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刘卫东 王芳丽 编辑 | 吴冠宇
股子灯民间表演 供图/万安县文化馆
股子灯传承人许秀松
万安许秀松先是学了舞灯,第二年便开始学习制灯,凭借着悟性好、能吃苦,他很快掌握了舞灯和制灯技巧,成为黄祝村高下股子灯表演队总指挥、总教练和当地股子灯传承发展的领头人。
许秀松扎制的“股子灯”形象鲜活,栩栩如生。“股子灯制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有点难,筏子破好了,有的造型筏子要通过蜡烛火轻微烧熏,一定要掌握火候”。筏子就是竹子削成篾条。制作股子灯的第一步就是将处理好的篾条制成六个八角形的圈圈,将每个圈圈角连角捆扎起来,形成一个直径约为26.4 厘米“泡泡”,两个“泡泡”连成一个灯,外面糊上白纸,画上彩色图案或写上“上上大吉”、“五谷丰登”等字样,然后扎在木板上,中间安上一根约49.5厘米的木柄才成一股灯。
股子灯有三个股子连一起的,也有两个股子连一起的,包括龙头龙尾共计七股至九股。“龙头更难扎,胡须是用红纸、绿纸、红布剪成丝,用针线缝在龙头的下嘴边,还有点龙眼及口含宝珠,这些都要做到生动逼真,龙尾也是一样,尾部在舞蹈中更要有生动性,还有剪画样贴画样也是很细致的功夫,贴画样稍有大意就会弄坏股子灯。”股子灯制作好了,还要贴上对联。龙头的对联有多种写法,根据年号而写,马年的就写恭贺新年,马到成功,提灯就写天下太平。在许秀松眼里,扎股子灯可是项实打实的技术活儿,没一处是容易上手的,他当时学做股子灯的时候,才19 岁,亏得年轻,脑瓜子灵活,很快就学了个大概,但真要做好做精致,那也是后来近十年的磨练了。
今年37 岁的许秀松,是股子灯队伍中的年轻一代。从2001 年开始学习舞灯,到2011 年成为当地股子灯的总指挥,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彼时他28 岁,而后又十年,他继续精进制灯手艺和股子灯表演技巧,如今已经是制灯和舞灯技艺的权威了。平时不舞灯的时候,许秀松是黄祝村高下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逢年过节,他就摇身一变,组织队伍在夏造镇、沙坪镇、弹前乡、芙蓉镇等周边地区忙起股子灯表演。
虽说当年许秀松只学了一天就参加舞灯队伍了,但股子灯表演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表演程式和套路就分为“高山滴水”、“对子上水”、“篱笆花”、“穿龙门”和“斗龙穿花”五大花节,每打完一个花节就摆一个字,以前多摆“天下太平”、“上上大吉”,现在摆“人寿年丰”、“国泰民安”、“振兴中华”等新内容。
每个花节都含有一个小故事。传说股子灯开光祝赞词后即成为神龙,神龙得意自在地到各地游玩,沿途征服各种妖魔鬼怪,把各个山洞的源泉流放出来,这就是“高山滴水”。神龙到各地游玩,虾兵蟹将得知后,一对对前往祝贺和观看热闹景象,加之新年伊始,人们都希望大吉大利,求得一个“上”字,于是将此花节取名为“对子上水”。“篱笆花”则是表示神龙游玩时走过山山水水的曲折路程。“穿龙门”则是象征水中族类相互嬉闹的情景,以及一个个将士列队进入龙宫宫门时的威严。“斗龙穿花”表现的是神龙与孽龙精斗法的过程。
股子灯由单独的一股股灯组成,总的股数不定,可小到五股,多到数十股,另外,还有两到四只灯笼,穿花时灯笼站在场外,摆字时如笔划不够就凑上去添笔加点。
股子灯如真龙一般善扭摆,回旋缠绕,且能分能合,随心所欲。表演者动作不多,手做“顺转灯”、“逆转灯”、“八字灯花”等,脚走“小快步”或“半跺步”,脚步细密轻巧,平稳矫健。在“斗龙穿花”一花节里,做“斗龙”时,整个队伍呈波浪起伏状,始终保持连贯的“S”型,相互间隔距离均匀,脚步密而平稳,频率由慢到快,身子灵活自如,高矮随灯变化,动作矫健流畅,尤其是夜间表演时,只见一条火龙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腾跃翻滚,犹如游龙闪电,令人目不暇接。
许秀松作为村里股子灯的总指挥,表演技巧也是大伙儿公认的,他的表演细腻入微,轻巧灵活,动静自如,能从头至尾将传统的“股子灯”完整地进行表演,是万安县能将“股子灯”的扎制与表演一整套完整的套路和程式分解后进行传授的权威人物之一。
许秀松和他所在的舞灯队伍,几乎每年新年正月初二至十五日都有表演,多数时间是到镇、乡到村、街道表演。近几年来,新建的房子多了,请股子灯开厅的农户也多了,“有的老板开厂也请我们股子灯给他们开业助兴”。但是,近几年的新年舞灯表演也间断了两年,因为年轻人少了,过了新年就赶着外出打工,缺少了观众,股子灯就如同失去了养分,这令许秀松感到有点担忧。
但是许秀松宁愿往好的方向看,“今年赣县和夏造两位后生,多次要我们把技术教给他们,股子灯有了新的人来学,也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就有了往下传的势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