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韵三字经》的模因论解读

2019-02-10 22:23
关键词:模因宿主国学

晏 刚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一、引言

作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整部作品文字短小精悍,读来琅琅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1]25。所以,《三字经》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是显而易见的。

《三字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国内外译者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因此,《三字经》英文译本众多,其中西人译本以马礼逊、碑志文和翟斯礼为代表,他们主要是以释义为主;国内译者也曾尝试翻译《三字经》,包括孟凡君、王宝童等。这些中外译者要么是因为文化隔阂,造成误译、错译和漏译的发生;要么是秉持因韵害义的理念,认为形意难两全,一味地意译而忽略了原文的形式和韵律,导致译文读者无法全面体验到《三字经》的精神和要义。在众多《三字经》英译版本中,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以英语的三词对译汉语的三字,在形意之间找到了平衡,使英译《三字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英文版《三字经》。自从《英韵三字经》问世以来,关于它的报道和评论性文章非常多,记者和学者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陈建强、朱斌称赞其为“最美《英韵三字经》”,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拳头产品”[2]。王郡玲等对该译本从美学价值角度进行了分析,列举了五美:格韵美、形式美、意蕴美、原味美和简洁美[3]101-104。刘玉红等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聚焦该译本的押韵艺术,并且还和饶舌音乐的灵活韵式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有相通之处[4]100-104。张志鹃则从翻译技巧方面分析了该译本在音、形、义方面和原文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对等,再现了原作的内容、文辞风格和文化内涵[5]139-142。张新菊着重总结了注解在该译本中的补充、重现和解释说明功能[6]180-181。译者本人赵彦春则专门撰文就其语言、思想和文化等方面进行解析,目的是说明在国学经典英译中应该坚守的原则和采用的方法[7]96-99。从以上几位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主要关注《英韵三字经》的形式美、韵律美和内容忠实与否,而没有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对该译本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将从模因论视角解读《英韵三字经》,以期对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该译本有所帮助。

二、理论基础:模因论

1976年,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 “模因”(meme)[8]192。后来,他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kemore)进一步发展了模因论,她在《模因机器》(TheMemeMachine)一书中指出,只要信息能够通过 “模仿”过程而被接受和使用,它就可以算作是模因[9]66。因此,我们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就是模仿。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它本身也是模因,模因主要存在于语言之中。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使用到的字词句,只要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10]32。语境在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是语言模因和语境结合,它们就会组成模因复合体[11]83-85。从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有两种类型:“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12]157-162。

三、《英韵三字经》成功传播的模因论理据

简单来说,语言模因是指那些包含模因宿主意图,通过语言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得到传播的信息表征[13]60。

(一)《三字经》语言模因的特点

1.从形式上看,《三字经》短小精悍,全文不足一千五百字,三字一行,四行一节,隔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具备中国传统诗歌的音韵美。作为蒙学教材,它顺应了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规律,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内化吸收。该书语言的形式美和用词的经济性使它具备成为语言模因的潜质,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该书很容易引起模因宿主(包括译者)的关注,而且理解起来省时省力,特别易于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

2.从内容上讲,该书涵盖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修养和民间传说,内容广泛而生动形象。作为承载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模因,该书具有很好的教化功能和极高的传播价值。通过对该书的译介,我们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到《三字经》,这也符合当下我国提出的建立文化自信,让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倡议。如《英韵三字经》第二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14]2,强调教育对儿童理想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关键要专注并持之以恒。最后一节“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14]116,告诫青少年不要浪费大好时光,抵制懒惰的诱惑,要勤奋上进,终有收获。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模因宿主赵彦春主体性的发挥

译者赵彦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专攻翻译学、认知词典学,兼攻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等专业,并致力于《诗经》《道德经》以及唐宋诗词等经史子集的研究和英译”[注]参见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名录:赵彦春教授[EB/OL].(2017-06-20)[2018-11-03].http://shf.shu.edu.cn/info/1171/6181.htm.。可见,赵彦春既有深厚的语言学、文学、文化和翻译学理论功底,又有理论指导下大量翻译实践作为支撑,可谓是将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译者作为语言模因宿主起着连接原作和译作的桥梁作用,而翻译过程就是“一个尽力让目标文化中的读者把翻译当作强势模因来欣赏的过程”[15]52,赵彦春作为译者,在翻译《三字经》语言模因的过程中时刻以向译语读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为己任,尤其是他在自己的翻译学专著《翻译学归结论》中提出的“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16]97对文学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在《三字经》的翻译中,赵彦春也实践了自己提出的翻译思想。

