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青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王必成中将是特别能打仗的著名战将之一,尤以善打大仗、敢拼硬仗、会打恶仗而著称。
1938年初,王必成从抗大第3期毕业,被党组织派往新四军工作。他与同行的战友们离开延安,一个来月以后到达浙江开化县参加部队集结整编。本来,中共中央长江局让他担任第1支队第2团团长,不久,宣布命令时又改任第2团参谋长。他二话不说,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一头扎到整编和训练工作中去。第2团各营组成情况是:第1营由萧克、王震率主力长征后留下的湘赣边红军游击队编成,第2营由项英、陈毅领导的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编成,第3营由方志敏创建的皖浙赣边和桂东地区红军游击队编成。团主要领导有: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参谋长王必成,政治处主任萧国生。
由于部队成员是从各个根据地大小不同的“山头”会合而来,虽然经历了艰苦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政治基础好,军事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战斗力,但部队建制不完整,各自不熟悉,武器装备和后勤给养均匮乏,有的还扛着长矛大刀,尚缺乏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要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把部队整编为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任务相当艰巨。
王必成身为参谋长,虽然是从大家更不熟悉的红四方面军过来的,但他积极协助团长、副团长大胆地进行工作:一方面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点验,并与国民党克扣军饷等种种限制行为进行斗争,要求其最大限度地保证部队齐装满员;一方面加紧进行部队的组编,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学好射击、刺杀、投弹、土工作业四大战斗技术,使部队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需要。
王必成
第2团在开化经过半个月整训后,与其他兄弟团先后从各自驻地移师皖南。3月上旬到达位于歙县岩寺的新四军军部后,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政训练。部队情绪高昂,士气旺盛,战斗力开始提高,为日后挺进江南对日伪顽军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蒋介石强令新四军北上东进江南敌后战场。蒋介石规定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是:溧阳至武进公路以北,长江以南,紧贴南京的句容、镇江、丹阳、金坛之间方圆100公里的狭小地带。对此,毛泽东指示新四军:“目前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还在江苏境内茅山。”
4月28日,新四军派第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为先遣支队司令员,首先深入茅山敌后进行战略侦察。5月上旬,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离开歙县岩寺。14日,到达泾县茂林镇。18日,进至南陵县三里店地区,部队又一次进行了短期整训。6月1日,王必成随陈毅指挥第2团从南陵县麒麟桥出动,穿过日军封锁线,挺进苏南。6月13日,王必成随第2团进抵茅山地区,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一带。第1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率第1团进抵江宁、当涂、溧水地区。大江南北遍地的抗日烽火即将燃起!
