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9-02-10 06:06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院校政治

张 洋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阳 550004)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系列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经验总结。现在,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源的主力军,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此新形势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将思想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快速梳理总结有实效的工作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精细化。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生源层次复杂

高职院校的录取方式主要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单独招生和中高职3+2分段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全国统一时间进行考试。单独招生即高三学生在学考成绩通过后,经“学考+网测”或“学考+校测”获得高职院校的入学资格,不再参加高考。而中高职3+2分段制,指中专学生通过了“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统一考试,转入高等院校进行为时两年的大专学习。

高职院校的生源因录取方式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基础知识和思想层次均有差异。在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时,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薄弱、学习方法欠佳。部分学生入校后对专业、自我需求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其在校学习被动,缺乏规划,急于进入社会,产生休学、退学的想法。这种思想态度,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成长,同时给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障碍[1]。

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不足,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都不成熟,处理问题缺乏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行为底线意识,提高思维能力,掌握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将是辅导员的责任和工作重点。

(三)新媒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大多为“00后”,高职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思想容易受到多元化信息冲击,因人生阅历少,思想处在不成熟阶段,其精神生活容易受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娱乐至上”“迷信权利”等不良信息的腐蚀,缺乏稳定、正确的精神支柱,容易形成浮躁和偏执性格,从而出现网络失范行为[2]。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问题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培养素质全面、心理健康的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使其有能力有自信地走向竞争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高职院校辅导员身处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在3年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帮助高职学生及时调整思想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够担负新时代国家对大学生的新要求[3]。

(一)辅导员工作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体系存在不健全、工作考核标准不明确等问题,缺乏应对学生意外状况的预控机制[5]。

一方面,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处理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工作实效与辅导员自身的个人品格、知识储备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手段有切实的关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进行程序化、精细化的分解和升华,对学生工作的各类问题有大致的划分,形成统一的处理方向,有标准的处理方式,这将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化的意见和参考。

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能力的提升方式一般为院校间的经验交流、校内的职业技能大赛,相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建设群、校外培训、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各类技能大赛等,在培训方式和频率上都显单薄。从长期来看,辅导员自身固步不前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服务能力差,而对学校来说,跟不上学校的标准,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校扩招,辅导员任务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每一个辅导员带班人数超200人的现象很常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辅导员的工作量已经超负荷了。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近年来持续扩招,学校的辅导员数量、辅导员的培养速度与学生规模的扩大并不协调,致使辅导员工作量较大,工作精力不充足,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育人的效果。

(三) 学制较短,育人任务密集

高职院校学制相对本科少1个学年,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迅速抓住各年级学生工作重点,提高管理效率,预先判断和把控学生管理工作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困难,有条理有层次的开展工作。

(四)学校职能部门工作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在实际运行中,过分重视辅导员的管理职能,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常被忽略。很多高职院校各部门工作方式单一,各职能部门与学生的沟通、对接工作都交由辅导员做。且不说学院各部门种类多、各职能部门各科室也是各有分工,辅导员在各部门、各科室与学生进行沟通、协调和对接,这不仅考验辅导员的工作协同能力,同时中转工作之间将占用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其本职工作的处理效率和时间。此外,过度依赖辅导员进行职能部门工作中转、对接,一方面无法树立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形象,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贴近不了学生生活,学生的一手数据得不到收集和保存,无法切实的分析学生需求,提升精细化的服务水平。

三、 建立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重、时间紧,如何快速抓住工作重点,理顺工作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的模式来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优化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自我效能,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建立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内容,学生思想是否健康直接关系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关系着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在高职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辅导员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因此,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1.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应由辅导员工作室和辅导员小组组成。辅导员工作室由学院的优秀辅导员组建而成,是辅导员队伍的“头脑”。辅导员工作室致力于为辅导员处理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普遍适用的方法和途径,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供基础标准。辅导员工作室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以工作促进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的双向优质循环体系,定期分享和示范特色经验、特色办法,对学生工作的各类问题形成统一的处理方式,向辅导员队伍推广经验和做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执业水平。

各学院设辅导员小组并设组长,辅导员组长是各辅导员小组的领导,负责学院辅导员工作的统一安排、日常事务牵头、活动组织、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处理、资料统计及与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工作,考核辅导员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效率。辅导员组长应起到对各学院辅导员凝心聚力的中心作用,紧抓各辅导员的思想方向,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做好特殊事件的把控。

而辅导员老师则是辅导员队伍的“双手”,是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在其实际工作中,应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启发和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学生的自觉行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有利于预防、规避学生意外状况的发生,使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掌握主动,切实的提高管理效能,完善辅导员工作任务体系,顺利完成立德树人、学有所成的育人目标。考虑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因素,应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打通晋升渠道,让辅导员获得职业认同,有可实现的职业发展方向。

2.辅导员工作的考核

每个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针对这部分工作的考核应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展开。事前的工作考核主要看辅导员平时的基本工作是否做到位,爱国教育、适应性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是否开展、做到什么程度,这可以通过辅导员纪实手册和新闻稿进行考核。而针对事情发生后的工作考核,应在各学院辅导员小组建立“特殊情况处理台账记录”,详细记录学生问题发生的原因、时间,辅导员咨询了哪些专家、得到了哪些建议、用了哪些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事情每周都有怎样的进展,最后处理的效果如何,达到了哪些目的。“特殊情况处理台账记录”一方面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过程,在面对问责时让调查组有迹可循,对辅导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处理方式和对应的效果作为考核内容,也能形成一定的案例,供辅导员队伍研究,以便日后能更恰当的应对同类型的问题。

