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慧
(山东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妇产科,山东 临沂 276032)
对于分娩来说,是人类生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妇的分娩因自身和胎儿的因素影响下,会有程度较为高的疼痛,这是属于生理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如何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是当前产科研究的重点[1]。本文将针对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300例产科产妇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34岁、21岁,平均年龄(22.37 3.41)岁,82例初产妇例,68例经产妇,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21 1.97)周;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35岁、22岁,平均年龄(23.14 3.25)岁,87例初产妇例,63例经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7 2.52)周。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参照组自然分娩:以常规方式指导产妇分娩,包括正确用力和呼吸;注意产妇分娩时的心理干预,减轻产妇的痛苦。研究组无痛分娩:当子宫口大3厘米时,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穿刺在L3-4之间进行。头对导管插入术的深度为3至5厘米。导管插入术的成功指征是在抽吸导管期间没有血液回流。导管成功后,将1.5%利多卡因3毫升注入硬膜外导管,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确认产妇没有不良反应之后,用10毫升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50 u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100毫升0.9%氯化钠溶液配制。提取8~10毫升溶液作为负荷硬膜外导管给药,用电子泵泵泵入产妇体内。采用相同浓度的上述溶液,将产妇麻醉剂的输注速度控制在8~10毫升/小时。确保麻醉水平低于T10。当孕妇子宫口打开时,电子泵停止工作[2]。在此期间,动脉监测母体胎儿心脏、血压等生命体征,胎儿分娩后,立即给予适当的产妇护理。
(1)阵痛效果评价;(2)产妇产程时间对比;(3)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对比。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150例产妇,显效91(60.66%)例,有效48(32.00%)例,有效率92.66%;参照组150例产妇,显效77(51.33%)例,有效45(30.00%)例,有效率81.33%,P<0.05。
研究组150例产妇,第一产程(6.01 0.35)小时,第二产程(0.87 0.20)小时,第三产程(0.41 0.05)小时,总产程(7.82 1.15)小时;参照组150例产妇,第一产程(8.01 0.61)小时,第二产程(0.89 0.22)小时,第三产程(0.57 0.07)小时,总产程(9.64 1.32)小时,P<0.05。
研究组150例产妇,住院时间(5.32 1.05)天,产后出血量(75.2 8.4)毫升,新生儿窒息率0(0%)例;参照组150例产妇,住院时间(7.58 1.23)天,产后出血量(94.21 9.53)毫升,新生儿窒息率1(2.43%)例,P<0.05。
顺产对妇女非常有利,而剖宫产麻醉造成的身体伤害,如术中出血、术后护理措施不科学等都是剖宫产弊病。因此,从科学和临床的角度来看,自然分娩是最适合人类分娩的方式。然而,初产妇一般较年轻,再加上初生产,难免会害怕自然分娩,所以,可以采用无痛分娩来生产。在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无痛分娩越来越安全、方便、快捷。硬膜外麻醉弥补了全身麻醉的不足,大大减少了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麻醉剂用量,大大缩短了麻醉剂在体内的代谢时间,避免了对产妇因麻醉而造成的不必要伤害,对分娩时患者的刺激性小,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对产妇心率和血压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分娩的研究组,阵痛效果有效率为92.66%明显高于参照的81.33%,P<0.05;研究组产妇总产程为(7.82 1.15)小时短于参照组的(9.64 1.32)小时,P<0.05;研究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中可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程,这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