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个统一”构建高职思政教育新模式

2019-02-10 15:39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与公共课程部, 山西 运城 044000)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着职业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既具有传统优势,又有待完善;既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信息多元化等挑战,适逢国运昌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提出“八个统一”思想,这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盘星和指路灯[1]。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SWOT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具有传统优势: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始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高度而常抓不懈,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门课程,厘定专门教材,排入常规课堂。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传承有序、信仰坚定、理论扎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专职师资队伍,尤为重要。经过多年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探索,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教学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产生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改革思政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也要看到困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问题:首先学科理论亟待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他相关理论学说一脉相承,[2]内容总量庞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内部结构科学,利于系统地学习,但作为高职思政教育公共课,课内学时容量较小,同时,各类教育资源也有待整合,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目标,需要整合人力资源、时空资源和文化资源,从无序上升为有序,从庞杂上升为集约,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这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开拓的疆域和攻克的难关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切合高职教育本身的生源特点、课程特点和职业特点,有效创新和完善思政教育的评价标准,努力探索构建新时代特色教育新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开阔人们视野、激活人们思维、便利人们交流和经营的同时,也在稀释着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其次,科技智能化和信息碎片化,带来了信息源的泛杂和认知的浮躁,冲击着系统、深刻的理论学习;第三,产业行业的分化,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带来的供需矛盾,困扰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遇到了机遇:首先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辉煌成就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雄辩地证明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是“一带一路”从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的布局,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思想,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势必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

二、新时代思政教育“八个统一”的思想内涵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是要“杜绝空洞和灌输,加强学理分析,深化思想理论,凸显真理力量,在系统阐述和说服教育中,建立起强烈的理论自信和政治信仰,激发起捍卫和践行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政治自觉”。[1]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要避免贴标签式的价值移植,又不滑入所谓纯粹学术的泥沼,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知识教学中挖掘思想价值,实现教书与育人相融的综合效应。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观念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坚持“否定之否定”观念,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批判中建设,在建设中批判,不断丰盈理论体系,增强免疫能力。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是要将“学以致用”与“实践出真知”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打破“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桎梏,培养学生成为既掌握理论又善于践行的有志有为青年。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明确的育人目标、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常规不动摇,同时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突出乡土特色、学校特色和个性特色,八仙过海显神通,不拘一格育英才。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以学定教”和“以教促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协调教师正确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和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主体意识。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要不断改革和提升说理教育的方法和成效,不遗余力地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理论思考、生活感悟中自主建构思想体系。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是要以“大思政”的观念整合教育资源,挖掘和激发各种课程、各个环节、各方人员的思政教育的潜力和自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八个统一”为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原则。为此,我们应当以“大思政”的观念从以下方面改革创新,整体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目标。

(一)优化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阵地,开设思政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在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基础上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成效。在教育内容上要实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职业实践;在教学形式上要实现“三主动”,即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思考探索、主动联系实际;在教育效果上实现“三融入”,即政治理论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政治观念融入学生的思想体系、政治觉悟融入学生的行为体系。围绕着教材内容通俗化、教学活动主动化和教育结果实效化而整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巩固好教育主阵地,发挥好理论引领的主渠道作用。

(二)搭建思政教育实践体验平台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与归宿,实践性是思政教育的必要环节和终极诉求。为了攻克这一长期困扰学校思政教育的难题,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为学生体验和践行思想政治理论搭建平台。目前,高职院校应开拓和完善以下三个渠道:

首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党团组织、社团活动等组织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让学生通过现实活动真切地体验到政治就在身边,提高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要围绕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创建“大学生思政品质职业素养研练中心”,打造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质养成相协同的实践平台,体现思政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

第三,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研练教学模式”,就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职业素养研练中心、实践平台为依托,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选择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事件、场景设置学习专题,以小组为单位,以沙龙为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形成专题设计,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引领——集散结合,言辩赛竞”教育模式,[2]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和个性发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热情,有利于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迁移实践的教育目标。

(三)整合思政教育校内外资源

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政治方向的教育,应当树立“学校之中无闲人,校园之中无闲处,教育活动无闲时”大思政教育理念,激活和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明确和提高思政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形成最广泛的教育联盟和最大的教育合力。

首先,要破除思政教育只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的认知误区,教育所有教职员工明确自己“教育人”的角色意识,要求提高育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要将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纳入师德师风建设的职责考核标准,从影响源头正本清源,厘清职责。同时要求所有教育活动都旗帜鲜明地确立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作为课堂教学主阵地,在专业课程以及公共课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内容,有机渗透教育。要明确“科学知识无倾向,培育人才有信仰”,防止生搬硬套贴标签的形式主义教学。

其次,要超越时空广泛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特别是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从当地社会丰富多彩的人文政治中提炼素材,要从职业劳动中移植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要挖掘和整理家风家教形成家校合力。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既要有“开卷有益”开阔视野,又要有梳理归纳的系统思想,从而使这些教育资源从潜在变为现实,从被动变为主动,从粗放变为集约。

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思政教育插上科技翅膀,教育引导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分辨真伪和归纳提炼。要借助随时、随地、个性、碎片的网络信息特点,让思政教育渗透其中,做到润物无声;要与时俱进地改革思政教育手段,利用微课、慕课以及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特别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自律能力,增强上网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思想上构筑起抵御不良信息的“防火墙”。[3]

(四)完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就要从以下方面革新现有的评价手段:

首先,要从“两大领域”入手突出“两种倾向”,即对学生从“知”和“行”两大领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其中,“知”就是通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要有目的地体现定性评价倾向,不仅在考试上增加主观、开放等申论型题目,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全面评价其思政学习。“行”即学生实践活动等行为表现,传统的评价是操行评定,为了克服其模糊性,应当通过科学分析,尽可能量化指标,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

其次,要确立突出四方面评价主体,在政治觉悟和政治表现领域,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以增加学生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同学互相评价,以增加评价监督的普遍性;三是教育者,以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四是包括社区、家庭和企业在内的服务对象,以增加评价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确定四级标准并将结果纳入四个领域,即综合定量定性评价得出优、良、中、差四级结果,将其纳入学生学分评价、学籍管理、评模奖励和就业推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五)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要优化一支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其中不仅要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提高其他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自觉性,从而巩固和坚守课堂教育主阵地。还要强化一支管理育人的管理队伍,其中党政领导、社团组织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要实行首长负责制和目标问责制,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的权威作用。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和服务育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教学教育双肩挑、管理育人一身担的班级管理队伍,从教辅人员到行政、后勤乃至保安、保洁,人人都要明确育人职责,树立思政信念,注重言传身教。

第三,要组建一支由部门政要、社会名流、行业组织和模范家长组成的社会支撑队伍,最大限度地聚集社会资源,形成“思政教育,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和教育合力。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用整体的、协调的、集约的观念全面地、细致地、扎实地推进。只要我们坚定育人总目标,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原则,坚持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就一定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