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孜力亚·阿布都克然木,阿曼古力·吐鲁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监护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脑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起病较为急骤,且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导致患儿脑实质损伤,最终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临床治疗重症脑炎昏迷患儿的同时,还应选用一种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预后。观察重症脑炎昏迷患儿的的病情,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策略,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脑炎昏迷患儿,共61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将其中施予常规护理策略的3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最小年龄9个月、最大11岁,平均5.11±1.62岁。另施予循证护理策略的31例作为循证组,本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2例;最小年龄10个月、最大10岁,平均5.06±1.28岁。2组患儿性别比、年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本次所选61例脑炎昏迷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呕吐、发热、表情淡漠、神志不清等,且均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患儿发病初期均为40℃以上高热,并伴有焦躁、抽搐、肢体强直症状;极度严重者,还伴有呼吸衰竭、脑水肿等症状。
1.3.1 对照组
本组患儿行儿科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保持患儿病房内的空气流通、遵医嘱用药指导等。
1.3.2 循证组
循证组则首先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责任护理人员等构建一个循证护理小组;其次,由小组成员通过观察患儿病情,分析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等等提出最佳循证护理的方案;最后,实施循证护理:(1)高热期的护理:重症脑炎昏迷患儿均有高热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10%盐水冰袋进行降温,并保持室内温度为25℃、湿度为55%,定期通风;对于高热仍无改善者,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降温药物。
(2)昏迷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吸氧,并做好患儿口腔、眼睛、皮肤等部位的护理,定期为患儿按摩四肢,以促进其机体血液循环、代谢;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患儿被动运动。
(3)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及时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分泌物,以防堵塞其呼吸道;此外,护理人员应定期给予患儿叩背以及雾化吸氧,进而促进痰液的排出。
(4)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儿静脉营养或鼻饲营养,以维持患儿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促进其康复。
(1)检测并记录护理前后2组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2)记录2组护理后患儿住院天数;(3)采用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70~84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用(±s)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且P<0.05时,有统计意义。
护理后,循证组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分别为26.56±1.39×109/L、3.11±0.69 mg/L、0.39±0.04 mg/L,对照组分别为36.95±3.47×109/L、5.58±0.43 mg/L、1.19±0.25 mg/L,组间对比(P<0.05)。
护理后,循证组住院天数9.4 6±1.5 2 天、对照组13.46±1.74天,组间住院天数对比(P<0.05)。
护理后,循证组患儿家属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为19例、11例、2例,总满意93.55%;对照组分别为12例、10例、8例,总满意73.33%;组间满意度对比(P<0.05)。
重症脑炎昏迷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极易威胁到患儿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护理服务模式,此种护理方案能够针对重症脑炎昏迷患儿的临床症状、诱因等制定出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方案,进而最大限度促进患儿神经元重建和意识恢复[2]。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护理后,循证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住院天数、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王艳丽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在重症脑炎昏迷患儿中开展循证护理,能够通过给予患儿高热期护理来降低患儿的体温,进而避免持续高体温而增加患儿机体的耗氧量;而通过给予患儿昏迷护理,能够保证患儿口腔、皮肤、眼睛的清洁,有效避免了口腔感染,保护了患儿的角膜;另外,给予患儿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则能够提升患儿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进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重症脑炎昏迷患儿中开展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