《三字经》不仅仅是儿童蒙学教材,更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译者面对这种作品的翻译,应该怀有一颗“以经典致敬经典”[4]104之心。《英韵三字经》用三个英文单词对译原作三个汉字,使该译本在音、形、义方面与原文契合。也就是说,模因宿主(译者)通过同构类推的方式借助译语模因实现了“再现”经典、传播中国文化的意图。该译作也是对译者自己提出的“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16]97的最好诠释。

以上分析展示了赵彦春的翻译本体论意识。除此之外,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译者赵彦春还有一种责任意识和民族担当。具体来说,他将国学经典外译视作“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7]99,这样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顺应了当下我国在经济实现飞速发展之后,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需要。如《英韵三字经》第十八节“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14]18,赵彦春将其译为:

The Ten Trunks

Are greatchunks.

The Twelve Wings

Are good things.[14]18

如果仅仅止于此,外国读者肯定会一头雾水。但是,语言模因宿主(译者)考虑到目标读者(潜在模因宿主)缺乏背景知识,于是在注释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在列出“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名称时,译者除了对其进行音译外,还补充了这些字所代表的含义,非常有助于外国读者理解这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抽象概念。如将“天干”中的“甲乙丙丁”分别译为“Crust(jia), Creep(yi), Flame(bing), Strong(ding)”,将“地支”中的“子丑寅卯”分别译为“Babe(zi), Sprout(chou), Spread(yin), Grow(mao)”[14] 18。更值得称道的是赵彦春在注释部分将“天干”和“地支”组合后的中国传统纪年法用短短两句话解释得清楚明了,这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因为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

总之,译者赵彦春作为模因宿主的主体性在《英韵三字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英韵三字经》语言模因的特点

按照模因论的观点,只有人脑中那些被不断复制的模因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模因,即强势模因;而那些得不到复制机会的模因则是失败的模因,必将被淘汰。成功模因的判断标准有三条:长寿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fidelity)。长寿性是指模因存活的时间长;多产性是指模因传播的速度快和范围广;而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会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内容[12]131-133。那么,我们不妨以此标准来审视《三字经》原文和赵彦春译本《英韵三字经》是否是强势语言模因。

《三字经》是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所著,距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可谓“长寿”。南宋以来,《三字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且被多位传教士、汉学家翻译成多国文字,远涉重洋传播中国文化,可谓“多产”。《三字经》涵盖中国天文地理、历史典故、儒家思想、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诸多内容,不仅是一部儿童的启蒙读本,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它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可谓“忠实”。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三字经》原文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强势语言模因。

作为《三字经》的译作《英韵三字经》,我们再按照以上三条标准予以考察。首先,《英韵三字经》是2014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到目前为止已有大约五年时间了,我们还不能说它是长寿的。但是,正如何自然教授所言:语言模因内容和形式的好坏,传播格调的高低都会对其寿命的长短产生影响[17]137。《英韵三字经》无论从内容和形式,还是从传播格调上来看,都是具备成为长寿模因潜质的。在判断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条标准——多产性。自从《英韵三字经》问世以来,翻译界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称赞该译作实现了“形神兼顾”[14]i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杨炳钧教授将该译作与其他译本对比后,分别从目的、译境、对仗、韵律、用词、语言、注释等方面概括出了其特点[14]vii-xi,认为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用英语非常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也给古代诗词翻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除了译界专家的褒奖外,普通的外籍读者说起《英韵三字经》来也是赞不绝口。赵彦春为了验证该译本的可读性,曾经对一个美国孩子进行了阅读测试。孩子只有十几岁,但是,当他拿起《英韵三字经》时,读得津津有味,每句话他都能看懂。孩子的母亲也被这短小精悍的文字中所包含的广博知识和深刻哲学智慧所折服[2]。通过以上描述,《英韵三字经》作为语言模因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范围之广可见一斑,非常符合强势模因多产性的标准。至于第三条标准——复制的忠实性,对于翻译而言,就是译语模因对源语模因的忠实与对等,即在赵彦春提出的关联原则和趋同原则指导下的语用等效,而非字当句对的逐词对译。例如,《英韵三字经》第一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4]1,赵彦春译文如下:

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14]1

译文形式上以三词对译原文三字,采用类比(analogy)的方法,逐行押韵,再现了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用词上,“nature”和“nurture”很好地传达了“性”和“习”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忠实与对等。

再如,《英韵三字经》第五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4]5,赵彦春译文如下:

What’s a father?

A good teacher.

What’s a teacher?