作为新四军深入敌后最远的先锋团参谋长,王必成更渴望用战斗的胜利来证明第2团的战斗力。因此,熟悉地形、侦察敌情、捕捉战机等这些事情,他都亲力亲为,从不马虎,尽力当好张正坤团长的得力助手。
经过十来天的准备,机会终于来临。第2团侦知镇江至句容公路上的日军汽车队往返运输频繁,决心打一次伏击战。于是报请第1支队,得到了陈毅批准。为慎重起见,第2团决定由副团长刘培善带队,参谋长王必成具体指挥,率第2营在镇江西南丹徒的竹子岗地区伏击日军汽车队。
竹子岗位于一片丘陵地带,山路崎岖,树木茂盛,便于隐蔽。王必成把第2营分成4个战斗组,在公路两旁占据有利地形,瞅准时机伏击日军。1938年6月28日9时许,由8辆大卡车和1辆小汽车组成的日军汽车队进入伏击圈,经短促激战,击毁包括小汽车在内的日军汽车6辆,毙日军10余名,俘日军特务机关黎明公司经理官明弦政南。这是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俘虏的第一个日军。战斗结束后,部队随即转移至孔家垄待机伏击报复之敌。午后,日军来援的步兵和骑兵各一个小队,携4门小炮,进入第2营伏击圈。指战员们猛烈冲击,经3小时激战,将敌击溃,毙日军20余名。竹子岗和孔家垄伏击战一气呵成,第2团首战旗开得胜。
紧接着,第1营接到情报,沪(上海)宁(南京)铁路镇江与丹阳之间的新丰火车站,驻有日军岩松义雄第15师团松野联队广江中队的一个小队40余人,近日接到任务要随师团开往武汉前线。这两天,他们正杀鸡宰猪,大吃大喝,喝得酩酊大醉。晚上,有时连哨兵都不派,敞开大门睡觉。于是,团里让第1营派出侦察小组,化装成商人和农民,潜入新丰车站摸清敌情。团里召开作战会议,王必成建议采取夜间袭击的战法,速战速决解决战斗。
30日下午,第2团政治处主任萧国生率第1营自丹阳县延陵镇访仙桥出发,隐蔽进抵新丰车站东南9公里的东冈村。7月1日23时许,新四军以第2连发起突然攻击,第1连和丹阳抗日自卫总团一部分别担任两头警戒,第3连为预备队。手榴弹爆炸的弹片杀伤了几名醉酒的日军,爆炸声惊醒了睡梦中毫无戒备的日军。过了一会儿,几名日军借着酒劲拿着枪就往外冲,第2连战士随即与敌进行白刃搏斗,将其消灭。这时,30个左右日军固守车站房屋,用火力封锁门窗和樓梯。新四军的武器还不宜用强攻解决战斗。于是,第1营决定用火攻,将顽抗的日军全部消灭,并烧毁车站。历时1个半小时,胜利结束战斗。
夜袭新丰车站一战,创下了新四军战斗的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夜袭战,第一次攻坚战,第一次对敌据点的攻击战,第一次铁路交通枢纽破袭战,造成江南最重要的沪宁铁路全线瘫痪一天,公路交通也中断月余。“新四军火烧东洋兵”,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第2团两战两捷后,并未停歇,而是第三次对日军发起攻击。
7月10日晨,第2营主力在日军后方交通运输频繁的生命线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紧邻南京东郊的新塘镇附近设伏。10日上午,日军9辆汽车载步兵100余人,并载有重武器,自南京向新塘驶来。日军一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即遭到猛烈袭击。日军下车顽抗。激战约半小时后,日军自句容县城和汤山镇派出援兵500余人,并有汽车、坦克、骑兵等,在飞机掩护下,南北夹击向新四军逼近。第2营主力遂迅速转移。此次战斗持续约1小时,新四军以零伤亡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汽车2辆。
7月30日,第2团第2营再接再厉,决定攻克镇江以西的高资火车站。
