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7)
2018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开放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全面开设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此来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开放教育在建设思政课程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和其他课程有效地结合,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努力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英语课程作为开放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和英语专业的专业课程,服务于全体开放教育的学习者,量大面广。因此,加强英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给教师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一开始对“专业课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思政教育”疑惑,到认知认同“教书”的同时必须“育人”这一核心理念;从一开始被动接受课程思政的理念,到主动挖掘所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育人。课程思政不仅让教师自身重新认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自己和学习者一起,接受了一种价值观的再教育。课程思政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门课程都负有育人的使命,在价值理念上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在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发挥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还需要在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方面积极探索。
在国家开放大学大力加强思政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其本身的思政教育是隐性的。英语课程思政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中。“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为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有这些词语都赋予了教师光荣的教书育人职责,“人师”是最直观最鲜活的典范。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思想素养、谈吐气质,甚至着装风格,都会对学习者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自身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通过日常授课,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1]真正成为高尚师德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专业知识的引领者。
无论在传统教育,还是在开放教育中,教材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合理渗透,是实现开放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英语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的课程。就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教学而言,阅读最能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开放教育公共英语采用的是“职场英语系列”教材,包括“理工英语”“管理英语”“人文英语”和“商务英语”。教材采用单元话题的结构,每个单元包括:语言功能、语法结构、读写内容、职场情境、文化/职场点滴。其中,在读写内容模块中,好多阅读文章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比如在《管理英语3》教材中,既有关于职场社交的内容,如“在工作场所如何避免冲突”“商务社交活动的注意事项”“面试着装礼仪”,也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如“如何避免城市交通拥堵”,还有有关婴幼儿奶粉,食品安全的内容。这些内容都能很好地和学习者的职业需求或是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契合。在具体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关注点、兴趣点、社会热点为课程内容的切入点,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让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2.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热点词汇。翻译是以语言为载体,横跨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是跨文化的意义传递活动。[2]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翻译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即:一带一路。英文缩写用“B&R”。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媒体甚至是地方政府举办的论坛,在“一带一路”的翻译上,都使用了“one Belt and one Road”。 one实际上不符合规范,“one”是“(数量)一个”的意思(是“a”的强调形式),但这里应该用定冠词the,因为这里的belt和road都是特指“经济带“和“丝绸之路”,而不是简单地强调数量。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做的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中英文对照翻译,而是在翻译中实现文化的传递,如附带讲解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和国际意义。
3.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补充思政教育的热点词汇。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具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最能够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就是词汇,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胡文仲认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荷载量最大的成分”。[3]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为: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富强(prosperity)、民主(democracy)、文明(civility)、和谐(harmony),自由(freedom)、平等(equality)、公正(justice)、法治(the rule of law),爱国(patriotism)、敬业(dedication)、诚信(integrity)、友善(friendship)。在学习这些词汇时,引导学习者积极构建个体的精神家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己的信仰,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争当时代新人。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是开放教育的课程平台。教师可以在英语课程平台上,单独设置课程思政栏目,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之一,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习近平在北师大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句”等时政性强的文章,都可以上传到该栏目。英语课程的思政要体现英语的特点,所有这些文章都以中英双语来体现,将知识的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政栏目的内容要体现实时性,应当是当前社会,文化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要具有一定价值引领作用。此外,思政栏目的内容篇幅不宜过长,要符合学生网络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开放教育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教育形式,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新途径是开放教育思政教育区别与普通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也是开放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开放教育中,应努力打造网络课程、文本资源、手机数字媒体资源、互动方式(课程讨论区、QQ、微信)等多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特色,从而构建跨时空,零距离的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本身就承担着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语言不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国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媒介向世界展示我们悠久绚烂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英语教师要利用好英语教育的阵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既不卑不亢,又要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同时,养成积极、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育应该具有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开放教育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开设有《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加深学习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中国立场,注重提升自己的母语文化意识,要有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英语教师,自身就要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把握跨文化交际的原则,正确对待跨文化冲突现象。此外,英语教师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的意识,关注外国文化或价值观对学生影响的同时,主动地干预与引导学生去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培养学生具有兼容性的跨文化人格。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提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思政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4]思政课程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隐性的思政教育。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融会贯通,才能产生实现全方位德育“大熔炉”教育的合力作用。
建设课程思政,说易行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我们一直在做,“课程思政”的概念为什么还要单独提出来?其实,课程思政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它包含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教育共同体的形成等等。教师要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理念,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政的内容,创新思政教学的形式,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思政内容的生搬硬套、生拉硬拽和牵强附会,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应把思政内容的简单灌输变成科学渗透。切忌为了融入思政元素而融入。
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好广度,思政内容的融入不能喧宾夺主,不是在专业教学之外另搞一套理论。课堂教学还是要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把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自觉地进行思想指导。我们讲思政的融入,不是每一个章节,每一节课都要融入思政内容,思政内容只有和专业内容存在内在联系,出现契合点的时候才是融入思政内容的最佳时机,融入才更有效,才不至于“弄巧成拙”“死板教条”。
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好深度。开放教育的对象是成人,课程思政的内容要符合成人认知特点。思政内容不是讲太多的理论术语,要把思政元素提升到一个高度。比如:在以“城市交通”为单元话题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文明驾驶,遵守交规,而是要提倡绿色出行,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新则文明新”,要让学生深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灌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思想意识。
教师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思政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思政课程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思政教师可以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并将教材话语转变为教学话语,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邀请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入解读,阐明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和建设内容;分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并阐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理论基础;组织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教师代表交流分享经验,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
3.举办名师示范课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把精力投入到课程思政中,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实践证明:在我国高校现行的哲学、医学、理学、工学等13个学科门类的课程中,都广泛蕴含着思政元素。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示范课,给教师打造了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具有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争做“课程思政的有心人”,进而促进教师在课程思政的领域开展研究。
在当前开放教育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政课程的内涵和理论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离开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课程思政就是“空中楼阁”;忽略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系和整体规划,就无法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开放教育英语课程思政在思政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英语学习者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接受较多的西方文化,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对学习者文化价值观的引领,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正确对待跨文化冲突现象,增强母语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课程思政可以从多维度来建设。无论是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教学,还是跨文化交际教学,都有待教师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思政元素。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因其教学对象是成人要注重融入职业素养,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成人的特点。网络思政教育互动空间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更不可拘泥于模式。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实现课程教育的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并最终构建开放教育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