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月,张 晔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江苏 苏州 215000)
神经源性膀胱会对患者的排尿功能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小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近些年在临床上开始采用骶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进行治疗,定时、定量发放电脉冲,由骶3(S3)神经传导到其支配的膀胱壁上,调节、平衡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抑制膀胱壁过强收缩,或促进逼尿肌收缩功能不全的膀胱收缩,使异常的膀胱排尿功能得以纠正。在患者恢复期间,会存在各种问题,只有加强相关护理,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患者,性别女,年龄52岁,因大小便不自主排出17年入院接受治疗,201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对尿流动力学检验,结果不详,B超结果显示残余尿量为152 ml,提示膀胱收缩能力明显下降。患者既往有腰椎外伤史,伤后即大小便失禁,其余各项检查均正常。对其行骶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为促进其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术后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直至出院。
由于患者突发疾病,导致其失去劳动能力,内心无法接受,焦虑情绪严重。由于骶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是我国临床最近开展的新业务,患者对其了解程度有限,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其效果产生怀疑,顾虑现象极为明显。为了能够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针对国内外关于骶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的相关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分析,并且将预期症状提前告知。随着患者康复效果的提高,预期症状也逐渐的消失,对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术后要求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8小时后,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以方便观察患者右侧臀部的切口情况。术后第二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是动作要轻,避免电极脱位于神经刺激器。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在患者肛门排气且无恶心呕吐现象时,给予流质饮食以及软食,以少食多餐的原则,指导患者用餐,补充身体康复所需要的各种影响,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
刀口感染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为预防感染,术后给予生理盐水5 ml加万托林1 ml加糜蛋白酶400单位雾化吸入,2次/天,持续3天。在此期间,鼓励患者咳嗽、防止呼吸道感染发生。同时给予头孢西丁,卡络磺钠对症消炎止血治疗
术后神经刺激器未启动之前,患者排尿次数较多,为避免并发症出现,及时的更换尿布,保持会阴部位干燥、清洁。术后12天检查发现,神经刺激器已经被周围组织包裹固定,而且切口愈合良好。此时对骶神经电刺激器进行调控,刺激参数为15 μA。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排尿频率,对刺激参数进行调整,保障患者能够保持2小时至3小时1次,且无尿痛现象。如果患者反映会阴部出现刺激性疼痛,那么电刺激强度提醒偏高,需要降低电刺激强度,每次1 μA,患者症状消失止。
患者需要注意排尿反映,如果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出院后3~6周,尽可能不要做剧烈运动或者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避免电极移位。出院后前6个月,需要每个月回医院随访一次。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种电磁场,以防止机器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