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君,姚 丹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 扬州 225000)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中心静脉导管装置,由储液港座和不透射线的静脉导管组成。使用时,需采用蝶翼针穿刺储液港座的硅胶隔膜,建立静脉通路。但输液港蝶翼针固定法在临床使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由于蝶翼针的固定不妥导致针头移位、输液不畅、漏液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对传统方法固定蝶翼针进行改进,有效减少了二次固定的发生,提升了优质护理内涵。
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留置输液港行输液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男23例,年龄23—71岁,平均50.8岁;女25例,年龄26—73岁,平均53.3岁;直肠结肠癌17例,卵巢癌6例,恶性血液病6例,乳腺癌4例,胃癌3例,其他肿瘤12例。本研究病例输液港注射座均埋于锁骨下窝。蝶翼针为美国巴德公司的输液港配套专用针,针头型号根据患者皮下组织厚度及输液要求选择22G。无损伤针蝶翼固定敷料为无菌脱脂纱布,规格为7m×7cm-8层。透明贴膜选用美国3M公司的HP贴膜,大小为10×12cm。
1.2.1 消毒及穿刺 全面评估患者输液港的情况,通过胸部CT定位,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完好,触诊港座位置、导管走向。指导患者温水擦浴置港部位,动作轻柔,去除皮肤污垢,保持局部清洁。以港座为中心,75%酒精和0.5%碘伏棉签分别由中心向外行螺旋状消毒,消毒方向为顺-逆-顺时针,范围为12cm×12cm。每次消毒时,消毒液完全待干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消毒。
1.2.2 敷料固定
1.2.2.1 对照组 蝶翼针的固定采用传统方法,展开两蝶翼,其下垫开口无菌纱布,厚度以蝶翼完全平铺在纱布敷料上为宜,一般为8~16层纱布不等。
1.2.2.2 试验组 无菌纱布展开,行3等分折叠,形成一28cm×2.3cm的长方形纱布条,将其一端进行折叠,折叠宽度约1.5厘米,折叠数层,将纱布另一端同法折叠,叠层间隔约3.5厘米。将两纱布叠层分别置于蝶翼针蝶翼下,3.5厘米长的纱布覆盖于蝶翼上层。
输液港维护护士为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学组成员,统一接受输液港相关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评价者为输液港质控小组成员,每日现场审查。评价活动前对于各评价表进行解析,避免理解差异引起的误差。
1.3.1 比较两组蝶翼针的二次固定发生次数。2014年5月1日实施的《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规定:输液港针翼下垫无菌纱布,更换时间为7天。透明贴膜出现卷边、松动或膜下潮湿、污染需立即更换。两组蝶翼针留置患者,护士每班评估贴膜及纱布敷料,观察贴膜下皮肤,统计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达到7天即需更换者,即需进行二次固定的发生次数。
1.3.2 比较两组留置蝶翼针时的舒适度。评价等次分为“非常舒适”、“舒适”、“一般”及“不舒适”,分别赋予分值4、3、2、1分。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客观感受给予评价。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二次固定发生12例,患者舒适度平均分值:2.38分。试验组二次固定发生5例,患者舒适度平均分值:3.12分。二组差异显著(P<0.05)。
3.1 有效减少二次固定输液港在体内可留置3年,其硅胶隔膜可反复穿刺2000余次,为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道。使用时必须使用蝶翼针,因针尖有折返点,穿刺隔膜时不易形成切割,可避免隔膜损伤及针头堵塞。蝶翼针套件配有固定翼、延长管,蝶翼与针头呈90°。在试验组中,协助蝶翼针固定的纱布敷料仅为蝶翼大小,透明敷料有效固定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保证了黏贴效果,有效减少二次固定的次数(P<0.05)。
3.2 促进留置期间的舒适
由于肿瘤的消耗以及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现象的发生,输液港输液治疗时间较长,蝶翼针留置使用期间,其皮肤的保护、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等均可对患者的舒适度造成干扰。在试验组中,纱布叠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其面积仅为蝶翼大小,对皮肤透气性影响较小,显著增加了舒适度。
3.3 利于观察穿刺处
蝶翼针留置期间,护士应每日应评估其留置的必要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纱布未完全覆盖穿刺处,护士可通过透明贴膜观察穿刺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应用改进后的输液港蝶翼针的固定方法与传统的固定方法,可减少了二次固定,患者舒适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