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泰
湘江之战,充分证明了没有毛泽东参与指挥的战争,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这一战,让在前线指挥的博古彻底失去了领导的信心和生的勇气。他自责,愧对牺牲的红军将士和党的重托。他掏出手枪想自绝时,被聂荣臻元帅劝阻。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重回红军军事委员会,再执掌军事指挥权。然而,这时的红军面临的危机和局势十分严峻。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有八万多人,湘江一战,红军仅有4万余人。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近八十万人向川滇黔结集,实施“一鼓荡平”之役。四万和八十万的比较,可想红军的压力有多大,毛泽东的压力有多大,党中央的压力有多大,对于红军来说,生死只在一瞬间。
可是,这时的毛泽东在研判了目前的局势的情况下,早就成竹在胸,一个忽南忽北,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酝酿成熟,这就是“四渡赤水河”之役,以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摆出一副北渡长江的架势,迷惑敌人,让敌人把优势兵力集中向长江合围,然后,红军穿行迂回于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在运动中调动敌人、打击敌人。从而,寻找战机、把握战机,赢得胜利的主动权,消灭敌人。从1935年1月26日到29日,红军以土城猿猴渡赤水河进入古蔺和叙永县,此时的贵州“天无三尺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落雨就过冬”,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赤水河,一个字:难!一渡赤水河,由朱德总司令、刘伯承元帅为前线总指挥,陈赓将军为执行指挥。一渡赤水河是架设浮桥通过,没有使用船,渡河十分顺利。此时的博古,已自省自己的错误,主动交出军事指挥权,中革军委在叙永鸡鸣三省的石厢子召开了“运筹帷幄石厢子,四渡奇谋敌胆惊”石厢子会议。毛泽东提出了“回师东进,再读赤水,重占遵义”的方针,开始了整编红军,扩充红军三千多人,随即在赤水河二郎滩征集了几十只船架设浮桥,开始二渡赤水河,来到黔北地区,使敌人“一鼓荡平”计划落空。船,在红军架设浮桥、运送辎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红军在黔北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攻占娄山关、杀敌四个团、重占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八个团,缴获大批的武器弹药。但是,敌人的包围圈依然固若金汤,蒋介石飞抵重庆再次督战。早有防备的中革军委实施“三渡赤水河,跳出包围圈”的战略构想,暗自派出小分队征集了船只,在茅台镇架设了两道浮桥,随后,红军在茅台镇渡口、沙堡、观音寺渡口桥船同渡赤水河,再次来到川南古蔺,并佯装北渡长江,蒋介石笃定红军北渡长江,钻进编制好的天罗地网中。其实,这时的毛泽东早已准备好了下一招棋,他让红军秘密地做好四渡赤水的准备,把渡河的地址选在太平渡、二郎滩。这次渡河是绝密,毛泽东在部署作战任务时说:伯承,把那个事情给工兵连长王耀南讲讲。任务就这样安排布置下去了,三月下旬,红军四渡赤水,再返黔北,撕破了敌人苦心经营的包围圈。《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四渡赤水,与敌人的较量中,大大小小的船,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有船就能战胜恶浪,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就能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河之后,红军主力于四月下旬进入云南,来到了金沙江以南,在刘伯承元帅的指挥下,展开了巧渡金沙江的行动。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从青藏高原一直南下,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逶迤缠绕,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湍急飞泻。红军攻下通安州后,在皎平渡渡口渡江,他们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之下,先后找到了九只木船,在三十六名汉、彝、傣、纳西等各族船工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摆渡中,用九天时间把红军全部送到金沙江以北,争取了二十四小时先于敌人渡江时间。在这次巧渡的过程中,那些船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九天之后,当最后一批红军被送到金沙江对岸,那九只小木船的船底,只有纸一样薄。巧渡金沙江,第一时间赢得了战略转移的先机,让敌人手脚无措,“金沙江的流水哗哗响,常胜的红军胜利地度过了江,蒋介石吓得大惊慌,帝国主义弄得没主张。”歌颂了红军渡江的大智大勇。这个关于船的故事,可谓惊心动魄。
1935年5月下旬,红一方面军通过彝区,直抵大渡河,在充分分析敌军防守的情况下,选择了在安顺场强度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率部到安顺场前沿指挥渡江。可是,渡过大渡河的船只被敌人全部烧毁,一时间要找到渡过红军的船只难于上青天。安顺场,是伪营长赖执中的地盘,红军抵达的当晚,他住在家中,没有想到红军神兵天降,于是,仓皇跳窗,準备坐船逃走,这是安顺场仅有的一条船。红军战士发现这条船后,用火力威逼敌人返回,夺得了仅有的船只。强渡,是红军唯一的选择,于是,在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组成了熊尚林等十七个勇士的强度小分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勇士们成功登上北岸。十七勇士缴获的这只船在渡河时,被敌人的炮弹打了个缺口,算作半条船。后来,战士们在下游又找到两只,共计两条半船,要把全部红军渡过去,需要昼夜强渡一个月时间。中革军委和主席到达安顺场后,当即决定飞夺泸定桥过河,留下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当地一名晚清秀才感念红军的恩德,对主席说:首长勿停留,此地凶险,不宜于大部周旋,石达开殷鉴不远。