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巧玲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结肠镜检查当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多见,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部分取决于肠道清洗或准备的质量[1]。PDCA循环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项工作中[2]。本文具体探讨了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肠道准备规范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2017年5月~2018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12例,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24~65岁,平均47.02±4.21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肠道准备护理。
观察组:给予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肠道准备规范持续质量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计划Plan:多部分沟通协调制定宣教内容、饮食准备、药物准备等;优化口服洗肠流程,规范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形成新的符合我院院情的肠道准备规范。(2)实施Do:门诊护士长与内镜室护士长协调沟通,形成既符合各自部门特色,在相关内容上又口径一致的健康宣教内容,并制作成方便取用的宣教卡片。多部门达成共识,检查前一天低渣饮食,避免红色流质食物,检查当天早晨空腹。上午检查患者,检查前一日晚饭后约8时开始服用洗肠液。下午检查患者,当天上午8点半开始服用洗肠液,若约在较后检查患者可适当推迟服用以增加患者耐受性。全麻检查患者应于当天早上6点开始在家服用,如外地患者可于当天早上八点在治疗室服用,检查时间于下午四时后为宜。对轮转门诊治疗室综合治疗岗的老师和实习同学进行培训。建议当天看诊即检查的患者医生应评估饮食准备、用药史、合并症等,再决定是否进行,老年人或肾脏疾病患者一般不用磷酸钠盐行肠道准备,有高血压患者应在血压控制平稳时方可行肠镜检查,检查当天正常服用降压药。对不方便行肠镜检查者应暂不行肠道准备,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定期聘消化科资深医师就有关消化科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培训。(3)处理Act:宣教卡片发放给回家自行配制药液和在治疗室配制药液的患者,提高口服洗肠液的正确率。治疗室护士与门诊医师和内镜室沟通通畅:门诊治疗室护士在准备口服洗肠前能够对患者多方面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评估,遇有疑问立即与内镜室或相关门诊医生沟通确认无误后方执行口服洗肠医嘱。(4)检查Check::宣教卡片已实施且效果良好;已形成符合我院院情的肠道准备规范。老师和学生的培训已完成,护士长定期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考核,不断强化。已请消化科主任进行培训,各位老师对西甲硅油等新制剂的功效,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门诊治疗室与内镜室和门诊医生的沟通更加密切。
(1)肠道清洁合格度:Ⅰ级:肠道准备情况优,进镜顺利,结肠肠腔内无粪渣;Ⅱ级: 肠道准备情况良好,结肠肠腔内少量粪渣;Ⅲ级:肠道准备情况一般,进镜不顺利,结肠肠腔内大量粪渣;Ⅳ级:肠道准备情况差,进镜不顺利,结肠肠腔内积满粪渣。(Ⅰ级+Ⅱ级)/组内例数=清洁合格。(2)记录两组在肠道准备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采用SPSS 18.0,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差异。
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合格度为94.6%(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45例、8例、2例与1例),高于对照组的67.9%(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0例、18例、12例与6例)(P<0.05)。
观察组肠道准备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腹痛腹胀、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各3例、肛周不适2例),低于对照组的19.6%(恶心呕吐与肛周不适各1例)(P<0.05)。
肠道清洁度是影响肠道准备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合格度,对于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合格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从机制上分析,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环节中,通过原因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组织实施整改措施并形成新的肠道准备规范。再将肠道准备规范运用于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配合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结肠镜检查诊断价值的提升,同时既降低了肠道检查的不成功率,又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3]。
总之,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肠道准备规范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上的应用能提高肠道清洁合格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