A strict preacher.[14]5

原文是陈述句,而译文变通地运用了反问句,很好地传译了原文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定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原文第一句话强调的就是以父亲为代表的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一任老师”。译文将父亲的教师角色翻译得非常到位,令读者一目了然。原文第二句话对于老师的责任也描述得清楚明白,即严格要求学生。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技巧,尽量让译语读者能够建立与原语的关联。所以,译文使用了“preacher(牧师)”这个为西方读者所熟悉的文化意象来隐喻教师的责任。毕竟,很多西方读者都信奉基督教,因而能轻而易举地建立起教师和牧师的联系,进而透彻理解原文的内涵。这样,译语模因就很好地实现了与源语模因的语用等效。

综上所述,《三字经》和《英韵三字经》都是强势语言模因,二者组成的模因复合体可谓是强强联合,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语言模因宿主(译者)赵彦春主体性的发挥。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图1。

四、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经典外译的关注点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认为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经典语言模因外译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2.2.3 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也是造成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的重要因素,失眠患者长期受到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的影响,导致失眠不断加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心理也受到严重影响。刘春萍等[15]对61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慢性病组385例,非慢性病组227例,结果发现慢性病组患者发生失眠的比例高于非慢性病组,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的比例也处于较高水平,临床中应积极重视慢性病患者的睡眠情况,尽早识别其焦虑、抑郁等情绪,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一)原作模因的经典性和代表性

国学经典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18]99。它们是我国古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在选取国学经典外译时应怀有敬畏之心,仔细甄别,最终选择的原作模因应该像《三字经》一样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即文字优美、措辞考究、思想深刻、寓意深远、涵盖面广的经典作品。

(二)模因宿主(译者)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我们认为,作为源语模因的传播者,模因宿主(译者)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翻译领域具备相当的权威性和话语权,这样才能保证译作模因的品质和有效传播。以《英韵三字经》的作者赵彦春为例,他就是翻译国学经典的最佳人选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我们不妨看一段赵彦春的简介: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华典籍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19]。除了这些社会身份之外,赵彦春还陆陆续续翻译了许多像《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赵彦春在翻译领域的权威性和学术造诣。他是一个笔耕不辍的翻译实践大师,而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者。通过对赵彦春的个案分析,我们将来在进行国学经典外译人才的遴选时应以他作为参照。在选出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大量翻译实践经验的翻译人才之后,由像赵彦春这样的领军人物牵头,组成一个翻译团队,集中攻关,将中国的国学经典原汁原味地译介给海外读者,让他们也能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三)译作模因的普适性和易接受性

译作模因应将原作模因中一些普适的价值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译语读者,让他们产生共鸣,成为新的模因宿主,甚至感染更多的模因宿主。在两种文化接触的初级阶段,“归化翻译是核心模因传播和生存的需要”[20]40。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异化翻译成为模因传播的趋势”[20]41。毕竟只有异化翻译才能满足译语文化中读者求新求异心理的需要,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张力,争取将中国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循序渐进地介绍给外国读者,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中外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英韵三字经》第十三节中的“三才者”和“三光者”分别译为“Tri-vitals”和“Tri-lights”[14]13,这是按照英语构词法仿造出来的词汇,所以,外国读者可以一眼就能看懂这两个中国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的含义。类似的造词还体现在人名的翻译上,比如仿照“孔子(Confucioius)”[14]49和“孟子(Mencious)”[14]50,将“曾子”译为“Tsengcius”[14]52,这样就消除了译文读者的心理障碍,轻轻松松建立了中英姓名之间的关联。再如,译者将《英韵三字经》第三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14]3,作如下处理:

Then Mencius’ mother,

Chose her neighbor.

AtMencious’ sloth,

She cutth’ cloth.[14]3

该译文兼顾了原作和译作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契合,非常成功地将“三迁择邻”和“断织劝学”两个典故用洗练的语言传达给了译语读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中西方家长对周围环境的重视和对孩子懒惰弃学的教诲,做法也许不同,但是,理念都是相通的。所以,当看到译语模因时,西方读者定会心领神会,只是对孟母育儿的方法可能会持保留态度。

总之,译者在翻译国学经典时,如果能像赵彦春一样兼顾译语模因和源语模因形意之间的张力,恰当把握归化和异化的度,定能将原作模因中普适的价值观很好地传达给译语读者,让他们轻松理解,成为中国文化新的模因宿主。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语言模因达到了这个目的,对国学经典《三字经》语言模因的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学经典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结语

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分别对《三字经》原作模因的特点、模因宿主(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译作模因《英韵三字经》进行解读,并且探讨了国学经典外译的关注点问题。我们希望借助该项个案研究对国学经典外译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有所启发,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坚实。

猜你喜欢
模因宿主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