当晚,第2营以第6连阻击从南京至龙潭方向来的增援日军;以第5连负责镇江方向警戒,并挖断了两头的铁轨,使日军的火车开不进站;以第4连围攻火车站。经过3个小时战斗,击毙日军15人、俘伪绥靖队70余人,还活捉日军1名,缴获长短枪几十支。战后,周围10余公里据点里的日伪军仓皇逃回南京。后来,第2营荣获新四军军部和第1支队的通令嘉奖。新四军政委项英来江南检查工作时,还特别看望了第2营全体指战员,以示鼓励。
为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一周年,也为了配合国民党第79军向苏南丹阳、武进的进攻,陈毅决定攻打句容城,消灭日军岩松义雄第15师团联队一部。
第1支队特别重视这次攻城战斗,陈毅作动员部署,张正坤率第2团全员出动。王必成指挥第1营担任攻城总指挥。
8月12日下午,第2团进抵距句容县城约4公里的吉里村隐蔽。深夜10时许,王必成命令第1营尖兵排首先乘夜暗奔袭至城东南角下攀云梯悄悄上城墙,因日伪军警戒松懈,城楼上没有设哨兵。紧接着,主攻连分别架着8架云梯爬墙入城,顺利占领东门和南门,防守的伪军分队望风而逃。第3营袭击飞机场,消灭了一小部分日军,迫使残敌向南京方向逃窜;然后,留下一个连警戒并钳制北门,主力从东门入城,配合第1营作战。经巷战,新四军占领商会及伪自治会,日军一部固守楼屋。新四军放火焚烧,烧死日军和汉奸数十人。接着又向伪县政府及天主教堂进攻。敌负隅顽抗,新四军以火力封锁正面,从侧面纵火焚烧。城外飞机场房屋亦被完全焚毁。攻入城内的新四军打开牢房,解救了被日军关押的100多名群众,部队一直坚持到13日上午9时才主动撤出。此战共毙伤日军40余人、伪军50余人。
攻打句容城,创造新四军部队进入苏南战斗后的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日军屯兵众多之地遂行的进攻战,第一次攻击日军所占县城,第一次团级规模攻坚战,第一次攻破宁杭国道重要交通枢纽。延安《新华日报》对此战进行了宣传报道。
8月23日,第2团根据支队命令和掌握的敌情,由王必成率第3营主力到丹阳县的珥陵镇附近伏击沿金(坛)丹(阳)漕河北犯的日军汽艇队,以掩护国民党军第76师第456团在丹阳的作战。
王必成以第7连为主攻,第9连担任助攻,在东方桥东侧沿河岸的沟渠、树丛设伏展开;以金坛地方游击队百余人配合,对丹阳方向实施警戒,阻击可能来援之敌。战斗打响后,第7连的机枪首先向河中日军汽艇扫射。日军也用火力掩护,加速将汽艇靠岸登陆,并依托河岸堤埂进行顽抗。第7连乘日军立足未稳,发起猛烈攻击。随后赶来的第9连也迅速投入战斗。激战5小时,天色渐黑,残余日军见势不妙,狼狈向金坛县城撤逃。新四军紧追不放,活捉1名日军。被缴械后,这名日军乱喊乱叫,乱踢乱打,恐惧哆嗦要自杀。王必成命令战士用麻绳将他捆在独轮车上推走。后来,这个名叫香河正男的日本人,经过教育,成为一名反战志士。这次战斗,第3营击毙日军32人,击伤17人,活捉1人。
8月24日,第2团第2营教导员罗维道奉命率领17名战士化装成送石灰的苦力,推6辆二轮板车,来到南京紫金山脚下的麒麟门,见有4个日军哨兵站岗。进了门不远处的一个大操场上有30多个日军新兵正在训练刺杀。罗维道看到这一情景暗自高兴,与之前他奉命带人侦察的情况完全一样,可以按照王必成跟他设计的战斗预案实施行动。过了一会儿,罗维道他们送完石灰,算计好时间回到麒麟门,看见日军在操场上休息,枪都架在操场中间。罗维道按事先方案,让两名战士走到麒麟门前,其余的来到操场旁边假装看热闹。几分钟后,罗维道用眼神示意战士们动手。刹那间,战士们掏出驳壳枪向毫无防备的日军开火。30多个日军全部被击毙。很快,罗维道等人安全撤出战斗。第二天,报纸和广播就报道了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特此拨给新四军5万块银圆,对新四军配合实施国民政府制定的“袭击南京,保卫武汉”作战计划以资奖励。新四军奇袭麒麟门,也成为八年全国抗战中中国军队唯一一次在南京城进行的战斗行动。