秀才的话,一语道破天机。1863年,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地方就是安顺场。也是在五月,石达开率部来到安顺场,因渡河的交通工具没解决,没有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被清军在安顺场围歼被捕被杀,时年33岁。石达开在经过此地时,有当地的藏民送砸酒给众将士,石达开感慨万千,写了一首流传后世的《砸酒》“万颗明珠一坛服,王侯将相都低头。双手抱住朝天柱,汲得黄河水倒流。”而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老百姓的支持,更主要是毛泽东科学的军事思想,在正确的方针指引下,红军在当年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的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慑了敌人,鼓舞了将士斗志,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渡河战役,因为有那两条半船与红军战士一同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粉碎了敌人“叫朱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反动计划。聂荣臻元帅说,大渡河战役“单从战役的指挥来说,我认为我们的确走了几步关键性的险棋。我们都走胜了。”他说:“如果没有五团远离主力去吸引敌人对安顺场的注意力,一团在安顺场能否夺得那条小船渡河成功,还是一个疑问,固然夺得那条小船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当中,左权带领红五团另路前行,牵制和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红军绝处逢生,再开得胜之旗,重振必胜之果。
此时的红四方面军,正在大巴山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红军队伍,成立了红军游击队和红军妇女独立师,队伍壮大到八万多人,中央政治局给四方面军电示:“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嘉陵江是四川四大河流之一,也是长江在四川盆地中的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的嘉陵谷,两岸山峦叠嶂,江宽水深流急,堪称天堑。为了做好西渡嘉陵江的准备工作,争取渡江之战的胜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王维舟深入嘉陵江沿岸寻找渡口。同时,就地取材开始造船并从苍溪阆中集中发动造船工人和铁匠一百五十多人集中到王渡、塔子山、石家坝造船,日夜奋战了三十多天,造出了毛半壳船七十五只,五只大船。一边造船,一边对红军战士进行划船、泅水、推船等技术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训练。万事具备,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935年3月28日,徐向前等来到苍溪的塔子山后面的平坝子,当晚九时,渡江总攻开始。战士和造船工人把几十只大小船只扛在肩上,在密林中穿行,一夜之间抬到指定地点。有人说,我只看见水里驶舟,未听说山里行船,但这是事实。第二天天刚亮,百船齐发,胜利渡过嘉陵江,擊溃了川军刘湘、邓锡侯的守军。所谓六百里江防一时间被红军撕得七零八落,驻军指挥田颂尧被蒋介石撤职查办。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们用亲手打造的船只智渡嘉陵江,又是关于船的神奇故事。由此想起了《唐李问对》中“善用兵者,能以阴夺阳,以险攻易;”想起了《太白阴经》“善战者,以地险,以势胜。”嘉陵江智渡,打乱了蒋介石的作战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也为红四方面军向西北长征做好了充分准备。船,再一次在红军最需要的时候显示出它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海军作战的雏形,探索了海军创建的思路。当地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背靠复平梁,面朝响水滩,红军造船厂,藏在密林间。
在红军长征到川西北高原时,也发生了一件与船有关的事。1932年,徐向前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大巴山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开始长征,徐向前率部来到川西北高原的黑水,恰好这时,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也来到黑水,两人自参加革命以来,就从未见过面,今日就要相见,心情格外兴奋。可是黑水有一条河叫猛河,正是涨水的时候,洪水把架设在河上的铁索桥冲毁,猛河河水湍急,河中卵石丛生,无船可渡。咫尺之遥的一条小河,把两位吱诧风云的大将军阻隔在南北河岸,哗啦啦的河水,两位隔岸的将军所说的话,被河水的声音淹没。没办法,彭德怀将军随即取出笔来,在纸上写到:我是彭德怀,我带领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候您多时。然后,用纸包着一个小石头,甩过河对岸。徐向前阅完之后,也用纸写着:我是徐向前,很想见到您。也用稿纸包了石头甩过河,两位将军就以这样的方式交流着,交流着,开始了一场特别的对话。要是猛河有船,乘舟而过,就可以省了许多事。第二天,他们相约在一个叫亦念的地方,猛河上有一处溜索的渡河工具,徐向前元帅在猛河之北,地势相对高,便坐在藤编的框里滑了过去,两位将军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没有船的引渡算是一种无赖,但却又是一段传诸后世的佳话。成为一个鲜活的记忆。
红军与船有关的故事,还不止这些,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也发生过与船有关的事,如我们所熟知的石鼓之战就是红军与船的故事。
也是,红军与船,领导红军的中国共产党也和船有着密切的联系。党成立时的南湖之船,可是党的摇篮。船,已成了鉴证中国共产党使命的象征;成了承载共同理想的符号,也成了党领导军队制胜的信物。船在信仰在,信仰在精神在,精神在胜利就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