员能否正确理解劳动价值,以及树立什么样的劳动观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深刻理解和把握勞动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意蕴,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广大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对于劳动者自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建设的深入推进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意蕴。其一,劳动对于新时代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意蕴。其二,劳动对于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意蕴。其三,劳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一、明确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

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劳动教育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师生要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等特点形成共振、共鸣和共识。第二是在教育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过程中高校多元主体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当前高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更多被看作是活动的对象,而非活动的参与者。把学生作为“对象”,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与他们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要将学生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不仅要在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让更多学生通过身体“在场”的劳动体验,实现由“身”到“心”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充分调动“活动对象”在其中的感知、思考以及行动。

二、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目前,学术界在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高校在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对劳动精神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有一定关系。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空间地域的限制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去校验知识,去进行思考、论证与操作。通过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相结合,使在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感受劳动精神的真谛,体会劳动教育的成果。

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和平台欠缺。当前,我国在中小学开展了一些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劳动平台和劳动组织,开展的劳动主题的活动较少,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尚未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健全劳动教育组织,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培养劳动意识、劳动情感,这既是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对劳动教育理念认识不足。由于劳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可量化、易操作的考评机制,高校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多未形成自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意识较强烈,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于准备考研或考证复习上。于是,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动力不强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缺失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制约作用。

三、构建进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模式

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一是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去。高校要积极组织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讲座、论坛,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传播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快乐;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倡导大一学生走进企业关注一线劳动者,倡导大二学生赴经济发达地区感受和谐劳动关系,倡导大三学生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倡导大四学生选择去基层就业。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二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志愿服务中去。不断深化以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积极打造关注一线劳动者的社团,通过开展劳动支教、劳动快闪、知识宣讲、慰问演出等志愿活动,倡导青年学生关注劳动群体,不断加强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同时积极创作劳模故事汇、劳模事迹巡演、青年劳动之声等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不断壮大网络正能量。

四、健全劳动实践组织

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发挥劳动技术等专业教师的作用,聘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评聘、考核、培养制度,保持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在班级增设劳动委员,加强劳动教育与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报告会等。在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组建劳动品牌社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劳动教育真实场景的作用,支持其情境建构和知识迁移的“专业功能”。做好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劳动技能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企业、工厂等校外活动场所,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利用街道、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

改革劳动实践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劳动教育、技能特长、思想成长等八个方面的经历和成果。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支撑和推进作用。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真实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成长轨迹,客观评价劳动实践综合表现,有效提升青年素质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成才,为学校培养一流人才提供多種活动平台,丰富育人手段。围绕中心,丰富内容设置。劳动实践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设计应包括劳动基础知识,劳动态度、劳动技能、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艺术教育等课程,让第二课堂更有效、更充分地融入劳动教育总体格局。契合需求,创新模式管理。在选修学分的模式设计方面,可按次计分、自主申报、学时折算。对于一次性短时参与的活动,按次计分;在社会和家庭进行的劳动实践,可自主申报;对于具有时间累积性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以时间累积学时为基本标准,折算成相应的学分。量化结果,探索高效运营。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创新工作,包括课程设计、组织方开课、学生选课、选课审批、学生签到、学生评价、学分给予等闭环流程。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手机进行操作,最终输出个人的劳动教育成绩单。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便于记录和完善劳动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

[3]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1.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 8-09- 11(01).

[7]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01).

[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06)

甄一捷,女,1983年11月2号,籍贯:河北定州,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志愿劳动
The Price of Beauty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热爱劳动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