10月3日,句容县天王寺日军第15师团一个中队180余人配火炮2門,分乘13辆汽车出动,往东对薛埠镇一带的新四军第2团进行报复,而薛埠镇等据点的日军则积极配合,企图东西对进,夹击新四军。第2团第1营在天王寺东北的七里亭设伏。当先头3辆满载日军的军车进入伏击地点时,新四军即猛攻,激战1小时,毙伤日军50余名。待增援日军赶到,新四军已撤出战斗,安全转移。薛埠镇战斗持续半个月,第2团共毙伤日军大尉中郎启和以下126人,俘日军1人。
短短半年时间里,第2团以游击战的方式,声东击西,扫南打北。接连不断的胜利消息,令当地群众欢欣鼓舞。新四军在当地威望飙升,群众到处传唱:“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第2团在茅山地区迅速发展壮大,兵力很快达到1500多人。
1938年底,第2团因战功突出,被第1支队评为“模范团”,团长张正坤升任第1支队参谋长,参谋长王必成升任第2团团长,副团长刘培善升任第2团政委。
东湾村位于句容县天王寺以南7公里的宁杭国道上,靠近茅山的北缘,是南京、镇江的日军自溧阳撤退后向南进出的前哨阵地,驻有日军50余人,构筑有坚固工事,有铁丝网和外壕三道,并储存大量弹药。东湾日军兵力虽少,但其四周10公里不等的村镇都有据点,均可以随时支援,此即日军的所谓“梅花桩”据点群。另外,日军为了加强东湾据点,企图修筑天王寺至延陵的公路,并扩张据点和封锁线。据此,新四军第1支队决定派第2团拔除东湾据点,陈毅向王必成交代了任务。
为了打好担任团长后的第一仗,王必成既做好侦察,又认真排兵布阵,决定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术消灭日军。
1939年2月8日晚,第2团主攻营按计划乘夜暗进抵据点附近,在破坏第三道铁丝网时被敌人发觉,新四军即猛掷手榴弹,并以轻机枪火力压制敌人。但守敌已跑出坑道,在第三层工事内抵抗。主攻营分兵包围据点,从后面挖墙强攻,担任助攻的两个连队从西面突入据点,在其他部队配合下从而形成前后夹攻四面包围之势。然后,以火攻将据点内仍然顽抗的残敌全部烧死。战斗持续1个多小时后,天王寺之敌80余人闻讯赶来增援,进入第2团警戒连队伏击圈后,遭到手榴弹及机枪火力突然打击,死伤过半。后又由天王寺增援汽车5辆,运送步、炮兵150余人,附炮4门,中途又被阻击。激战2小时后,又有薛埠之敌300余人企图包围新四军阻援部队。第2团各营随即退出战斗。
此战历时4小时,共击毙日军大尉中队长太田以下79人,伤日军32人。王必成指挥第2团创造了在日军“梅花桩”据点群中既攻点又打援的先例,两次打退天王寺日军的增援,粉碎了日伪军封锁与分割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企图。
1939年2月上旬,临近春节,陈毅决定出其不意拔掉丹阳县南部的延陵镇日军据点,扫除新四军下一步东进北上行动的障碍。据悉,延陵据点由日军第15师团池田联队青木大队第8中队30多名官兵和60多名伪警察驻守。
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的团营领导干部王必成(左二)、张铚秀(左三)、刘培善(左四)等合影
经分析研究,王必成决定利用2月18日除夕之夜,向延陵日军据点发起突袭行动。战斗持续至农历大年初一拂晓结束,击毙日军20余人,伤8人,俘1人;俘虏伪警察60余人。新四军亡7人,伤16人。
延陵攻坚战的胜利,给予日军新的严重打击。此后很长一个时期,日军未敢再在此地设立据点。这样,延陵镇便真正成為新四军苏南党政机关活动中心之一,成为东进北上的前进基地。
3月7日,日军第15师团第51联队及伪军共5000余人,在联队长池田廉二大佐统一指挥下,兵分八路,向刚移驻镇江县以南的上会、下会村的新四军第2团第1营、第2营和第3营第8连分进合击,层层围攻,意欲一报延陵镇据点被端掉之仇,打掉皖南新四军的头号主力团,活捉第2团团长王必成。
上会、下会村离茅山主峰30公里左右,西有河川作屏障,是中等起伏的丘陵地带,有许多茅草杂树,但地势起伏小,大片树林少,不易隐蔽,特别是不易机动,难以钳制敌军的进犯,地形有利于日军进攻。凌晨4时许,一部日伪军进至毛家宅附近。王必成集中第2团兵力打敌一路,以第2营第6连在下会村担任掩护,主力向西北方向突围。行至白石山,又发现日军布满周围山地,集中火力向新四军射击。新四军与日伪军展开白刃格斗,夺占高地。奋战8小时,终于冲破日军两道包围圈,突围而出。
