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考量
——以日照市为例

2019-02-10 14:58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县域高质量绿色

李 宏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经济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推动器”,也是经济发展崛起的主力军及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因地制宜,从县域经济的基础条件、资源环境、文化认同等实际出发,将新发展理念与本地经济特点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从经济实力、发展质量、生态环境、民生保障上谋划县域经济,开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

“高质量”作为一个比较概念,一般是指“优秀的产品或工作”。在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在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核心是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1]它涵盖了经济发展、效率、动力、区域、生态、开放、民生等方面,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有机融合。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将质量要求从产业、企业和产品层次,提升到了总体经济目标和方向层次,它不仅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新时代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终极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日照县域经济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格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和实践经验。同时也积累了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升级和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伴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机制新平台不断搭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和发展,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目前,日照县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新阶段。充分把握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发挥自身的禀赋优势,结合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聚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筑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日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和引擎升级,使日照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对新时期夯实日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基础,推动日照质量提升、效率提高、新动能增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域综合实力总体较弱

日照市现有岚山区和东港区及莒县、五莲县,两区两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017年两区与两县GDP总量在全省137个县排名分别为:41位、43位、65位、112位,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实力与周边区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部分区县、园区存在“一业独大、一企独大”现象,发展基础仍不牢固。

(二)县域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

全国和山东省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而日照市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7.6∶48.3∶44.1,仍然停留在“二三一”阶段。从一产看,虽然比重下降,但传统农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变,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有待提升。从二产看,现有工业结构依然偏重,资源能源消耗较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从三产看,虽然近年来各区县三产比重稳步提升,但旅游、信息咨询、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比重较低。

(三)县域经济发展各自为战,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具有盲目性

一是各区县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仍存在不协调、不衔接,“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现象突出。特别是各区县在化工、茶叶、汽车零部件等一些产业和行业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方面缺乏统筹,导致在区县边界地区,往往出现规划不统一的情况。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盲目性。有的区县乡镇过分强调三次产业比例,盲目上项目、建厂房,造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有的地方为提高城镇化率,简单地将村庄改为社区,未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文化生活等问题,各项保障体系与城镇化进程不匹配、不健全。三是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欠账,承载能力不强。部分园区在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供热、燃气等方面的基础配套设施水平还有待提升。

(四)市场主体缺乏活力,发展后劲不足

市场主体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仍面临着资金来源狭窄、企业用工成本逐年增长,数量和规模增速偏低的窘境。2017年底,日照市实有市场主体21.46万户,同比增长14.52%,居全省第10位,仅比全省平均增幅13.66%高了0.89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5057.82亿元,同比增长34.84%,居全省第7位,仅比全省平均增幅34.70%高了0.14个百分点。

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创新思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展要有新理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二是发展要有新格局。县域发展应放眼市域省域统筹谋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积极参与城市圈产业分工,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市场统一开放、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实现合作共赢、互补协调发展。三是发展要有新境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高质量工业化进程,积极探索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生态体系。支持县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园区提档升级,提升品牌建设力度,走特色、绿色“双色”发展道路。四是发展要有新动力。把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开放引领发展新动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日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转型升级带动发展新动能。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创新与可持续引领、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高级要素配置,运用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开发研制生产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产业及各领域“互联网+”诞生的新业态,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以绿色转型增强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绿色制度、绿色创新、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市场”五大新动能,在改善日照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先进产业集群

注重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专业化配套协作,形成特色经济产业集群。一是培植产业发展龙头。各区县要按行业、分产业,筛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企业为重点,在用地、授信、贴息、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其分工协作和生产配套体系,壮大一批专业配套企业,新增批“四上”企业。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整合、孵化提升等模式,加速产业集聚和升级。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程,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各区县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优势,突出集聚效能,推动高端生产要素向县域流动,在区域层面上贯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特色经济板块。如东港区突出城市经济和临港生产性服务业、涉旅生活性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钢铁配套、新材料、特色农业“六大产业”;岚山区突出钢铁、石化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链条延伸。莒县则突出现代农业特色和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塑料和现代服装“六大产业”;五莲县可优化提升汽车及现代农用装备、山海联动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三是完善产业发展载体。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管理科学、功能完善、竞争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建设生产区块、技术开发区块和生活区块,在加强交通、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等配套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专业化配套,提高园区差异化程度,引导企业按规划“进区入园”,项目按板块集聚落户,增强产业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水平。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立检验检测、融资担保、信息物流、科技服务、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创新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以特色小镇为载体,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

立足实际,从市县区域内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项目,培育一批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县域特色资源和产业的集中承载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建立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体制。加快土地流转体制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采取股份合作、出租、转让等形式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规模化程度。支持农业大县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广泛集聚农业科技资源,探索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衔接。以智慧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强化“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擦亮“云农业科技园”品牌。推广“农科驿站”模式,聚焦农科研发、农技推广、科技精准扶贫、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乡村基层建设新型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多种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智慧化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现代产业组织,以五莲绿丰生态农业基地等为示范,推进农业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提质提效。

(四)加强全域融合,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层次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发展。应深化区域融合,接轨青岛,融入临日都市区,实现区县抱团发展。充分利用青岛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进日照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推进临日都市圈实质合作,构建临沂、日照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在发展导向、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促进城市群一体化、网络化发展。建立市域所辖各县(区)产业协作联动机制,引导重点优势产业在县域间开展对接合作,[2]建立产业互补机制和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合作区产业优势,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构筑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合作紧密、链条完整的区域一体化产业体系;引导区域内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跨区兼并重组,构筑优势互补、合作配套、梯次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与此同时,扎实抓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产业,以产业新城或产业园区为依托,根据资源禀赋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人口、产业转移,对接大中城市人口、产业、资本等要素流动,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增长同步。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优质服务业,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提高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加快旅游业海山联动、城乡互动、多业融合、全域发展,打造海洋休闲度假名城、东方太阳文化圣地等城市名片和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坚持城乡差异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做到“进城”“下乡”各得其所。一方面,逐步推动城乡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统筹融合,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另一方面,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业化为城乡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公司与农户携手并进、城镇与乡村联动发展。

(五)打造生态经济模式,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全面开展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强度“双控行动”。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绿色技术的研发,加快钢铁、木浆、化工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不断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绿色发展结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环境友好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机械、电子、化工、食品等行业领军企业,推进绿色设计平台建设,引领行业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进生产工艺绿色化升级和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低碳园区试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循环发展模式,构建闭合循环型产业体系。培育发展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加强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体系,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有竞争力的县域发展软环境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充分释放县域生产要素活力。建立行政权力精简下放常态化机制,改善项目管理服务。[3]推广“三办”服务和“一站式”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应着力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培育和完善金融、商贸、文化、人才等市场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储备、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优化和高效配置,构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持体系。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技术交易等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4]加快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县域经济监测调度、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机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制度体系。

猜你喜欢
县域高质量绿色
绿色低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