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玲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鹅湖分院,江苏 无锡 214116)
目前,关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可通过合适的护理减少产后并发症,降低焦虑症、抑郁症发生机率,调节血压,为母婴身心健康提供保障[1]。本文笔者为了探讨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护理中的效果,通过对30例患者的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占15例。对照组,年龄区间23~36岁,平均年龄(29.17±2.71)岁,9例初产妇,6例经产妇。研究组,年龄区间21~39岁,平均年龄(28.91±2.45)岁,10例初产妇,5例经产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有比较性。
对照组的15例患者仅仅接受产后常规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的1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基础护理。分娩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间隔30分钟,观察1次,生命体征稳定后,间隔3小时观察1次,病房内,绝对安静,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并且密切留意子宫收缩情况,常规给予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降压药。产后当天,需要禁食禁水,产后24小时左右,可吃一些易消化食物,肠道排气后,可食用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产后6小时,指导患者自主翻身,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收缩,预防肠胀气。(2)出血护理。分娩前,部分患者使用解痉、镇静等药物,扩张血管,因此,子宫收缩乏力时,容易引起出血症状。对此,产后,护理人员应该检查患者外阴和宫颈有无裂伤,如果伴有裂伤,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时缝合,每天及时护理外阴,保持清洁、干燥状态,防止伤口再次裂开,预防感染。(3)用药护理。每天,定时监测血压状态,并详细记录,遵照医嘱,给予降压药,并且向患者详细说明不同降压药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随意增减药物,也不可擅自停药,用药后,监测血压变化,对比血压波动,以此评估用药效果。(4)心理护理。由于怀孕到分娩这一过程较长,加上受疾病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分娩后,担心自己的疾病对新生儿有所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产后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疾病知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回答其提出的问题,用成功案例给予其支持和鼓励,缓解负性情绪,消除后顾之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加依从性。
(1)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2]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统计两组患者子痫发生情况,同时,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护理满意度,总分值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不大(P>0.05),但是,通过不同方式干预后,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 [n=15,,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 [n=15,,分]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研究组 干预前 51.92±5.29 48.95±5.13干预后 32.48±6.71 24.37±6.28对照组 干预前 52.37±6.38 49.51±6.71干预后 38.95±4.16 29.09±5.25
研究组15例患者中1例子痫,发生率为6.7%(1/15),对照组15例患者中3例子痫,发生率为20%(3/1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子痫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查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 1.2 7±5.8 3)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68±6.13)分,两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为显著表现,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抽搐等,甚至危及生命[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期间,合理的护理是临床疗效的保障,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综合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其核心是护理程序,护理各个方面都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并且融合了小组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的优点,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及医院护理现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指导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护理整体水平[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取基础护理、出血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产后护理,遵照医嘱科学用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负性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