此次战斗,击毙日军56人,伤43人。第2团政治处主任萧国生等58人牺牲,伤82人。上会、下会村突围战虽然成功,但差点给第2团带来灭顶之灾,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王必成和陈毅时常痛心不已。
8月10日,第1支队第2团第1营协同挺进纵队在江苏省扬中县执行战斗任务,营部带第1连驻在老郎街西南的大竹园旁边。上午,一架日军侦察机突然飞临第1营驻地上空,并且飞得很低很慢。第1连第1排执勤哨兵特别愤怒,开了两枪,子弹正好打在敌机转得很快的螺旋桨上。敌机歪了两歪,朝西北方向坠落,掉在三茅镇北面长江边上。第1连经一小时急行军,赶到江边,找到了栽倒在芦苇荡里的日军飞机残骸。战士们把飞机驾驶舱里面的双管机枪、照相机和能搬得动的仪器、物品都搬了出来,本想俘虏跳伞后的2名日军飞行员,但这时江面上有2艘日军炮艇开来,空中又来了几架飞机,低空盘旋扫射,情况十分危急。日军飞行员见有救援,不但不投降还负隅顽抗。第1连一边集中全连机枪、步枪向日军飞机开火,一边向顽抗的日军飞行员射击。经过几分钟战斗,新四军又击中2架日军飞机侧翼,2名日军飞行员被击毙。这是新四军首次击落日军飞机的战斗。战后,第1连受到支队首长的嘉奖。
1939年9月上旬,第1支队第2团前往东路接应叶飞领导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途中得悉日军从常州调一个大队“扫荡”奔牛镇,王必成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战术来进行陈巷桥战斗。
第2团派特务连袭击武进县西夏墅日军据点,诱奔牛镇和武进县城的日军出援;以第3营在陈巷桥设伏,消灭前来增援之敌。在地方党组织和民众的配合下,把许多石头、门板、树木等杂物堵塞在伏击区的公路上,以阻挡日军汽车。9月8日晚10时,第2团特务连攻击西夏墅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据守的伪军死伤不少。常州的日军司令部接到了求救信号,立即派部队向西夏墅地区增援。
日军广野太吉第17师团步兵一部200余人分乘7辆卡车,由奔牛、武进方向驶来。7辆卡车的距离前后不到150米。当日军卡车进至伏击区时,被石头、杂物阻挡,纷纷急停。这时,第3营迅速发起突然猛烈的攻击。战斗持续了40分钟,日军摸不清新四军具体的人数,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待后援部队的到来。新四军第2团在取得已有战果的基础上,迅速作出战术调整,一边以小分队火力掩护,一边组织主力撤离战斗。
此战新四军以很小代价消灭180余名日军,成为又一场以弱胜强、速战速决的经典伏击战。
9月25日,王必成再次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夜袭宁沪铁路上位于镇江东南的渣泽火车站。之所以选择渣泽,因为这座车站地处偏远,防守兵力又少,日伪军如救援,必须要动用镇江的兵力,而新四军正好在途中设伏,歼灭援敌。新四军的部署是:以第2团第2营夜袭渣泽车站,新编第6团主力部署口袋阵伏击镇江县城的增援日军,丹阳独立支队负责警戒。战斗打响后,镇江日军一个大队加伪军分两批先后出动500余人,增援渣泽。新四军从两侧伏击、夹击日伪军车队,击毁汽车1辆,毙伤日伪军100余人。
11月上旬,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得悉驻镇江宝堰镇等地的日军岩松义雄第15师团池田廉二第51联队的一个加强中队和伪军一部200余人,在中队长武村率领下,向丹阳县延陵地区进行“扫荡”,正要返回九里镇据点,遂决定在延陵镇西边的塔路头村伏击日军。同时,将敌情和部署向新编第6团及时通报,请求支援,合围日军。