3.辅导员的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在新形势下,应该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方式多元化,加大培训频率,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加强学习马列主义经典、毛泽东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认识,在新形势下用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地指导、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二)围绕主线、规范各阶段工作重点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比较琐碎,突发状况多而且棘手。理顺每学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依据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围绕思政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主线,定制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分阶段做好特殊学生、特殊事件的预案,“精准服务”,贴近学生实际问题,对提高管理效率、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预防突发、不可逆事件的发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专学制为3年,第一年侧重于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年以专业理论课及实操课为主,第三年为顶岗实习。各阶段的思政工作重点如下。

1.第一阶段工作重点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即为第一阶段,思政工作主要以 “适应性教育”为主旋律,重点围绕入学教育、安全教育、学生干部培训、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五个方面展开,旨在帮助新生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换,形成规矩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入学教育要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模式有一定了解。同时,培育法治文化,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明确学校的纪律要求,树立底线意识。坚持法治和道德引导相结合是入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入学教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聘请专业教师对所设专业、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校三年的课程计划和毕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对本专业在省内的排名、就业前景、毕业后可能的工作内容进行宣传、科普;三是辅导员教师就学校的规章制度,基本的民法、刑法进行宣传教育。

其次,安全教育应教会学生对公共安全进行科普学习,让其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有基本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对风险、灾害的防御能力,积累遇险时的对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再次,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利于发挥标杆作用,带动全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提高班级、院校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头作用,以老师关心、学生干部带动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提高班级、院校的凝聚力,建立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团结、配合和协作的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共情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另外,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将个人成长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将祖国命运和社会主义命运联系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引导高职学生从爱国主义者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升华。

最后,尽早的将职业规划放入高职学生的求学生涯,不但能避免大一新生的迷茫、畏难情绪,有利于稳定学生在校学习的决心,明确在校的学习方向,还能帮助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早做思考,早日建立合理可行的职业规划,从容的安排大学三年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将求学价值落在实处。

2.第二阶段工作重点

第二学年即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快速吸收和储备专业知识,在实训中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这一阶段有两个工作重点:一是工匠精神培养,二是就业指导。

作为辅导员老师在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通过组织宣讲、参观等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要求外,更应该注重在教学、比赛及日常行为中的言传身教,教师在细节中渗透精益求精、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更容易达到工匠精神的传递效果。

而在第二学年的下半学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学会自我调节就业压力,同时掌握就业技巧,规避商业陷阱,保障合法权益,顺利过渡求职季,将会是思政工作的一大挑战。在这一育人任务中,要贴近学生实际,少讲空话,应采取心理健康知识结合求职就业技巧等方式,从情绪上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技术上对应聘礼仪、简历制作、就业维权及就业陷阱规避等求职问题进行讲解,做好心理指导和技术支持。

3.第三阶段工作重点

第三阶段为全年实习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充分利用科技条件,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鼓励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预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担当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三年高职的思政教育中,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职业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教育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把握好各阶段的思政教育重点外,还需要在每个寒暑假期间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家庭陪伴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诚信、爱国、孝道、仁爱、明志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养成的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深思和反省,提高自我修养,形成道德自律。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以下简称“二课”)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是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建设的积极探索。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利用“二课”平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二课的成绩单主要包括思想教育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五个方面,细化为22个积分子项。这些类别的设立,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考核清单。

2018年11月,从学院各班级各部门共发布各类活动21个,均达到90%以上的签到率,其中思想成长类4个,占所有活动的19.05%;文体活动8个,占所有活动的38.10%;志愿公益活动1个,占所有活动的 4.76%;技能特长类活动4个,占所有活动的19.05%;创新创业类活动 2个,占所有活动9.52%;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2个,占所有活动的9.52%。2018年11月学院的“第二课堂”各类活动的开展量占总活动数量比见图1。

(四)思政工作与社会实践的融合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生大三下学期都在校外顶岗实习,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愈发凸显。高职院校的基本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经验应融入社会实践工作中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工作”的协同模式。

在校企“双主体”的育人背景下,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深层次交流,搭建“德业育人平台”,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与专业教师在企业开设德育课堂,将政治理论、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课程与企业文化结合,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同时也能掌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处理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解决校外实习学生思政教育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通过“校企双育人”主体为实习学生提供思想指引,实现辅导员队伍与专业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互通。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方面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实现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无缝转换”。

图1 2018年11月某学院的“第二课堂”各类活动的开展量占总活动数量比

(五)搭建学生网络服务平台

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学生的网络生活,正确指导高职学生矫正思维方法、建立思想理论支撑点、明确学习方向,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辅导员的工作应与高校各部门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整合,搭建具有普及性、常态性的学生网络服务平台,各个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科学而规范的协同服务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面对面、面对点”的沟通交流渠道。

学生网络服务平台打通了教务处、后勤处、图书馆、学院及团委等部门后,将成为在校生处理日常事务的网络窗口,是学生每日的“必经之地”,解决了学生“办一件事跑几个部门”的尴尬。同时,学生的生活、学习信息将通过网络平台即时传递给学校各部门,形成数据集成,有利于精细化服务的开展。

学生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解决了一部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为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本校学生高流量勤登录的平台。通过此平台,正能量信息能够更便捷、更精准的对本校师生进行投放。一方面,可以依托网络服务平台设置“德育”板块,由辅导员队伍、团委向学生提供内容涵盖党史、楷模、时事等内容的科学优质精神产品,形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超市,减少甚至消除劣质精神文化产品对学生的荼毒。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学生交流板块,对平台定期维护,在平台正常运营后,对学生的言论、行为形成数据集成,方便辅导员走进学生内心,总结、评价学生行为习惯,及时发现不稳定的思想苗头,迅速把握学生思想方向,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根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高职院校构建“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政治教育与科学管理方式结合,就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制度化,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