11月8日8时,日军被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伏击。慌乱中,日军抢占了贺甲村东侧的一个小土墩制高点进行反扑。这时,新编第6团第1、第3营赶到,抢占牲口山制高点,在日军背后猛烈攻击。日军抵挡不住,伤亡20余人之后,向贺甲村溃退,凭借建筑物和有利地形顽抗待援。12时左右,日军增援部队从宝堰赶来,并组织火力反扑。新编第6团通报第2团请求增援。13时许,王必成带领增援的第2团第1营由王家村出发,经堰坡桥、张庄,到达贺甲村西北;第2团第3营也进至南、北雨庄附近。这时,陈毅指示,3个团会合后协同作战,部队由王必成统一指挥。此战击毙日军武村中队长以下168人,俘日军3人。
贺甲村战斗的胜利,王必成率第2团增援并奉命统一战场指挥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茅山抗日根据地后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也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第二天进行的第一次战斗,成为新四军威震江南的一次著名战斗,开创了苏南敌后战场歼敌的新纪录,被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通电表扬,被誉为“延陵大捷”,并被谱写成《反“扫荡”》战歌广为传诵。
全国抗战之初,在苏南茅山地区的一年半时间里,王必成和新四军第2团经历了一系列战斗的锤炼和洗礼,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那么,王必成和第2团指战员在具体战斗中是如何完成上述任务的?打击日军取得胜利的秘诀是什么?关键是有一套传承红军优良作风并发扬创新的游击战战术,即“两战”“两拼”“三猛”,外加“两速”战术。“两战”是夜战、近战,“两拼”是拼手榴弹、拼刺刀,“三猛”是猛攻、猛冲、猛追,“两速”是速决战、速转移。关键是有一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斗精神。反观日军,对王必成和第2团指战员十分惧怕,研究分析是细致的,措施对策也是具体的。1939年5月,新四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本日军《对新四军第2团的作战研究》小册子,里面写道,尽量避免与新四军近战、夜战。对付第2团的两条措施:一是扩大“扫荡”规模,同时加强近距离战斗的模拟演练;二是增加轻武器装备,加强火力配系,加强情报网络,提前掌握对方行踪,尽可能避免近战。
以冷峻、果敢著称的王必成被战友们称为“王猛子”,被江南群众称为“王老虎”;英勇奋战、克敌制胜的第2团被上级组织评为“模范团”,被江南群众赞誉为“老2团”“老虎团”;日军甚至也称之为“王老虎”与“老虎”部队。
1938年至1939年间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战斗过的开国将领:王必成中将(团参谋长、团长),刘培善中将(副团长、团政委),张震东少将(团副参谋长、挺进纵队参谋长),张铚秀少将(团司令部侦察参谋、第2营营长、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段焕竞少将(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新编第6团团长),张强生少将(第2连连长、第2营营长),卢文新少将(第2连副指导员、团政治处秘书),康林少将(第4连副指导员、军部教导队学员),廖昌金少将(第2营营长、第1支队司令部通信参谋),罗维道少将(第4连指导员、第2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罗斌少将(第6连指导员、第1营副营长、第1营教导员),童炎生少将(第8连连长、第3营教导员),曾昭墟少将(第9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初期,新四军有5个主力团在此战斗过,但保留建制最完整的是第2团,在苏南战斗时间最长的也是第2团。王必成和第2团一直是陈毅、粟裕手中的王牌主力团,似一把尖刀插在日军的心脏,为开辟、巩固苏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